跳至主要內容

因為蔡少芬和她的老公張晉,在娛樂圈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按照他們的實力,住800平都可以,怎麼會蝸居在一個小小的公寓裡呢?
本以為蔡少芬夫婦是有什麼難言之隱,沒想到她激動地對主持人說:
“我這80平的房子可是豪宅,如今都價值3000多萬了。”
大家都知道,北上廣是內地房價的天花板,動輒就幾萬、十幾萬一平方…
其實她不是被騙了,而是因為這個“豪宅”位於寸土寸金的香港。
孩子的玩具房,其實是在空中搭出的一個小閣樓,裡面堆滿了女兒們心愛的毛絨玩具。
小公主們可以從軟繩梯爬上去,也可以在閣樓下盪鞦韆。
看起來挺高端的抽油煙機,簡約的櫥櫃,黑色仿大理石的檯面,以及不鏽鋼炒鍋和蒸鍋……
大家可能不知道,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僅有4.7平米,而蔡少芬一家五口,人均居住面積已高達16平米。
而且她也沒有誇張,這個僅有80平的小公寓,對很多生活在香港的人來說,是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夢想。
在香港,“豬”的均居住面積就有5~9㎡,而車位的標準面積是15㎡。
可是為了能在香港生存,很多人依然選擇把自己的全部都傾注進這10m²的空間中。
劏,剖開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把房屋分割成更小的居住面積。
在香港很多基層市民收入低,最低工資約在5000~7000港元,這些收入導致他們根本住不了寬敞的房子。
聽著還可以,但這8m²裡包含了玄關、廁所、烹飪區、辦公區、睡床、書桌、鋼琴、衣櫃…
整個房子總寬為1.8米,身高1.5米的她,雙臂展開幾乎就佔據了整個寬度。
由於房子面積小,所以做飯得在廁所做,睡覺要對著馬桶。
而且打開冰箱只能蹲著(冰箱在衣櫃右側),伸長胳膊開個門縫拿取物品。
可這令人窒息的房子,阿櫻已經住了3年了,甚至還很滿足。
這裡沒有廁所,沒有廚房,只是一個用四個板圍起來的空間。
房子修得再好那是個臨時住所,這個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呀。
棺材房的產生是因為橫向空間已經無法再次切割,所以只能縱向分離,這裡的房間每間平均面積僅有1.5㎡。
沒錯就是這個還沒有雙人床大的空間,一個月的租金就要1500元~2000元左右。
在這裡,個子稍微高一點的人腿都無法伸直,出門進門都要“卑躬屈膝”,是不是像極了生活。
更令人窒息的是,有4萬名兒童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
電影《一念無明》中,曾志偉扮演的父親和他患有躁鬱症的兒子便住在劏房裡。
戲裡我已經很幸運,房間有窗,但現實是很多房間連窗戶都沒有。”
房間密密麻麻的挨著,只是用簡單的鐵絲網隔開,可以說毫無隱私性。
又因為它像極了“鳥籠”,所以這裡又被稱為“籠屋”,住在這裡的人也被稱為“籠民”。
原來“籠中之鳥”只是一個比喻,可在香港,它卻變成了現實。
跟棺材房不同的是,住在這些籠屋裡的,大多是沒有親人的老人,或是支付不起高房租的最底層的勞動者。
可是他們卻不知道,在“籠民”心裡,把床用鐵網封閉上鎖,就是一個不至於流浪街頭的“家”啊…
北島有一首很著名的詩,題目叫《生活》,內容只有一個字:
我們永遠無法知曉生活這張大網的殘酷與複雜,只能在一次次揭開它時,感到觸目驚心。
它被稱為“豬籠城寨”,每層樓都是被長長的走廊連接起來,樓道的內側是一個又一個的房間。
站在院子中間,你就會被周邊呈土灰色的五層樓房團團圍住,猶如“圍城”一般。
因為收入不高,又想留在帝都,他們不得不像老鼠一樣成群地生活在地下室。
他們的樓上可能就是“光鮮靚麗”的咖啡廳,寸土寸金的商場…
洗漱池是公用的,儘管骯髒又潮溼,但洗碗、洗澡、洗衣都在這裡。
誰都知道地下室髒亂差,不安全,可這裡也是無數寒門子弟和外來務工人員唯一可以支付得起的落腳地。
就像電視劇《蝸居》裡,海清扮演的海萍,她和丈夫省吃儉用,每天騎自行車上班,只是為了一個月省33塊錢。
所以不管是“籠民”還是“鼠族”,不管是“棺材房”還是“豬籠城寨”,他們都不應該被人看不起。
那窄窄的空間裡,雖然有很多不光彩的一面,但大家都還在咬牙堅持。
因為他們相信,只要有光能照到陰暗的角落,一切就會好起來的。
環球旅行(ID:viphuanqiu),每天分享原創旅行攻略,沿途風景、人物故事,在路上遇見更好的自己,再忙也別忘記陪身邊的人一起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