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足以讓韓國人瞬間高潮的神話

1個足以讓韓國人瞬間高潮的神話

01

《少年包青天1》中,有個包拯智破高麗皇子被殺的案子。
講了一個足以讓韓國人瞬間高潮的神話:
說,韓國人的老祖宗高麗國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強大的惡鄰,令大宋頭疼不已。
八賢王為了調停宋朝與高麗的矛盾,一起對付遼國,和高麗搞起了聯姻。
高麗國王將外甥女嫁給了宋仁宗。
當高麗的護嫁使團來到包拯老家廬州時,遼國派潛伏廬州多年的奸細沈浪暗殺了高麗太子,企圖挑起宋朝與高麗戰爭。
果然,太子一死,高麗人毛了,放下狠話:宋朝必須迅速查出真兇,否則就出兵幹你。
包拯查了很久,非但真兇沒找到,反而高麗七皇子也被沈良送了盒飯。
高麗樸將軍直接率三千精兵,攻入廬州城,廬州百姓危在旦夕。
關鍵時刻,包拯查明瞭真相,粉碎了遼國陰謀,宋朝與高麗冰釋前嫌。
這個案子還是很精彩的。
但勸你不要太認真,因為導演的歷史地理水平,簡直不忍目睹。
別的就不說了,廬州在哪?在今天的安徽合肥,黃河以南500裡。
高麗要是能從東北一路殺到合肥,別說大宋沒臉見人,契丹人也乾脆找塊豆腐撞死去得了。


02

高麗是個啥玩意?
公元前1120 年,商朝滅亡後,箕子(紂王叔叔)逃到往朝鮮建立箕子朝鮮,與辰國共同瓜分了朝鮮半島。
箕子朝鮮建立後,就成為了西周藩屬國。
自此之後,甭管中國王朝怎麼變,勢力弱小的朝鮮,基本都很識相地選擇成為中國小弟。
別看朝鮮窮鄉僻壤,地小人少,事卻特別多,長期處於對峙割據狀態。
一直到唐朝時期,新羅在老大哥唐朝的幫助下幹掉了百濟和高句麗,首次完成了基本統一。
唐朝末年,大唐王朝天下大亂,新羅的統治也土崩瓦解,起義頻發,豪強四起。
經過一輪又一輪廝殺,基本形成新羅、後百濟、後高句麗(即泰封)三足鼎立局面。
後梁貞明四年(918年),泰封國權臣王建將國王弓裔拉下馬,篡位稱王。
王建以高句麗繼承者自居,打出收復大同江以北高句麗故地的旗號,制訂“操雞搏鴨”【繼承新羅(雞林)領土,將疆域向北擴張到鴨綠江】計劃,將國號改為高麗。
高麗王朝由此而來。
【少年包青天裡的高麗指的就是這個王氏高麗,導演張冠李戴,將國王的姓搞成了李氏朝鮮的李,但不管姓啥,朝鮮只有國王,沒有皇帝,皇子是無稽之談,給他個膽也不敢亂叫】


高麗開國之君王建

03

王建立國後,為了在三國爭霸中脫穎而出,開始積極尋找外援。
外援在哪?
在中國!
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後梁,一個是契丹。
王建很想選距離自己最近的契丹,可他的死敵後百濟先他一步投靠了契丹人。
後梁成為王建的首選。
龍德三年(923年),王建派出使臣前往開封,出使後梁,希望建立外交關係。
可後梁這會被李存勖打得就剩半口氣了,哪顧得上遙遠的高麗?


再加上契丹人太厲害,王建也不敢過份得罪契丹人,只能兩頭賣好,雙線發展,與契丹使節來往。
後唐天成元年(926年),耶律阿保機滅亡渤海國,扶立東丹國,壓服女真人,契丹勢力已經蔓及朝鮮,這嚴重損害了王建的北進戰略計劃。
而且契丹人曾借出使後百濟,提出一個與後百濟夾擊高麗的計劃。
風聲走露後,高麗與契丹關係急劇惡化。
王建急需後唐支持,鉗制契丹,完成統一。
他連忙派人出使後唐,大哥,我們一起對付契丹人吧。
李嗣源一看,還有這好事?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必須接受高麗人的橄欖枝。
長興四年(933年),李嗣源派王瓊、楊昭業出使高麗,頒發聖旨(“永為唐臣,世服王爵,往踐厥位,汝惟欽哉”),冊封王建為王。
王建投桃報李,改用後唐年號,正式成為後唐藩屬國。


