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飢餓”這個詞對於大家來說已經很陌生了,反而“吃飽”、“吃撐”成為常態。
然而,胃吃飽了並不代表你的身體不飢餓,因為有一種飢餓叫做——隱形飢餓,就是指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的狀態。微量元素舉足輕重,70%的慢性病都與它缺乏相關,比如腦卒中、阿爾茨海默症、腫瘤、心腦血管疾病……
在眾多微量元素當中,有一種最容易被忽視,它就是鉻元素,鉻元素在由胰島素參與的糖或脂肪的代謝過程中必不可少,能夠對脂肪、糖類和蛋白質起到調節的作用。如果人體內缺乏鉻,易導致脂肪、糖類和蛋白質的新陳代謝出現異常,誘發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還有可能患上神經炎。
如何補充鉻元素呢?肝臟、牛肉、菌類、紅莧菜、綠莧菜、空心菜、小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而且吸收率高。
這其中小編更推薦菌類中的菌菇,有著“ 零脂肪素肉”的美譽,脂肪含量通常在1%以下,但蛋白質含量大多超30%,且含氨基酸多達18種,比例恰當,在人體內的利用率很高,能為機體組織更新和修復提供必要的原料。
今天小編就用杏鮑菇,做一道筋道爽滑的“刀削麵”,麵條採用了一個健康替代:用杏鮑菇做成麵條形狀,讓糖尿病人群也可以盡飽口福。杏鮑菇秒變麵條,需要兩個常見調料,它們是什麼呢?
👇👇👇
主要食材
杏鮑菇、裡脊肉、土豆、胡蘿蔔
烹調步驟
① 炸料油
鍋中放油,大料掰開下鍋煎香,放入花椒小火慢炸,炸上色後放入蔥花,出香味後倒出。
② 煸炒
鍋中倒油,放入胡蘿蔔丁炒香,再下入裡脊肉丁,待其變色後加香菇煸炒。
③ 燉煮
加入生抽和開水,再放土豆,燒煮3分鐘。
④ 煮“面”
杏鮑菇用刮皮刀刮成麵條形,下鍋煮3分鐘。
Ps:煮的時候水裡加少量鹽和小蘇打,能讓它的口感更像麵條。
⑤ 出鍋
盛出煮好的杏鮑菇,再澆上滷料即可。
最終成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