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五一小長假臨近,各大熱門旅遊城市酒店告急,價格飆漲,而預定的民宿也突然開始“搞裝修”、“被賣掉”、“來親戚”,要求房客退訂。
據報道,最近民宿毀約現象頻出,理由千奇百怪。比如,杭州的鄧女士此前通過平臺預訂了一家成都的民宿,3晚價格345元,而今接到民宿電話稱在裝修,讓她退訂。鄧女士發現該民宿在其他平臺上出售同日期的同款房源,房價漲至500多元一晚。
黑貓平臺有消費者投訴稱:3月份在某知名民宿短租預訂平臺預訂了五一假期的煙臺民宿,後來該平臺上顯示房價漲了10倍。房東打電話想讓他退掉訂單,遭到拒絕後,房東竟然強制取消訂單。該平臺提出,如果重新預訂其他民宿,最高補償原來3倍首晚房費(736元)或僅賠償原價首晚房費245元。
在社交平臺,也有不少網友透露,已提前預定了五一的民宿,但此後就接到平臺連環電話要求自行退款,房東給出的理由包括民宿管家已辭職、房東破產不幹了、房子賣了等等。但網友卻在其他訂房平臺上發現了“出么蛾子”房子,其價格已經比原來漲價了數百元。
就以上述案例不難看出,遊客早早地預訂好了民宿房間,但民宿房東因嫌原先的定價太少,用各種奇葩理由哄騙遊客退單,再漲價幾百元出租給其他遊客。從商業道德角度看,這是一種沒有契約精神和商業信譽的行為體現。從法律角度看,民宿收了錢理應履行服務義務,民宿單方“違約”哄騙遊客退單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
面對已經成交的訂單,商家和平臺自然是不能任意毀約,那麼涉及到賣方、平臺的多方交易,買家該向誰追責,怎麼追責?
對此,浙江浙聯律師事務所高級權益合夥人朱覺明律師認為,“經營者和消費者有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因此民宿酒店等不得擅自變更酒店價格甚至虛構價格,更不能擅自解除和消費者的約定如訂房合同,民宿酒店“無良”毀約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合法權益,消費者有權要求民宿酒店繼續履行原來的訂房訂單維持原價。
近期,#五一民宿現漲價毀約潮#的話題頻繁引發網友議論。
網友紛紛表示,開民宿是長久的買賣,不可能只開一年。五一漲價毀約,是想利用流量報復心賺錢那目光實在太短淺,坑了遊客後會導致大規模的避坑,信用這個東西,透支一點就少一點,不要因小失大。
在這種情況下,憑藉燒烤爆火的淄博市對哄抬價格予以查處的做法,就成為網友推薦各旅遊地學習的對象。
淄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發佈通知,將在2023年“五一”假期前後,對賓館酒店客房價格實行漲價幅度控制措施,上浮超過50%的,按哄抬價格行為予以查處。
今日,人民網也對五一民宿毀約現象進行批評,稱變著法子讓遊客退訂,無良民宿吃相太難看。
人民網指出,那些民宿為何頂著罵名,冒天下之大不韙,窮盡一切方法也要毀約?原因很簡單,綜合各方信息,今年五一小長假要比想象中火爆,他們覺得此前住宿定價低了,要賺大錢,要坐地起價,要賺個盆滿缽溢。
甚至一些民宿寧願選擇被平臺罰款也要毀約。有消費者表示,自己被毀約的旅店收到了平臺方1.5倍的罰金以及降低流量處理,但比起五一的盈利,商家寧願被罰,況且沒有這家平臺還有其他平臺。
對於這類情況,人民網表示,這說明平臺罰得不夠狠。如果平臺對那些“慣犯”民宿,既罰款,還要拉入黑名單,乃至對其永久下線,它們還敢亂來嗎?同時希望相關部門應積極響應,先抓幾個典型,依法嚴懲,以儆效尤。此類民宿為了眼前利益,傷害了消費者,也敗壞了城市形象,如果不迅速止損,難免影響當地美譽度,於旅遊經濟不利。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民宿酒店讓“提前預訂用戶”退單或補差價行為,多地消費者維權熱線回應,分清預訂前正常漲價和預訂後半路起價的情況,後者涉嫌違規,已做好接收投訴處理的準備。因此消費者在遭遇此類情況後,務必存留消費憑證,及時維權投訴。
編輯:崔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