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化,真可怕

有文化,真可怕

575年形勢圖

01

575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再次帶兵攻入鄴城,滅亡北齊。
進入鄴城當天,宇文邕聽聞大才子李德林還在城內,立即派唐道和前往李府宣旨:
“平定齊國的最大好處,就是得到先生您吶!朕一直擔心你會跟隨齊國君主東逃,希望先生趕快來見我!”
最終帶李德林一起返回長安。
宇文邕隨即任命李德林為正下大夫、賜爵成安縣男,之後凡是涉及到詔書格式和齊國地域的事情,都由李德林把關和起草。
02

李德林是博陵安平人,父親曾經是北魏的太學博士、鎮遠將軍。
年幼時,李德林便得到北齊當朝首輔高隆之的推崇,對大臣說:“假以時日,此子必定成為天下的偉人!”
十五歲時,李德林經史子集和陰陽學術無所不通,文章辭藻華麗立意通暢。
北齊天保八年(557年),任城王高湝舉薦其以秀才身份來到鄴城。
高湝同時給尚書令楊遵彥寫信:“燕趙多奇士,秀才李德林,是賈誼、晁錯那樣的大才,絕不是司馬相如那樣的文士,看他的風神器宇一定是國家的棟樑,希望你多關注!”
楊遵彥主持科舉非常公平,尤其是鄙視別人走後門,便有意刁難一番李德林。
連出五道難題。
李德林揮筆立就,楊遵彥看後轉交吏部郎中陸昂。
陸昂驚訝地說道:“看起文筆如大江東去浩浩蕩蕩,其他書生的不過是涓涓細流而已!”
李德林全部都是“甲等”,出任殿中將軍、西省散員。
但當時的皇帝高洋瘋瘋癲癲,終日殺人為樂,李德林乾脆辭職返鄉了。
李德林的才華引起了皇帝的弟弟長廣王高湛的關注。
不久,長廣王高湛掌握政權,立即命令李德林返回京城,散騎常侍高元海等參掌機密,任命其為丞相府行參軍。
高湛繼位後,李德林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高潮……,一直做到了中書舍人,負責制誥、宣旨勞問等。參預機密,權勢日重。
後主高瑋時期,北齊日漸腐敗。
李德林趁母親去世回家丁憂,躲過了北齊最黑暗的時期。
雖然職務一直升遷,卻從不問政,直至北齊滅亡。


03

滅了北齊,北周武帝隨後病逝。
繼位的周宣帝是個愛玩得主,讓兒子做皇帝自己做太上皇,很快“勞累過度”掛掉了,臨終前將政權託付給了岳父楊堅。

楊堅

楊堅總領文武大事的重任,離不開群賢輔佐。
讓老鐵邗國公楊惠去試探李德林的態度。
李德林答應很乾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隨即入主中樞。
總會有人唱反調的——
劉昉、鄭譯是周宣帝的心腹,兩個人矯詔,讓楊堅“冢宰、總知內外兵馬事”。
趁機謀求鄭譯為大司馬(掌握軍隊),劉昉為小冢宰(幫助大冢宰處理國家政務)。
楊堅立即找到邗國公楊惠和李德林商議。
李德林:“您應該出任大丞相、假黃鉞、都督內外諸軍事,不然無法壓制內外人心。”
楊堅:“他們兩個怎麼安排?”
李德林:“這個好辦,鄭譯為相府長史兼內史上大夫,劉昉為丞相府司馬,既可以壓制他倆,又可以分化瓦解他們。”
楊堅笑了笑,點頭。


