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山王貴新:鋦補匠

鹽山王貴新:鋦補匠

“聽我說”之一百零八

鋦 補 匠

(河北滄州鹽山縣 王貴新)

(這是編者2017年1月拍攝的鹽山縣小營鄉小豐村87歲老鋦匠胡立亭補盆子的情景。胡立亭老人早已去世。) 

   早年,農村老家一帶鋦補匠人的吆喝聲清脆悅耳,獨具特色:

   或音韻悠長“J——U(鋦)破——鍋——”“鋦盆子鋦碗鋦大缸——”;或短促有力“補銅勺子補洗臉盆吶”!

   

   聽到這熟悉的聲音,村裡的一些老太太、小媳婦們紛紛拎著待修理的舊損炊具走出家門,很快將鋦補匠人圍攏起來。不一會兒功夫,一些原本破爛滲水的鍋碗瓢勺,被師傅鋦補得嚴絲合縫滴水不漏。這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街頭常有的情景。  

   “剛需”決定存在。鋦補行當由來已久。過去,由於物資匱乏,農家的一些瓷器、飯鍋等生活用品壞了捨不得扔掉,於是,鄉間鋦補應運而生,受到農家歡迎。 

   走街串巷的鋦補匠,大都是些上了年紀的長者。他們圍著深色腰布,有的推車,有的挑擔,兩側裝著爐具和風箱。一隻木箱裝滿了鉗子、鉚釘、小錘及不同形狀的鋦子(鈀釘)、鐵皮、鋁片等工具材料,箱子上還掛著一個貴重的傢伙兒——金剛鑽。

   “金剛鑽”由金屬鑽頭和木製鑽桿、手柄組成,鑽桿與手柄以纏繞的皮繩相連。工作時,二者呈十字交叉,木柄來回推拉,帶動鑽桿正、反旋轉,直至穿透物件,鉚好鋦鈀。鑽桿分“公”(摁壓)、“母”(受力 )上下兩截,總長約一尺半、直徑一寸左右;杆下安裝鑽頭,型號可以調換。 

   常言道: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意思是說沒有真本事就不要濫逞能。而一旦有了金剛鑽”,那能耐可就大了,什麼活兒都敢接。最常見的是 “鋦盆子鋦碗鋦破鍋”。

   打破的盆子、碗碟先對好接碴,用帶子整體捆牢。隨之在破口處塗上一點兒機油,小金剛鑽就“吱吱”地旋轉起來了。給瓷器打眼要特別小心,鑽破是要賠償的。有的盆碗較厚,鑽孔不能打透,且孔眼是斜的。鈀釘中間扁,兩頭略帶鉤,師傅用小錘小心翼翼地敲打上去,再用油調上石灰抹一下就好了。錢是按鈀釘多少來計算的,大概是一個釘子一兩毛錢。 

  鍋有兩種補法。因裂縫漏水的,修補方法大致與盆碗相同。先在縫隙兩邊對稱鑽孔,再用長方形鈀釘由內到外穿過鍋底,用小錘輕輕把彎曲的釘頭鉚好。對於有顆粒狀洞眼的鐵鍋,得用鐵水來補。此時火爐、風箱派上用場。師傅先用一封閉火桶放入碎鐵塊,以爐火高溫化成鐵水,內加細沙滾成小球;而後將鐵水從鍋底外部按到洞眼漏水處,隨即用裹著細沙的布團輕輕一擦——完活兒!

   當然,修補不等於新造 ,器皿使用時要小心為好。有了鈀釘的鐵鍋比別處要凸起一些,用鍋鏟時要格外注意,否則會不經意把鈀釘剷掉,受到大人呵斥。

   鋦補鍋碗看似簡單,其實技術含量很高。什麼樣的傢什鑽多大窟窿眼,用多大型號、哪種材質(銅或鐵等)的鈀釘,用幾個合適,以及鋦補眼力、火候、速度、重力的把握等都要恰到好處。稍有不慎,小則活兒有瑕疵,大則毀壞物件,甚至賠償倒貼。

   常年在外、風餐露宿的鋦匠師傅是非常辛苦的。他們自食其力,變廢為寶,既可養家餬口,又方便了百姓生活,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詮釋出勞動最美,勞動人民最光榮。其為社會、家庭做出的貢獻是永遠值得讚美和歌頌的。

   如今隨著高壓鍋、電飯煲、電磁爐的普及,鋦補匠人的腳步已離我們遠去,“補鍋”的吆喝聲再也聽不到了。但時代變了,老一輩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品格美德沒有過時;匠人去了,鋦補師傅們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代代相傳。

            ++++++++++++++

           開設“聽我說”窗口,歡迎大家參與

   【編者按:微信公眾號“用相機說話”開設“聽我說”窗口,內容包括有價值的新聞、正能量故事、回憶往事、鄉愁記事、金點子、好建議、女性消費、旅遊、房產、家電、汽車、家居、徵婚、美食、服飾、購物等,也可以講自己的故事(包括生活或者學習上的困惑或者困擾,也可以是你通過自己努力創造的一點小幸福、小成就等,你的故事將默認允許我們公開發布),歡迎大家參與。郵箱:[email protected]。】

  (關注公眾號“用相機說話”,留下精彩評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