04

在後唐的牽制下,王建終於可以暫時不理契丹的威脅,趁機加快統一腳步。
清泰二年(935年),王建兼併新羅;
清泰三年(936年),王建滅亡後百濟,完成了統一。
正當王建騰出手準備跟契丹人翻臉時,後唐發生驚天大變,石敬瑭篡唐建晉。
更噁心的是,石敬瑭為了稱帝,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當起了契丹的兒皇帝。
這下糟了,高麗失去後援,要獨立對抗契丹。
更致命的是,幽雲十六州落入遼國之手後,高麗與中原王朝聯繫要道被隔空阻攔。
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王建不可能放棄北進計劃,只能硬著頭皮和契丹死扛。
天福七年(942年),出事了,王建將遼國使團流放海島,耶律德光贈送給他的50匹駱駝也被直接餓死在開京萬夫橋下。
高麗和契丹徹底撕破臉皮,斷絕往來。
王建一不做二不休,派人聯繫石敬瑭,以高麗要為渤海報仇,請後晉出兵,兩面夾擊遼國。
啥,你要打我爸爸?這不鬧嗎。
石敬瑭壓根就不理。

石敬瑭

沒了後晉支持,王建徹底焉了。
天福八年(943年),王建抑鬱而終,臨終前他留下遺囑,稱遼國是為“禽獸之國”,後世子孫不得效仿契丹文化。
王建死後,高麗繼承了王建北進政策,厲兵秣馬,組織三十萬“光軍”,防備遼國。
但也僅此而已,高麗實力有限,只能採取守勢。
而且,耶律德光可不是好惹的,打得高麗人叫苦不迭。
搞笑的是,這時後晉末帝石重貴派人聯繫高麗,一起攻打遼國。
這把高麗人都給整不會了,早幹嘛去了,你小子根本就靠不住啊。
自此之後,高麗人制定外交國策,堅決不和契丹人妥協,但也不能輕易招惹他;中原王朝可以倚為外援,但要我出兵,得掂量掂量。
這個國策一直延續到了宋朝。


05

建隆三年(962年),宋太祖趙匡胤稱帝建宋的第三個年頭,高麗就派使臣來到開封拜碼頭,商量合作事宜,兩國正式開始使節往來。
高麗人的好意趙匡胤心領了,但他忙著收拾南方諸國,並沒有和契丹人動武的打算,對高麗人熱度有限,隨便給點東西,收下這個小弟,然後就打發上路。
等宋太宗繼位後,一門心思和契丹人掐架,收復幽雲十六州,高麗人成為大宋最好的合作對象。

宋太宗立像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宋太宗枕戈擔待,準備滅掉北漢,北伐遼國。
大軍出動前,他派張洎出使高麗,告訴高麗人,我大宋馬上要打契丹人了,不要你們出兵,你們看著就好了。
宋太宗信心爆棚,以為拿下幽雲十六州有如探囊取物。
結果,有多大臉現多大丑。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七月,高粱河之戰,宋軍慘敗,宋太宗狼狽而逃。
這時,他想起了高麗人,派人出使,詔令高麗下次北伐出兵配合。
正好高麗國政局動盪,景宗王伷禪位給了成宗王治,根本抽不出身。
雍熙三年(986年)正月,宋太宗再次發動北伐,這次他長教訓了,派監察御史韓國華帶著國書出使高麗,強烈要求高麗出兵夾擊遼國。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高麗人哪敢摻和。
可宋朝態度強烈,不答應又會得罪宋朝,左右為難的高麗只好允諾會出兵兩萬五千人助陣。
實際上,高麗一直在拖延,光喊口號,動靜半點沒有,一兵一卒都沒有動身。
七月,宋軍再次慘敗。
自此之後,宋朝逐漸實行守內虛外政策,收復幽雲十六州計劃基本泡湯,對高麗熱度不再。
淳化四年(993年),遼聖宗抽出手對付高麗。
契丹大軍一出動,高麗人頂不住了,派元鬱出使宋朝,搬救兵,大哥,契丹人太壞了,你得幫我。
可此時的宋太宗再也不敢輕舉亂動,直接委婉地拒絕了高麗人的請求。
王治被迫派徐熙與遼國議和,稱臣納貢,並且答應宋朝斷交。


06

景德元年(1004年),宋遼達成澶淵之盟,兩國成為兄弟之國,互不干涉。
從此,宋真宗對高麗人愛搭不理,有事別找我,我和契丹人是兄弟,他才是你大哥。

宋真宗坐像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遼聖宗親征高麗,遼麗戰火重燃。
遼軍一度打得顯宗王詢南逃,可因為戰線太長,戰事陷入僵局。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高麗再次遣使向宋朝求援。
宋真宗不為所動,斷然拒絕,壓根就不想因為高麗人得罪契丹人。
高麗人心裡哇涼哇涼的,這個大哥不頂用啊。
天禧三年(1019年),高麗人奇蹟般擊敗遼軍,勝利結束遼麗戰爭,度過亡國之危。
乾興元年(1022年),王詢被遼聖宗冊封為高麗國王,高麗成為遼國藩屬國。
宋仁宗繼位後,繼承了老爹畏遼如虎的毛病,處理與高麗關係束手束腳,戰戰兢兢。
慶曆二年(1042),宋朝先被李元昊打得大敗,被迫承認西夏立國,而後又被契丹人狠敲竹槓,達成喪權辱國的慶曆增幣。
宋朝外部威脅空前嚴重,賈昌朝、富弼等人又提出聯麗制遼。
宋仁宗又厚著臉皮派人聯絡高麗。
還沒出結果呢,大宋朝臣害怕結交高麗會惹怒契丹人,趕緊叫停。
高麗人一看,既然你自己都這麼慫,大宋如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高麗直接與宋朝斷絕來往二十多年。

