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到了!在疫情放開之後的第一年,和讀書相關的活動似乎分外熱鬧。今年春天,我做過一篇題為《三年沒見,2023年北京圖書訂貨會首日人氣爆棚》的現場報道(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8967639.html),在訂貨會上,我聽到不少參與者發出了“今年的人真是太多了,是平常的兩三倍”的感嘆。4月的郎園Vintage北京圖書市集再次出現了人擠人的盛況,此後北京又迎來了做書市集、2023北京書市等等與圖書相關的線下活動。買書、讀書、參加現場活動成為了今年春天的流行之事。
回想2021年的世界讀書日,我做過一個報道,說的是北京三里屯街頭建起了一間透明“廁所”,內有馬桶,還懸掛著各式各樣的圖書,“廁所”外側則掛滿了印有作家金句和書單的捲紙,過往行人可以自行取拿。這一間街邊“廁所”的靈感來自於《2021中國書房與閱讀現狀洞察》報告。(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6001356.html)
報告發現,中國人均書房面積僅0.65㎡,不足一個馬桶大小。報告調研了各地書房的花費成本,顯示全國實現“書房自由”的平均成本為29萬元,其中深圳、上海、北京的書房成本位列前三甲,分別高達近110萬元、78萬元、75萬元,一線城市近9成家庭沒有書房。從這個角度來看,讀書似乎是一件奢侈的事。
該調查還顯示,雖然讀者似乎願意購買“風花雪月”的書籍,但真正閱讀的還是那些可以帶來實際利益的圖書。在有書房的家庭裡,收藏率最高的圖書類型是人文社科類圖書,但被閱讀得最多的則是經管、考試、工具、教輔、專業書籍、童書等“經世致用”的書,合計佔比高達68%。其實,書房裡的很多藏書沒有被翻閱過,在73.5%的家庭書房裡,一半以上的書都沒有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