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已、越已、悅已…
庸人自擾,智者自渡,於我們而言,這世界上真正的解憂人永遠是自己。閱已,是對自己的一種認清,看到自己的優劣,才能找到合適的思路調整並理順生活。越已,是不斷優於過去的自己,找到成長的方向。最後取悅自己,才是最好的自律,做一個愛且接納自己的人。但這些過程,往往伴隨著不斷的學習和成長,閱讀便是學習和成長最簡單也最直接的過程。今天是世界圖書日,家居君也給大家帶來了幾本閱讀好物,一起來看看吧。
咖啡之道
著:【日】大坊勝次、森光宗男
* 戳圖片購買
咖啡,是辦公一族賴以生存的必需品,承載我們提神、放鬆、社交等多種功能。
咖啡之道,講述的是投身咖啡世界四十載的兩位日本咖啡師 —— 大坊勝次與森光宗男的對談集。梳理了大坊咖啡店關店前後兩人的三次長篇對談,並展示了“大坊咖啡店”與“咖啡美美”的常用器具。書中談話緊緊圍繞咖啡展開,從咖啡的產地、味道、手搖烘焙技術、法蘭絨濾泡法,到咖啡店的經營與待客之道等悉數囊括,比如提到的傳統日式深烘,因為生豆品質不佳所以用深烘來掩蓋其中的雜味,再比如大坊擅長手搖烘焙和法蘭絨衝煮,是一次次利用咖啡師的感官和記憶,逐步調試咖啡的美妙過程,也根據客人的喜好來定製特調…整書由此發散開去,令讀者窺見二人圍繞咖啡展開的數十載人生況味,傳統職人的信念、美學和生活哲學。
取悅自己的無限種可能
著:【日】三津間智子
* 戳圖片購買
村上春樹曾說:“只取悅自己,不理會他人,生命也許會更精彩。”
取悅自己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課題,時間越久越容易發現,沒必要在各種關係裡周旋,最重要的是真誠做自己。“取悅自己的無限種可能”是一套生活美學讀物系列,提供了八個美好生活提案,甄選了料理、玻璃、綠植、布藝、器物、色彩、手工藝、文具等八個主題,以圖鑑形式帶你找到獨具個人風格的事物,搭配相關說明文字,稍作留心,便能掌握將美好事物融入生活的能力。比如這次發佈的是其中 4 個系列:《溫柔的布藝》中以布藝樸素的形態又富有變化的模樣,裝點出衣食住行的多個場景。《治癒的料理》中利用生活中常見的 80 種食材即可打造美味食補。《靈動的玻璃》則以玻璃的起源、製作、以及如何把玻璃物件更好融入日常為主,講述晶瑩剔透的可愛生活。《元氣綠植》展現了和植物共享空間的生活,無論是多肉、氣生根、還是床邊文竹抽了新枝…都是植物給予我們最好的陪伴。
丹麥一年
著:(英)海倫•拉塞爾
* 戳圖片購買
據說,丹麥是個可以讓任何煩惱消失的國家。
丹麥一年,紀錄了英國時尚雜誌記者決定和伴侶一起到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生活一年,觀察並記錄丹麥人幸福生活秘訣的故事,書籍和北歐風一樣火了幾年,涉及的不僅有丹麥人的工作、家庭、教育,還有很多可以引發人思考的趣味點。如果你對生活充滿不解,也對嚴重的內耗感到厭倦,或者試圖尋找一種讓自己更快樂、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那麼這本書或許可以給到一些啟發,書中的主人公就像是一個個“我們”,有迷茫、有嚮往,時而鬥志滿滿,時而也想躺平…而在一年中 6 個月晝短夜長,看似和開心有點兒距離的國度,丹麥人的幸福感讓她為之讚歎!在屋子裡點滿蠟燭、捧一杯熱咖啡配甜點、親力親為烤麵包、在溫暖的壁爐旁讀書…日常的美好點滴構成了丹麥的 “hygge” 文化,讓他們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尋找並享受 “hygge” …除此之外,信任、讓身體動起來、重視美學、簡化選擇、重視家庭…等多種生活方式,都引導著我們平衡當下的同時,找到令自己幸福的方法。
禪與飲茶的藝術
著:【英】威廉·斯科特·威爾遜
* 戳圖片購買
字軸禪語在日本文化中被稱之“一行物”,是寫有一句禪語的掛軸。
禪與飲茶的藝術,可以說探討了禪茶一味的關係,前部分是禪茶在東方文化的起源導讀,後部分收錄了 109 句“一行物”,很適合碎片化時間的閱讀,禪語大多出自傳統文化書籍,如《道德經》《菜根譚》等等。仔細讀會發現每一句都有其獨特的意義所在,如:日日是好日、一期一會、好事不如無、平常心是道…再比如在傳統文化中提煉安然度日的生活哲學:“每個瞬間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瞬間都該被重視和細細品味。”“日是好日,我們不應祈禱更多。”…… 不僅僅是思想與精神昇華的路徑,更是淨化情緒與思想,引領人在喧囂塵世中安然度日的哲學。
爆發式成長
著:李栩然
* 戳圖片購買