07

一直到宋神宗繼位後,他不甘心過這麼憋屈的日子,大膽啟用王安石進行變法,又對幽雲十六州產生了幻想,聯麗制遼再次老調重彈。
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派人出使高麗。

宋神宗坐像

兩年後,高麗文宗王徽派使臣金悌向宋朝朝貢,兩國時隔多年,恢復聯繫。
但是,高麗人已經吸取了教訓,認你當大哥可以,和你一起對付遼國,省省吧,我們玩不起。
而且,此時宋朝黨爭劇烈,聯麗制遼是新黨提出來的,舊黨本著凡是新黨支持的我們就反對的原則,強烈反對與高麗走得太近。
比如,蘇軾、蘇轍兄弟倆就認為高麗人頻繁朝貢,只會勞民傷財【宋朝和高麗是宗藩關係,小弟朝貢大哥,宋朝要給豐厚的回賜】,對大宋沒有半點好處。
種種原因下,宋朝和高麗始終沒有達成進一步的合作。

等到女真人崛起了,高麗對宋朝的重要性再次下降。
宋徽宗也對高麗人失去了熱情,作死般的選擇了聯金抗遼。
宣和七年(1125年)二月,女真人一舉滅亡遼國,隨即,女真人兵鋒南指,南下攻打宋朝。
女真人太猛了,高麗被嚇壞了,仁宗王楷權衡利弊,決定向金稱臣。
靖康元年(1126年),在金軍猛烈進攻下,宋欽宗死馬當做活馬醫,趕緊派人向高麗求援。
高麗很友好地接待了宋朝使臣,但對出兵救宋卻閉口不談。
這會兒救宋,除了把自己搭進去,啥也幹不了。
果然,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初六日,北宋滅亡。


08

此時的高麗人以為,自己再也不會和宋朝有什麼瓜葛了。
沒想到,第二年,宋高宗突然派人出使高麗,希望高麗人能借道迎回徽宗、欽宗二聖。
高麗人都傻了,你們認真的嗎?
沒說的,高麗人直接拒絕了。
建炎四年(1130年),在岳飛、韓世忠等人率領下,宋軍屢勝金軍。

岳飛畫像(右)/中興四將圖

高麗人一看,宋朝好像又有戲了,派人朝貢宋高宗,哥,要不我還是給你做小弟吧。
這次朝貢,高麗人一如既往的恭恭敬敬,可一談到實際合作,卻又保持沉默。
對於高麗來說,南宋離得太遠,南宋既產生不了威脅,又不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幫助,叫你一聲大哥,已經很給面了,想玩聯麗制金,還是別鬧了。
紹興五年(1135年),高麗發生內亂,王楷緊急向金國求援。
這時,南宋駐高麗大使吳敦禮找到王楷,吹了個牛皮,我大宋可出兵十萬助你平叛。
王楷一翻白眼,你可真會畫大餅。
他直接很有禮貌地回覆道:“今特遣使問助兵可否,雖上感大朝字小之意,但理有不便,難以承當,況海洋萬里,險不可測,天兵東下,恐非便宜,所下指揮,乞行追寢。”
高麗人又不傻,南宋自己都自身難保,又怎麼可能渡海萬里來幫自己。
王楷的大實話深深刺痛了宋高宗的自尊心,他直覺地以為高麗人成了金國走狗。

紹興六年(1136年),高麗派人朝貢時,宋高宗直接下令不許進京,只讓明州地方官員接待。
自此之後,南宋與高麗官方往來正式結束。
紹興十一年(1141年),南宋與金國達成紹興和議,金國冊封宋高宗為帝,南宋實際成為金國藩屬國。
高麗人一看南宋這德性,徹底投入金國懷抱。
紹興十二年(1142年),金熙宗派完顏宗禮出使高麗,冊封王楷為高麗國王,高麗正式成為金國藩屬國。
高麗再也不用給南宋任何面子:你我都是狗,地位差不多,憑什麼給你好臉色?
乾道九年(1173年),南宋派商人徐德榮以非官方形式出使高麗,可高麗根本就沒什麼回應。
至此,高麗與宋朝徹底斷絕來往。
宋朝在高麗人面前做的兩百多年天朝上國的美夢徹底破滅……

PS:
朝鮮半島古代主要政權:
箕子朝鮮、辰國(公元前1120年—公元前194年)
衛滿朝鮮和辰國(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07年)
馬韓、辰韓、弁韓(公元前108年—313年)
高句麗、百濟、新羅(314—668年)
新羅(668年—901年),新羅末年,分為新羅、後百濟,泰封
王氏高麗(918年—1392年)
李氏朝鮮(1392年~1910年)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