04

楊堅主政後,北周重臣鐘相州總管尉遲迥、鄖州總管司馬消難和益州總管王謙等分別起兵,聚集很多人馬。
楊堅決定派韋孝寬為東道元帥帶兵鎮壓,所有軍事機密都讓李德林參與。
此時,李德林發揮了自己的大優勢——軍令、文書每天多達幾百份,李德林輕鬆拿捏,保證了中央政府高效運轉。
韋孝寬的部隊到達永橋,還沒有渡過沁水的時候,長史李詢密奏:“大將梁士彥、宇文忻、崔弘度私下接受了尉遲迥饋贈的黃金,軍心振動!”
楊堅憂心忡忡地找鄭譯、李德林等商議,準備換掉三個人。
李德林堅決勸阻:“諸將與您都是國家大臣,不過是因為職位原因才聽您指揮,為一些子虛烏有的事情大動干戈難免軍心浮動,韋孝寬還如何指揮軍隊?!丞相只需派一個心腹去安撫下,曉之以理,有異心者必定不敢妄動。”
楊堅派出心腹高穎前往勞軍,一切果然如李德林所說。

得勝歸來,楊堅開始謀劃禪讓的事情,李德林負責禮儀、詔書、文書等一應事務,繼位當天楊堅便將其封為內史令。
李德林用五年著作《霸朝雜集》,交給隋文帝,隋文帝手不釋卷晝夜觀看,第二天見到李德林激動地說道:“帝王興起,必有能人輔佐,我只恨長夜漫漫,不能早點看到你跟我探討書中道理。我此生一定與你共富貴!”
在李德林主持下,設立鄉正,回覆郡縣管理制度,一時間國家機器高效運轉。
歷經三朝七位皇帝的,始終擔當核心角色,此時成為實至名歸的帝國第一秘書。


05

言猶在耳,李德林卻開始不斷受到楊堅的排擠。
大業九年,功成名就的李德林開始考慮個人養老問題,啟動了隋文帝賞賜房產的裝修工作。
隋文帝來到晉陽,當地人開始狀告李德林:“這塊土地是老百姓財產,當年高阿那肱巧取豪奪而來,如今李大人居然翻新營造,剝削民脂民膏了!”
隋文帝大怒,當即拆除所有房屋材料,退還給老百姓。
李德林的政敵蘇威自長安趕來,趁機進讒言:“高阿那肱是亂世妖相,諂媚剝削老百姓財物建造房產,李德林不可能不知道,故意索要。”
隋文帝強令李德林退還房產,並從此開始疏遠李德林。
隋朝建國初期,虞慶則勸隋文帝楊堅盡滅宇文氏,高熲、楊惠等都贊同,但是李德林表示反對,楊堅心中一直憤憤不平。
此時虞慶則進京訴說鄉正制度導致賄賂的壞話,李德林在朝廷上據理力爭,隋文帝徹底暴怒,下令廢除該項制度。
一系列打擊之下,李德林被變為懷州刺史。
恰巧懷州大旱,李德林組織打井抗旱,被舉報勞民傷財,一貶再貶,在憂憤中去世。
隋文帝楊堅這時候想起多年來李德林的輔佐,下旨追贈大將軍,“羽林百人,並鼓吹一部,以給喪事。贈物三百段,粟千石,祭以太牢。”

06

早在隋文帝楊堅緻力於滅陳大計時候,李德林便是楊堅滅陳的主力支持者。
為了打擊陳國,李德林著作《天命論》,一時之間在南陳廣為流傳,很好動搖了南陳的輿論基礎。
隋文帝八年,李德林跟隨皇帝出巡路上生病,皇帝當即命人前往諮詢李德林滅陳的意見。
楊堅跟入朝覲見的高穎說道:“李德林如果還是生病不能隨行,就派人到他家諮詢他的方略,不能耽誤。”並將這一任務交付給晉王楊廣,可見對李德林意見非常重視。
車駕返回路上,楊堅見到李德林,用馬鞭指著那南陳的方向說道:“等到滅了陳國,我就用七個箱子裝滿寶物,交給你,讓山東所有士族官紳都羨慕先生的榮耀!”
滅陳之後,隋文帝派遣晉王楊廣封李德林柱國、郡公,實封八百戶,賞物三千段。
有人私下勸說高穎:“這都是皇帝的策劃,晉王和各位將軍努力所致,歸功於李德林,諸將恐怕不服。”
高穎轉奏隋文帝,隋文帝於是取消了聖旨。
老王:老闆畫的餅,不到兌現千萬別窮開心。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