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這句話糙理不糙的至理名言在軍隊上體現最為明顯,新中國之所以能夠建立,就是靠毛主席領導那些軍功卓越的優秀將領打下來的江山,這些將領不僅擁有豐富的軍事經驗,在軍中也擁有著崇高的地位,他們是士兵的榜樣,也是部隊的軍魂,這樣才能訓練出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1981年,鄧公在檢閱演習部隊時指定一名師長要重點培養,這位被鄧公如此關注的師長是誰呢?
1981年,中國軍隊舉辦了一次陸海空於一體的大規模軍事演習,這時候我國軍隊的裝備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了具有現代化裝備的威武之師,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軍隊的實力,被國外譽為“精彩的演習”。在9月19日這天舉行了閱兵式,參加檢閱的軍人多達十餘萬人,鄧公給予了這次演習極高的肯定和評價,之後進行了閱兵儀式。
在閱兵巡視中,鄧公看到了隊伍一位軍官站得筆直,便問“那個同志是哪個部隊的?”陪同鄧公參加檢閱的部隊首長看到後說:“是11軍31師的副師長廖錫龍”,鄧公聽後點點頭又說:“此人定要重點培養”。當時參加這次閱兵式的師級幹部不說上千也得有上百人,鄧公為何一眼看中了廖錫龍呢?只因鄧公從廖錫龍的身上看到了一名優秀指揮將領所具備的獨有氣質。
廖錫龍1940年生人,他的童年跨度了抗戰與解放戰爭,解放軍的光榮形象已經在他的腦海裡萌生髮芽,從小就立志要做一名解放軍。18歲的時候家鄉貴州地區正好招兵,他頂著家人不同意的壓力去報了名,被通知入伍後家人才知道消息。那時候他斯文得像個書生,父母擔心他吃不了苦,只是父母再有不捨還是尊重了他的意願,把他送到了部隊中。
廖錫龍到了部隊後刻苦訓練,別人還在睡覺時他就已經起床開始當天的訓練,日復一日,他的身體素質得到明顯的提升,正是這份積極性讓他參軍不到一年就成為了副班長。部隊五年的時光讓廖錫龍成長為一名素質過硬的軍人,只是到了服役期限,他面臨退役的窘境,他捨不得離開心愛的部隊,便向上級提出了延期退伍的申請,上級知道也愛惜他這個人才,就批准了他的申請。
1964年,軍區舉辦大比武,廖錫山在這裡大比武中取得了刺殺組的冠軍,他的名字被一些軍中首長所知曉,他並沒有因為自己取得的榮譽感到驕傲,反而爭取去做一些危險性很高的任務。在一次排雷任務中他習慣性在衝在前面,結果地雷突然爆炸,他被氣浪掀翻,僥倖的是他活了下來,遺憾的是失去了一根食指,他再一次面臨退役的命運。
廖錫山的心情是非常低落的,為了這身軍裝、為了履行軍人的職責,他付出了滿腔的熱忱,如今少了一根食指影響了他的軍旅生涯,說不難過是假的。正當他感到萬分沮喪時,部隊因為他在大比武中的精彩表現而特批他繼續留在軍隊,並且還提拔他為幹部,這個消息又讓他重拾了信心繼續為部隊、為國家效力,以他的能力在後來的歲月裡屢屢提拔,1979年時已經是團長級別。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廖錫龍這位英雄終於有了用武之地,與其他兄弟部隊配合作戰,拿下了一場場戰役的勝利。在一次撤退時遇到了越軍的頑抗隊伍,他一邊偵察敵情一邊指揮作戰,他僅帶一個營的兵力就拿下了至高點,通過此戰看得出他靈活指揮作戰的能力,他為此也一戰成名。1981年他有幸參加了軍事演習,沒想到被鄧公慧眼識才,一眼看出了他的能力,在鄧公的特別關照下,他被升任為副軍長。
多年執著於戰場研究的廖錫龍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特有的軍人氣質是尋常軍人所不具備的,正是這份執著與剛毅培養出來了他獨樹一幟的能力。1984年的對越戰場上,他面對敵人的頑守,採用了不斷騷擾的麻痺戰術,趁敵人鬆懈時率軍攻破了敵人的陣地,本來這次軍隊已經做出了巨大犧牲的準備,而他卻說:“犧牲人數超過200的話直接被撤職算了!”最後在他的指揮下以較小傷亡取得了大捷。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從參軍那一天起廖錫龍就做好了犧牲的準備,這種不畏生死的戰鬥精神正是鄧公所欣賞的,所以才重點培養他。廖錫龍不負鄧公重託再次立下了軍功,後來他擔任過軍區司令員、總後勤部長等職,2000年晉升上將,為國防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是位值得敬重的老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