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文明交流互鑑視域下中亞地區蓮花紋樣研究

劉慧:文明交流互鑑視域下中亞地區蓮花紋樣研究

自遠古時代,中亞就是歐亞大陸人口流動的發生地。1500年前中亞就成為中國、印度、伊朗和歐洲通商和文化藝術交流的關鍵地區,中亞地區本土民族的多樣性與外來藝術和思想的碰撞與融合,使得中亞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站在了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

筆者前後多次考察中亞地區的建築、雕塑和壁畫等重要文化遺產,包括伊朗東北部地區、印度北部地區和中國西部地區等,並統計整理阿富汗、巴基斯坦等中亞地區重要的文化遺產,發現這些文化遺產中有大量而豐富的植物紋樣,這些植物紋樣承載了人類文明交流與傳播的重要信息和文化現象,既有自然具象的表達,也有抽象設計的排列,而在中亞地區植物紋樣的統計中,表現最為豐富也最具代表性是蓮花紋樣。

蓮花紋樣,隨著不同文化藝術在中亞的交流互鑑,其圖像特徵在不同歷史時期也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本文選取中亞地區蓮花紋樣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蓮花紋樣文化遺產的統計整理、分類考證和內涵追溯,在文明交流互鑑視域下,探討蓮花紋樣的圖像、內涵及發展演變,挖掘世界文明交流互鑑的歷史文化淵源,不僅對真實再現古代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更是切實推進“一帶一路”文化共同體建設,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維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結合中亞地區田野考察、圖版和考古文獻等統計整理具有代表性蓮花紋樣,綜合時間、區域以及蓮花紋樣的形態、層數、風格、組合、載體等因素,選取特色鮮明、各具差異的45例紋樣作為考察對象。需要說明的是這些蓮花紋樣有的是作為主題出現,另有大部分則表現在壁畫、雕塑、建築及一些器物的裝飾部分,例如建築物內部的柱子和頂部,或者外部的柱子和梁等,涉及的材料多為金、石、土和木頭,而沒有象牙、漆器和織物等其他,當然各地材料因大部分就地取材,石質差異也很大,例如白沙瓦和斯瓦特地區表現為青灰色的雲母片巖,其他地區則有白色大理石和彩色砂岩等。

表1即以中亞地區蓮花紋樣的圖像特徵、紋樣位置、時間和數據來源等為線索整理數據而成。

通過上述圖表可以清晰地看到,中亞地區蓮花紋樣的圖像特徵既有自然植物紋樣,也有因裝飾設計而程式化的紋樣,表現形式主要有盛開的蓮花、裝飾的覆蓮以及蓮花化生和花鬘等組合的形式。其中盛開蓮花紋樣的圖像特徵因花瓣、層數及排列方式等有不同表現,裝飾的覆蓮因建築或器物位置而各有差異,蓮花花鬘亦有人、動物和植物等多種組合的表現。下面就以盛蓮、覆蓮和蓮鬘為主題,分別考證中亞地區蓮花紋樣的圖像特徵。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