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導讀:本篇文章是2021年讀書日範英志老師的直播分享,文中範老師分享了自己的讀書體會,特別是在中醫領域,如何以臨床實踐為目標去讀書,這對每一箇中醫醫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讓我們重溫這篇文章,看看範老師關於中醫領域的臨床與讀書,有著怎樣獨特的理解。

從讀書中我理清了三類問題
作者/範英志
大家好,我是範英志,受靈蘭中醫書友會的邀請,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怎麼樣讀書的一個話題。
讀醫書這件事,我是什麼時候體會最深的呢?是我在英國的時候。
我在英國的時候,生活特別單調,一邊是診所,一邊就是家。我週一到週六都上班,然後就週日那一天可能去唐人街採購一些米、面、一些菜等等。因為英國超市裡面沒有咱們中國人喜歡吃的東西,你不能天天吃西餐,偶爾得改善一下吃中餐。平時週一到週六,我基本都是在診所和家,兩點一線,就這樣來回來去,沒有別的世界。就是因為這種生活的環境,導致你也沒有別的事情,你就可以全身心的一邊臨證,一邊讀書。
我們讀醫書也好,讀其它的書籍也好,我的體會是什麼呢?讀書一定要讀出感覺來!借用佛家的話說:你要有那種喜悅的心,要有那種相應。
在英國,我的診所有100萬英鎊的保險,那麼比如說患者在我診所的門口,因為地上滑他摔了一跤,這種情況跟你店裡人沒有關係,你也要賠人家的。所以,每個在英國行醫的中醫一般都會買這種商業保險。
但是商業保險它是有要求規定的,你只能使用純中醫,不能夠使用別的藥,比如說開一些止疼藥,甚至說什麼激素、抗生素,是不可以開的。你要是開了,將來治療過程中出了所有問題,這個保險是不會理賠的,因為你是搞中醫的嘛。所以我有個體會:可能這種客觀的條件約束了我,只能夠使用純中醫的這種途徑來解決問題。
剛才跟大家談到了兩點。第一點是說,這個環境比較適合讀書,診所和家兩點一線;第二點,執業的風險,限制你、約束你必須要使用純中醫。那麼有這兩點的前提,我覺得給我營造了一個比較特殊的環境。古時候學中醫可能也是這樣的路,古時候中醫肯定沒有西醫,他只能使用中醫的一些手段,然後一邊臨證,一邊讀書。這樣日積月累了將近10年,感受上有點像被關起來的感覺,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是“閉關,讀書,臨證”。
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裡,我讀了大量的醫書。所以靈蘭中書友會的同道邀請我在讀書日來跟大家分享,我正好就把我在英國將近10年的這種生活體驗,跟大家分享,分享我是怎麼讀醫書的。
就關於讀醫書這件事,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要是有這麼兩點。
第一點,不管是什麼樣的醫書,你首先要有個喜悅的心,你喜歡讀這本書,這是一個前提。你都不願意讀,你都讀不下去,這個是沒有意義的。所以,首先你喜歡這本書。
第二點,在一本書裡邊,我個人認為應該把書裡邊的內容分一下類別。
我最愛讀的一種書是醫案,我們就用醫案來舉例。醫家醫案的書,我認為它可以充分地反映,這個醫家他的理論在實踐當中,是不是也是這樣去理解應用的,所以我說醫案是最有價值的。那麼,讀醫案書的話,書裡邊的所有案例,應該分成三類問題。
什麼是單純問題?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叫做單純問題。舉個例子,我們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咱們要經歷很多考試,這些考試題它是有標準答案的,我們只要把這個答案寫對、把這個知識點答全,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分。這就屬於一種單純問題,不存在多種答案的情況。
