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一定要“動”!做這一件事,就能降低40%的死亡風險!

老人一定要“動”!做這一件事,就能降低40%的死亡風險!

很多老人由於身體逐漸衰弱就不敢出去多運動,還有不少老人身體狀態稍微差一些,認為就應該臥床休息。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每週走路1小時,死亡風險降低40%!

2022年,公佈於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ESC2022)上的一項大樣本研究表明,85歲以上老年人每週步行至少1小時可降低40%全因死亡風險!

該研究收集了7047名85歲及以上成年人的數據,參與者平均年齡為87歲。

結果發現:與不運動的參與者相比,每週步行至少1小時的人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了40%,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了39%。無論老年人是否進行中等或劇烈活動,步行都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風險。

此外,研究人員建議,步行時間不需要很長,每天只需10分鐘慢走即可達到最好效果。

只要動,你的身體就獲益!

河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郭藝芳2023年在個人微信公眾號刊文表示,老年人一定要運動!不在乎採取什麼樣的運動方式,不在乎運動多少,只要動起來就比不動好。

只要動,就能給你更多的自信。

只要動,就能改善睡眠。

只要動,就能有一個更好的心情。

只要動,就能維護或改善心肺功能,這是長壽的重要保障。

只要動,就有助於改善血壓、血糖、血脂,降低心腦血管病風險。

只要動,就能消耗體內儲存的脂肪,避免肥胖以及由此引發的多種健康問題。

只要動,就能延緩肌肉萎縮,這是健康的基石。

只要動,就能降低骨質疏鬆的危險。缺乏運動是發生骨質疏鬆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健康時報圖


不同老人應該如何動起來?

郭藝芳教授表示,每個人的健康狀況不同,最佳運動方式和運動量也不同。不同老人結合自己身體情況,採取適宜的運動方式、運動強度和運動量,是維護自身健康的重要保障。

特別是高齡老人運動鍛鍊要掌握兩個原則:一是安全第一,避免運動過程中發生意外傷害,避免過度運動帶來的不良影響;二是能動就動,動就比不動好。

如果身體很健壯,沒有明顯的心腦血管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走路很穩,每天戶外行走半小時(大約3000步)是完全可以的,這對於預防衰弱、骨質疏鬆、維持肌肉容量和力量、維持心肺機能、預防“三高”和心腦血管病都很有益處。

如果身體較虛弱,或者患有明顯的心腦血管病或其他影響身體機能的疾病,進行運動時就要量力而行,原則是保證安全、不能因為運動過量引起不適感,以免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甚至誘發嚴重後果。

如果因為某些疾病需要長期臥床,只要情況允許,要儘量自己或在他人幫助下在床上進行上下肢的運動,目的在於維持有限的肢體功能、預防靜脈血栓形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