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山縣東門外中心小學楊國芬老師的創意:“一桶一故事”

鹽山縣東門外中心小學楊國芬老師的創意:“一桶一故事”

鹽山縣東門外中心小學楊國芳老師的創意——

“一桶一故事”

滄州晚報通訊員 王文  記者 李小賢 攝影報道】

廢舊洗衣液桶和藝術品有什麼關係?廢舊洗衣液桶和詩詞有什麼關係?廢舊洗衣液桶和教學有什麼關係?在鹽山縣東門外中心小學的語文老師楊國芬眼中,這些廢桶可都是寶貝——

     (楊國芬將手工作品帶到課堂)

(楊國芬教大家做手工)

(楊國芬的手工作品)

隨著鋒利的刀尖在洗衣液桶上一次又一次劃過,一個古典女子的模樣逐漸顯現出來。楊國芬臉上逐漸露出笑意,“眼底動秋波,莞笑已傾城”這兩句詩又一次湧上心頭。

將自己喜歡的詩詞,通過意境揣摩,轉化為圖畫,然後一刀一刀地刻在洗衣液桶上,成了楊國芬工作之餘最喜歡做的事兒。她希望用這些廢棄的桶也能講出別樣的故事來。

廢桶變身藝術品

楊國芬是鹽山縣鹽山鎮崔莊村人,今年50歲。

在楊國芬的家中,博古架上的手工作品吸引了筆者的目光。那些手工作品中,或有女子莞爾一笑,或有魚躍龍騰,或活潑,或靈動,給人一種別樣的美。

楊國芬拿起其中的一個說:“這些手工作品都是以廢棄的洗衣液桶為材料,通過剪刻完成的。除了這些,家裡的一些小儲物盒、小花盆也是用洗衣液桶做成的,很實用。”

楊國芬說起自己的手工作品,滿是歡喜。回想起3年前,第一次用洗衣液桶刻東西的情景,她還歷歷在目。

楊國芬喜歡剪紙,畫樣、下刀、轉刀……她一會兒就能完成一張簡單漂亮的剪紙作品。有一天,她看到了一個廢舊的藍色洗衣液桶,突然有了一個想法,如果將這些剪紙作品刻在洗衣液桶上,出來的效果應該也不錯。

她隨手剪了一隻蝴蝶,然後將蝴蝶粘在了洗衣液桶上。根據蝴蝶造型,她開始剪刻。

讓她沒想到的是,洗衣液桶很硬,刻刀無法像在紙上一樣運用自如。如果用力過猛,容易破壞造型,如果用力較輕,難以將多餘的塑料刻掉。她一次次調整使用刻刀的力度。

第一個蝴蝶作品終於完成了,雖然看起來有些粗糙,但楊國芬卻發現了另外一種美。她想,如果設計再精巧些,雕刻再細緻些,廢舊洗衣液桶或許能迸發出新的生命。

雖然信心滿滿,可楊國芬在洗衣液桶上的雕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塑料桶硬,刻出來的邊緣比較鋒利,我的手沒少被劃破,但完成後的欣喜卻能讓人把這些都忘掉。有一些作品並不能一次就完成,有時也會一波三折。”楊國芬說。

楊國芬曾在洗衣液桶上刻過一隻鳳凰,換了3個洗衣液桶才完成。

“在刻東西時,每一刀都得細心、耐心,不然很容易失敗。”楊國芬說,第一次,她不小心將鳳凰腳部該保留的地方刻掉了,為此惋惜不已,只能換桶重新開始。第二次,一個電話突然響起,聚精會神的她被嚇了一跳。刀不慎劃到了鳳凰的頭部,一塊塑料被刻掉了。她又換了一個桶。第三次,她全神貫注,小心翼翼,當最後一刀結束時,才深深地喘了一口長氣。

在用洗衣液桶做手工作品的過程中,楊國芬不斷學習。她還通過視頻平臺找到了有共同愛好的網友。他們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也吸取別人的經驗。

廢桶上的故事

隨著技藝的提升,楊國芬的洗衣液桶上的造型也由簡單的一隻小象、一隻蝴蝶,變成了龍飛鳳舞、古典美人。

楊國芬是小學語文老師,她善於觀察生活又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於是,生活中的一些美麗場景在她那裡變成了詩畫。詩情畫意漸漸出現在她手中的洗衣液桶上。

去年的一天,楊國芬在窗前休息,看到樓前的小廣場上,一些孩子正在賞花。一個女孩還湊到花前,聞了聞花香。鮮豔的花朵,漂亮的女孩,好美麗的一幅畫面。她即興寫下具有詩意的兩句話:“花枝曳清風,小女賞花紅。芬芳滿衣裙,春光詩意濃。”同時,心中一幅美好的畫面已經生成。

