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何為新醜?
俗話說得好:第一眼覺得不好看的人,可能看久了就覺得好看了……那第一眼就覺得不好看的設計呢?
椰樹牌椰汁在官方微博發佈的招聘信息,2022年
順藤摸瓜,“椰樹牌椰汁風”並非個例,大批同類作品已橫衝直撞闖入設計界。以日本設計師高田唯(Takada Yui)為代表,“新醜風”(New Ugly)成為了新風向。此類型作品可稱得上完全與漂亮、和諧、秩序無關,草率得叫人摸不著頭腦,但這也是令其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同時引發福島核洩漏事故。在該年其為“Stockists Exhibition”製作的系列海報中,高田唯以五邊形將日本東北地區形狀抽象化,意將社會與藝術相連。但其中,藝術家名字堆砌,文字沒有居中、無襯線,頁邊距也為零……堪稱逼死強迫症。2017年,藝術家還為JAGDA(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創作了宣傳海報。粗糙的印刷感、略顯衝突的色彩、奇怪的排版,甚至帶有一些“土味”——這又是一套典型的新醜風設計。
不過,新醜風設計師的確也從“土味 ”中獲取靈感。高田唯就被城市街頭的設計或標語吸引,因其毫無“學院風”、直接性的內容傳達令人動容;任教於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的設計師李藝雪也借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土味”抵達了新醜風。其作汲取獨特的本土視覺,利用霓虹色和眼熟的標語共同構築出城市邊緣人群的語境。
李藝雪,“On Being A Factory Worker”系列,2020年
更有設計師如李根在利用新醜風呼應城市街道,以反諷固有審美體系。不得不說,此風格醒目且“下沉”……但正是這樣和美學準則背道而馳的設計,卻能在當下飽和的視覺狂潮中殺出一條“血路”。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李根在的海報設計
“新醜風”設計,圖源自網絡
02
反套路,為解放
野田慎三(Shinzo Noda)的“新醜風”設計
巴黎世家“七夕”系列包袋,2020年
巴黎世家“Trash Pouch”,2022年
03
設計界的“審醜”並不短暫,在疑惑醜陋是否將走向極端時,我們應當瞭解“新醜”在給予人們“視覺休憩”外,實則是對設計的一次解構。
設計固有的功能可被歸納為彰顯美感、傳遞信息或具有實用性。而解構主義的核心思想是顛覆、破壞和反傳統主義。所以,設計師一旦質疑其內在邏輯:設計必須美?設計一定傳達信息?解構就出現了。對視覺的反叛帶來了“新醜”;對功能性的反叛則令作品的實用性消解,這在我們的文章《設計,無用?》中也進行過探討。
馬特·貝內德託設計的便攜衣鉤
釐清此內核後,或許我們便可合理預測設計是否會更醜。當“醜”作為反叛手段時,設計者意在刺激觀者長久以來的視覺體驗。雖不會“美”,但其並不會創作出真正意義上難以接受的作品,“醜”只是表達方式。而若一味追求“醜”,作品視覺的確能夠無下限,可其理念便走向空洞,最終也難成氣候。
就如前期,亞歷山大·王(Alexander Wang)在社交媒體上發佈的“土味視頻”,對前段時間火爆的“撿扇子教學”(後被網友進行多種帶有反諷、詼諧的再創作)進行了詮釋。這次嘗試顯得格外突兀,甚至與此前品牌的設計概念並不相關。其更像為火而做,還蹭了波令人尷尬的熱度。
亞歷山大·王在社交媒體發佈的“撿扇子”視頻,由博主四美子創作,2022年
該品牌此前發佈的視頻的風格
文章開頭所提的“椰樹牌椰汁”也曾“淪落”到如此境地。其“新醜風”視覺在前兩年開始向“低俗”、“油膩”發展,甚至涉及虛假宣傳,一度引發輿論風波……看罷,令人只想評論一句:我的母語是無語。
由此可見,當為引人注意而特立獨行時,內核難逃淺薄;而“新醜”若只為博得觀者的一次側目,同樣將面臨短暫的命運。無論“醜”還是“美”,皆需審慎看待,不能僅將其單純視為一次“放縱”。或許,這在任何領域都是一條“真香定律”?你如何看待“新醜風”?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