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個地區比如廣州、北京等,反映又出現了新冠病毒聚集性感染的案例,新冠第二波又來了?其實最該擔心的應該是那部分未完全恢復的人。
距離新冠高峰期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大部分人在經過發燒、咳嗽、咽痛等一系列的症狀後,身體機能也在逐漸恢復。但是也有少部分的人群在轉陰後依舊感覺身體大不如從前。
-
小李“陽康”已經2個多月了,可是一直有些咳嗽,亂七八糟吃了不少藥,卻怎麼也好不了;
-
老張的情況不同,他老覺得喘不過氣,總想長出一口氣,兒子給他買了很多補藥,服用後非但沒有緩解,反而覺得肚子很脹;
-
老趙最近工作總是健忘或注意力不集中,仔細想想也是新冠之後才出現的;
-
董姐“陽康”後,增添了心慌心悸的毛病,情緒稍有變化,馬上就心慌的不行;
……
其實,這些都是新冠後遺症,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新冠後遺症包括哪些?
根據WHO的定義,新冠後遺症主要包括疲勞、呼吸困難、認知問題(健忘或注意力不集中,通常被稱為腦霧),以及嗅覺和味覺喪失、肌肉疼痛、胸痛、心悸、食慾不振、抑鬱、焦慮等情緒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團隊日前在《Molecular Psychiatry(分子精神病學)》上發表了題為“The phenotype and prediction of long-term physical, mental and cognitive COVID-19 sequelae 20 months after recovery, a community-based cohort study in China(中國一項基於社區的隊列研究:恢復20個月後新冠肺炎後遺症的長期生理、心理和認知表現型及預測)”的文章,發現新冠感染20個月後,部分康復者為後遺症所困擾,必須根據不同的後遺症類型開展針對性的康復干預措施,從而使康復者儘快恢復正常功能。
這就告訴我們,應認真對待新冠後遺症,絕不能自己在家裡胡亂吃藥,不僅耽誤了治療時機,還可能小病變成大病。
圖1:陸林團隊日前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發表的文章
那麼,咱們老百姓該怎樣進行新冠康復呢?新冠後遺症該怎麼治療呢?
近日,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醫養結合專業委員會與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養生專業委員會組織國內外專家編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恢復期中西醫結合康復方案專家共識(第一版)》(下稱《專家共識》)完成併發布,這是首部針對新冠病毒感染者恢復期中西醫結合康復專家共識。
《專家共識》指出,大面積新冠病毒感染後,在恢復期最好能儘早使用中醫進行調治,效果可能會更加明顯,同時能大幅縮短康復時間。例如咳嗽較輕,中醫治療可能2-3天就能康復,若沒有及時治療,疾病遷延後,療程可能要延長1倍甚至3-4倍。
根據《專家共識》,中醫對於治療恢復期的九大症狀,包括咳嗽、心悸、失眠、咽痛、氣短乏力、焦慮抑鬱等,都很有優勢,效果很好。
經過中醫大夫認真辨證,使用中藥湯劑、中成藥進行治療,同時注意飲食調理,結合代茶飲等靈活方法,身體很快就能夠恢復。
藤先生原來身體很好,每週都跑步鍛鍊。2個月前他患新冠,康復後一直感覺心悸胸悶,稍一活動,就症狀加劇,同時伴有乏力、盜汗。
他到醫院檢查心電圖,心肌酶正常,心超等等,指標都正常。
問診中醫,筆者辨證為氣陰兩虛,次用溫陽復脈、益氣養陰的方法治療,方用炙甘草湯加減。一週後,患者症狀就基本消失。
同時,中醫還能針對老年人、孕婦、兒童等特殊人群提供定製的康復方案。
新冠病毒對人體的損傷會誘發疾病或加重病情,而且會導致不同的臟腑損傷,比如此前患有老慢支等呼吸系統疾病,那麼新冠病毒可能就直奔肺部。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很多還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病,因此老年人感染新冠後要更加謹慎,在康復期更需要中醫制定針對性強的治療方案進行調養。
曹奶奶一直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感染新冠已經2個多月,但一直咳嗽咯痰,甚則氣喘自汗,痰少而黏很難咳出,伴有氣短胸悶。
求治於中醫,筆者發現老人脈虛數,給予斂肺止咳,益氣養陰的中醫名方九仙散加減治療。經2周治療,咳止喘平。
對於兒童群體,一般兒童感染後隨即發病,熱退伴有消化道症狀,相比之下,除了呼吸道症狀外,兒童還容易伴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也必須進行專門的中醫調治。
總之,對於新冠後遺症必須足夠重視,千萬不能自己亂吃藥,把小病變成大病。建議儘快找中醫進行調治,才能早日康復,恢復往日活力!
想了解更多體虛的問題
可長按下方二維碼
一起交流
醫生
簡介
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畢業,中醫世家,師從於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教授,劉渡舟學術繼承人傷寒大家傅延齡教授。
擅長
擅長治療心悸、失眠、過敏性鼻炎、咳嗽、月經不調及痛經、不孕、痤瘡、便秘等內科諸病,尤善治療小兒咳嗽、小兒營養不良、小兒抽動及新冠病後康復。
出診時間
每週六上午 國宗濟世中醫院
提醒:本文為醫學科普,供讀者參考學習,中醫看病需辨證論治,如有不適症狀,請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注:文章配圖來自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千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