楊國芬選擇了一個深藍色的洗衣液桶,並將心中的構圖畫在了桶上。她用了近5個小時,終於完成了這一作品。她端詳這個作品,誦讀著自己創作的那首小詩,越看越喜歡。

“我希望用刻刀賦予洗衣液桶更多的故事。”楊國芬說,她喜歡文學作品,做洗衣液桶手工作品的很多靈感來源於古詩詞或者自己寫的一些文章。

她根據“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雕刻了帆船乘風破浪的作品;一句“蟄龍已驚眠,一嘯動千山”讓她感觸頗深,她雕刻了一條奔騰的“巨龍”……一個個洗衣液桶在她的刻刀下被賦予了生命,變成漂亮的藝術品。

《紅樓夢》是楊國芬的最愛,讀一次有一次的收穫。楊國芬曾完成過一系列《紅樓夢》的剪紙作品,現在,她又想把《紅樓夢》“搬”到洗衣液桶上。楊國芬正在創作《紅樓十二釵》作品,如今,她已經完成了作品《黛玉讀書》《寶釵撲蝶》。

“每天晚上備完課閒下來,我就會靜下心刻一會兒,《紅樓十二釵》這一個系列完成大概還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吧。”楊國芬說。

廢桶進課堂

作為鹽山鎮東門外中心小學的一名語文老師,楊國芬還將手工作品帶到了學校的活動中、課堂上,變成了教學用具。

日前,在東門外中心小學五年級的教室內,楊國芬正在上一堂有趣的作文課。幾個顏色不同、造型各異的用洗衣液桶雕刻成的手工作品擺放在桌子上,它們都是楊國芬帶來的。

這是怎樣做的?怎麼這麼漂亮?看著這些工藝品,孩子們眼裡直冒小星星。

“今天,咱們就這些手工作品來一場頭腦風暴吧。同學們開動你們的小腦筋想一想,可以從不同角度去說一說這些手工作品。”楊國芬說。

孩子們熱烈地討論起來。“老師,這個作品中圖案組合成的是一個‘楊’字吧”“老師,這些作品是洗衣液桶做成的嗎?平時,我看媽媽都是把這些洗衣液桶扔掉,以後可以利用起來”……

楊國芬拿起一個小鴨子的手工作品展示給孩子們,並給他們講述了這個手工作品背後的故事。

前幾天,楊國芬給小女兒買了幾隻小鴨子。可是沒想到,幾天後,只剩下了一隻小鴨子,其他小鴨子都死了。女兒為此很傷心。為了哄女兒開心,楊國芬答應送女兒一隻不死的“小鴨子”。她找來多個不同顏色的洗衣液桶,利用晚上的時間,開始刻小鴨子。用黃色桶刻出鴨子身體,綠色桶刻出小草……經過組合後,小黃鴨作品誕生了。女兒非常喜歡,小鴨子也圍著“小黃鴨”轉了兩圈。

楊國芬通過講這個事兒,告訴孩子們,寫作的靈感、創作的靈感多來源於生活。在生活中,要多觀察、多記錄有意思的事,這樣寫作時素材會很豐富,更容易寫出真情實感。

有展示、有討論……楊國芬的這堂作文課上得非常有意思。

除了課堂上,學校的活動室裡也擺放著楊國芬的一些作品,一方面是藝術的裝飾,另一方面也宣傳了環保理念。

特殊的禮物

身邊的同事、朋友知道楊國芬喜歡用洗衣液桶創作,每當洗衣液用完後,他們就會把桶刷洗乾淨後送給她。

紅色、黃色、藍色、綠色……多種顏色的洗衣液桶成了楊國芬的“寶貝”。每次有了靈感,她會從其中挑選顏色、大小都適合的洗衣液桶搞創作。

楊國芬最喜歡紅色,那喜慶的顏色很適合製作節日主題的作品。婦女節前夕,她創作了《婦女節快樂》的手工作品;雷鋒日,她設計了以雷鋒為主題的作品……

今年,鹽山縣舉辦了首屆民俗文化體驗活動。楊國芬受邀參加,她不僅帶了剪紙作品,還帶了用洗衣液桶做的手工作品。

這些手工作品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楊國芬結合自己創作的作品,為大家講了洗衣液桶上的“寶黛讀詩”“鵲橋相會”等故事。看到有人對這些手工作品愛不釋手,她還進行了贈送,並教大家怎麼製作。

其實,這3年來,楊國芬也教了不少人。雖然平時工作忙,但閒暇時只要有人想學習做手工,她就樂意去教。

“通過教大家做手工,將廢物利用的環保理念帶給更多人,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楊國芬說,她不僅教大家做,還把一些手工作品送了人。

收到禮物的朋友給楊國芬發來照片,有的手工作品被當作花盆,種上了可愛的多肉,有的成了儲物盒,裝滿了孩子的髮飾,有的放上玩偶,成為擺件裝飾房屋……看到朋友們能將這些手工作品在生活中利用起來,楊國芬打心眼裡高興。

(2023·4·20《滄州晚報》)

【這是4月21日,鹽山縣東門外中心小學舉辦的“巧手放飛航天夢,喜迎‘中國航天日'”書畫、手工展上,楊國芬老師為學生講解她的剪紙作品。(人民圖片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