第一個是胃熱病例。我在廣州有一個同學,他的小孩17歲,臉上長很多青春痘。我診他的脈,發現他的脈弦滑有力。診斷他屬於單純的胃熱熾盛、腸腑積滯證,所以用白虎湯合小承氣加減。那個小夥子吃完以後,臉上的青春痘很明顯就消退下去了,這種就屬於單純問題。
第二個案例比較有意思,治療的是一隻貓。這隻貓歲數比較大,將近17歲。換算成人類壽命的話,17年算是年紀很大了。這隻貓得了腎病綜合徵、腎衰,還有肥厚性心臟病等重病。我依舊按照給人看病的思路,先診察了這隻貓的舌脈,發現脈比較弱,舌比較淡。所以我給它開了生脈飲、補中益氣湯、桂枝湯合方加減,給它做成膠囊喂下去。這隻貓吃完藥以後症狀改善很明顯,食量增加,明顯感覺有精神了。
我舉這兩個例子,是為了說明我們臨床當中可能有一些醫案屬於單純的問題,我們應該注意對這些醫案進行歸類。另外,我們需要注意,治療動物也屬於單純問題。因為貓、狗的病都屬於真實的疾病,它們沒有人類的特殊情緒。
我舉這兩個例子就是說,年輕小夥子和這個年紀大的貓,他們都屬於單純性的這種問題。我們在自己臨床上,包括我們讀醫書、讀醫案的時候,我們應該把醫案分成三類問題,第一類是單純的醫案,這種就屬於一劑知,你開一副藥基本就能見效的,這就是單純的一個醫案或者病例。這是關於醫案我們要分的第一類問題。
第二類問題是兩難問題。從咱們臨床角度來說,屬於兩難類的醫案或者病例,大多屬於虛實夾雜。比如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講“年四十,陰氣自半…年六十…上實下虛,涕泣俱出”。所以,平均來說人類到60歲,應該是上實下虛的,像臨床這種情況,我們就將它歸類到兩難問題。
第一個是租房問題。比如說你在北京市中心上班,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在市中心租房子,另一個是在郊區租房子,比如燕郊。你有大概5000塊的預算,在這種情況下,你在市中心幾乎租不到很好的房子,而且還特別小,但是相對來說交通很方便;如果你租燕郊,5000塊可以租很不錯的房子,而且很大,所以這兩種選擇各有各的好,到底租在哪裡?這就是屬於一種兩難的問題。
還有一個例子。大家現在搞中醫也好,當醫生也罷,你有沒有想過當初你立的志向不是當醫生?比如說你想當一個音樂家,或者科學家、軍人等等,但是你最後走上了醫學這條路。當你到了一定年齡時,你會不會有時候問自己:如果我當年要是參了軍會怎麼樣?人生沒有如果,其實所有的選擇都是沒有完美的答案,這種叫做兩難問題。
我個人的體會是:我們從學校的象牙塔裡出來以後,一旦進入社會,我們人生遇到的問題,就很少是單純問題。但凡是你需要認真考慮的,起點就是兩難問題。
臨床中,我們依舊會遇到兩難問題。比如很多患者屬於虛實夾雜、寒熱錯雜、燥溼混雜等病證。一旦患者屬於夾證、兼證,我們就考慮有可能這是兩難問題,它就比單純的問題難度上了一大臺階。
我再從中醫的臨床視角,給大家舉一個兩難問題的案例。
臨床中,我診治過一個糖尿病繼發腎衰的患者,這種病症治療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為糖尿病患者一般多見氣虛證,而腎炎、腎衰在臨床上看,多屬於血分瘀熱。
如果我們針對氣虛證,用瞭如黃芪、乾薑、甚至附子這類熱藥,幫助他補陽氣的話,會增加體內的熱,但是他還兼有血分瘀熱的問題,這就有可能加重病情。那麼如果我們只考慮清血分瘀熱,可能會加重氣虛症狀,所以這就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當我們臨床上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要理清補氣和清熱涼血化瘀度的問題,它們之間一定要平衡好,所以臨床上像糖尿病繼發腎炎、腎衰這類的病是不好治的,主要原因在於它屬於一個兩難的問題。