成長並非一蹴而就,這也是我們看了很多文章、也聽了很多課程,卻還在原地踏步的原因。
成長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我們從思維模式到行為習慣等進行全面升級。本書將自我成長的關鍵要素,從內功、心法到實踐、招式等,提煉了自我認知、格局提升、底層思維改變、戰勝拖延等 14 個主題,總結了精華內容。一套體系化的成長訓練,幫助我們建立自己的“成長金字塔”:不僅僅在閱讀本書的這段時間獲得成長,在未來更長的時間裡也能依靠本書成長體系不斷實現自我迭代,使認知快速升級。既有「思維模式」,又有「方法論」,厚積薄發,實現爆發式成長。
最美的哲學史
著:【法】呂克·費希、
克勞德·卡佩裡耶
* 戳圖片購買
哲學是對好生活的追尋,是充滿人文關懷的有溫度的歷史。
什麼是哲學?我們對它有何期待?其“用處”何在?我們是否還需要它?在這個全球化的網絡時代,人類位於何方?如何面對我們內心的不安?……
面對這些問題,本書的作者將哲學史劃分五個偉大的時代,娓娓展開直至答案揭曉。這裡將當代哲學主題總結為“愛”——“愛能夠把人類固有的那些可愛之處變得偉大,它催生了一種新的共同體概念,我們希望這個世界是舒適宜人的,而且我們希望這樣的世界也可以屬於我們的愛人、孩子以及未來的人們”。在這裡,哲學是對好生活的追尋,是充滿人文關懷的有溫度的歷史,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賦予了人類以積極的生存意義,在這個維度上哲學更像是一部具有美學意蘊的藝術史。也便是《最美的哲學史》。
格羅皮烏斯論新建築與包豪斯
著:[德]瓦爾特·格羅皮烏斯
Walter Gropius
* 戳圖片購買
新建築的外觀形式是時代的知識、社會和技術條件的必然產物。
《格羅皮烏斯論新建築與包豪斯》,顧名思義是格羅皮烏斯介紹包豪斯建築觀的著作,也反映了他對新建築的見解。作為包豪斯的創建者和建築師,格羅皮烏斯繼承了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和德意志製造聯盟(工業聯盟)的設計思想,堅持技術與藝術的聯合,對國際現代主義設計產生了里程碑式的影響。書中論及曾引發設計界熱論的內容,如對新建築的理解、改革的合理性、標準化以及包豪斯的教學結構等。
終身成長
著:[美]卡羅爾·德韋克
(Carol Dweck)
* 戳圖片購買
成長是個不斷破圈的過程,只有打破舒適圈才能更好實現個人的學習和成長。
乍一看書名,不少人都以為這是一本激勵我們不斷前進、成長的書籍,但看過之後就會明白,一個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長,人和人之間的差別,在一定意義上是思維模式的差別。
而當我們瞭解了固定性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區別,看待他人和自己的方式也便有了重大改變。正如成長型思維的人會更關注自己的提升和成長,也更擅於將挑戰看作進步的契機,會樂在其中、愈挫愈勇,也會適時轉換心態,吸取有用的建議。我們的一生之中會遇到不同的圈層,如舒適圈、恐懼圈、學習圈、成長圈…而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破圈的過程,只有打破了舒適圈,突破了恐懼圈,才能更好實現個人的學習和成長。
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所以,去閱讀吧,讓精神突破現實和身體的桎梏,來一場靈魂長足的旅行。
福利來啦!
看完今年家居君為大家準備的優質讀物
心動了嗎?
點贊留言並轉發朋友圈
(截圖至公眾號對話框)
分享 #你的年度書單#
我們將隨機選出任意 1 本
贈予 8 位愛看書的朋友
活動截止時間:2023 年 4 月 28 日
感謝友友出版社的特別支持: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重慶大學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新星出版社、
後浪文學、知乎、浦睿文化】
監製 / Vivian
執行 / LZZ
編輯 / Kiki
封面、首圖設計 / 王愈哲
圖片 / 以上各出版社
無論你是自由設計師,還是設計工作室或機構,只要作品足夠精彩,有看點,通通砸過來!打包您的作品圖片+文字+聯繫方式,
郵件至[email protected]即可參與投稿!
// 更多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