所以,我們讀醫書,尤其是醫案類的書,我的建議是,單純問題的醫案看一下就行,而兩難問題才是是我們的關注重點。
第三類問題是棘手問題。什麼叫做棘手問題?從臨床治療的角度說,虛實夾雜、寒熱錯雜等等還不夠。有一類的病例還再加一條 —— 人性。
從醫生的角度,我們面對的僅僅是患者嗎?不一定。所以我們治療的時候,面臨更多的可能是人性的問題。比如當老師也一樣,也不僅僅面對學生、學員,其實很多時候面對的都是人性問題。而任何問題一旦加上人性這個定語,這就屬於棘手問題。
大家知道中醫開了方子一定要要求患者忌口,比如生冷、甜膩和辛辣,必須要嚴格忌口。我舉的這個例子就是一位重慶患者,他在教育局工作,患的病是腎綜。肌酐、尿酸等指標都比較高。之前我幫他調理後,尿素指標明顯下降,但是他的肌酐特別不穩定,我就在和他探討這個問題。
他生冷、甜膩忌口都做得很好,我說:“你真的不能再吃辣,你這個指標不忌口的話肯定降不下來。” 他說:“我基本都不吃辣的。”我們倆後來就坐在一起探討、分析,到底是什麼原因。
後來找到答案了,他早晚在自己家裡吃飯,沒有辣,中午吃飯在食堂吃飯,但在食堂即使他不吃辣椒,但是菜本身底料帶著辣。找到答案後,我就勸他說:“你最好提前做好,然後中午帶飯到單位吃”。保持這個習慣一段時間後,他的各項指標,包括肌酐慢慢就下降了。所以,他的腎綜按指標來說,可以算治癒了。
我曾經接診過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大約50歲左右,這次是來複診。開完方子後,她看著我的方子說:“範醫生,我頭暈,這個方子是不是不合適啊?”我說:“為什麼不適合?”
原來,她聽某位中醫名家在電視廣播上講了,要對症用藥,比如頭暈要吃半夏白朮天麻湯等。所以她覺得,像她這種脾虛又頭暈,應該喝半夏白朮天麻湯。
但是我診過舌脈後,發現這個患者舌苔不膩,脈也比較有力,趺陽脈、太溪脈、寸口脈都偏實證,雖然苔有點少,考慮到這個人性格比較急,所以我認為她有肝膽鬱熱的情況。
所以我就耐心地解釋,我說中醫看病是要診脈、看舌的,症狀不是不看,但首先要診脈,診斷是虛、是實、是寒、是熱等等。雖然,我很耐心給她解釋,但當時她就是不聽,她就是認為我沒水平,為什麼?因為我沒有開出半夏白朮天麻湯。
這是她的主觀的先入為主,認為她的問題必須要吃半夏白朮天麻湯,你雖然是醫生,但是你得聽她的,這種就很麻煩。
後來我有點不高興,有一句俗話講“不要拿自己的業餘愛好,挑戰別人吃飯的本事”,你就聽廣播上的一句話,你就來糾正我診斷開方,這一點過分了。
最後,我還是跟她溝通了一下,我說:“我們說好,我的方子先不開,你先去試吃一下那個方子,你看看效果怎麼樣,如果效果好呢,我也學了一招,如果效果不好,你再回頭來找我。”但是這個患者已經屬於一條道走到黑了,還要逼著我開,後來我就說我開不出來,我必須按照舌脈症的客觀證據來診,我不能聽你說開什麼就開什麼。臨床上遇到這樣的患者,就屬於棘手的問題。
所以我建議大家,當我們讀醫案書時,要有意識地將問題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單純問題,單純問題一劑知,這是口訣。第二類是兩難問題,兩難問題察虛實;第三類是棘手問題,棘手問題人性善,人性要是配合,認知到位,棘手你可以朝著兩難或者單純問題轉化。
—版權聲明—
•本文整理自範英志老師2021年4月23日直播分享丨作者/範英志丨編輯/雲霄、居業
•本文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
上述疑惑在靈蘭會員課《鬱熱與虛實:抓關鍵破解溫病謎題》中都會得到解答!在本課中,範英志老師為大家詳細解讀溫病學,用兩個關鍵詞和四個模型,幫助大家學透溫病,規避治病誤區,提高溫病水平!僅需¥69
↓長按識別二維碼試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