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近郊的三口之家,費盡心思卻造得“家徒四壁”?

成都近郊的三口之家,費盡心思卻造得“家徒四壁”?

2020年末,

白立方畫廊亞洲區副總監唐佩賢

與音樂人劉九彰帶著流浪狗Leo

搬進了成都近郊的一處獨棟別墅。

一年後,

他們又迎來了一位新的家庭成員

——可愛的兒子“小花生”。

曾長年遊移於倫敦、香港、上海、北京,

也旅居過國外不少城市,

夫婦倆現又輾轉到了成都。

閒適、慢生活,

網紅、快發展。

如同成都擁有鮮明的兩面性,

這個新家也展現出了一種矛盾:

看起來像“毛坯房”,

但空曠中卻有濃郁的溫情流淌。

唐佩賢,幼時跟隨家人離開家鄉貴州,移居香港;17歲遠赴英國求學,作為學校史上第一位華裔女博士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回國後,在北京創立了中國第一所非盈利的行為藝術研究中心。同時,作為特聘教授任職於廣州美術學院。前些年又回到香港,成為白立方畫廊的亞洲區副總監。與獨立音樂人、音樂劇演員、中國垂直花園創始人劉九彰結婚後,二人在成都的近郊搭建起了一個畫廊般的家。

<<滑動查看屋主藝術收藏<<

Tracey Emin

Being Without You

Georg Baselitz

Untitled

Antony Gormley

Together

楊伯都 YANG BODU

在美術館2015四月

第一次來這個新家,唐佩賢的媽媽恰巧遇上了小區停電,她轉頭便問女兒:“你家是毛坯房嗎?”

一樓客廳空間,牆面及地面主色調均為淺灰。電視櫃來自山隱造物。

唐佩賢理解老一輩的裝修觀念。過渡到一個物質愈加豐富的時代,家家戶戶都希望把生活越來越好的願景體現到房子裡,比如巨大的水晶燈、有份量的實木傢俱,它們看起來豪華而厚重,富麗堂皇。

她之前在北京朝陽區買的精裝修房子也長那樣,彷彿一個酒店,通鋪的大理石地面讓她感覺“不那麼柔軟”,自己和各種收藏品亦顯得格格不入,在其中很難感到放鬆,不像是回到了家。

包括前幾年在香港租房住,雖然家周圍的環境很棒,在山上遠離人群,但畢竟房子裡的東西都不是自己安置的,無法移走。那時,她最享受的時刻還是隻身一人坐在畫廊裡,窗外是中環的車水馬龍,而她能與所愛的藝術品一起,獨享平靜。

客廳一隅,唐佩賢一家三口與小狗Leo

這才是唐佩賢理想中的家,舒適、自在、簡約,給人與藝術品以呼吸,以足夠的留白,以空曠的可能。巧合的是,房子的男主人劉九彰也這麼想,甚至更極端,“最好家徒四壁”,如出家人一般,控制住物慾。

相信感覺的兩個人,裝修時連圖紙都沒有,只是站在工地上看許久,冒出一句“我覺得要這樣的”,便給施工隊“下brief”。

他們唯獨對一處據理力爭:放棄二樓的主臥和主衛,堅決保留一樓客廳延伸向上六米挑高的空間,讓陽光從窗戶完完整整投射進來。放眼全小區,也只有他們家這樣做。

放棄二層的主臥和主衛後,一層空間的採光面積翻了一倍。客廳吊燈來自Flos。

“很多家是分隔開的,會讓人有種被拒絕的感覺”,唐佩賢非常牴觸傳統以功能分區的空間構造。走進唐佩賢和劉九彰的家,放眼望去,動線一目瞭然,相當“welcoming(熱情友好的)”。

一樓,劉九彰的工作室空間。書法作品來自藝術家何航飛。椅子前的樂器為特雷門琴,是世界上最早的電子樂器,樂器通身沒有琴鍵,需要在空氣中彈奏。這是唐佩賢送給劉九彰的生日禮物,為特雷門琴誕生百年的紀念款。

一樓整體大空間基本不設置任何門、牆、櫃的格擋阻攔,玄關處也只安排一個小小的下沉,除了劉九彰工作室裡新添置的屏風——為了攔住寶寶小花生爬進去被設備的線纏住。應劉九彰的要求,這片區域甚至還保留住了天花板的施工痕跡。

劉九彰的工作室空間局部,中古唱詩班譜架歷史可追溯至中世紀。

雖然客廳有這麼大一面灰牆,但唐佩賢有意不在這放置大幅的藝術作品:“藝術品能在一個空間裡起到點睛的作用,但太大的體積就會吸睛,奪走人對空間的關注。”包括劉九彰也主張絕不在客廳裡放電視,“往往電視會變成家裡絕對的主角,人、桌、椅都圍著它轉。那能不能讓注意力重回窗外呢?”

去感受光線跟隨時間的流動,拂過牆面時那微妙的氣息湧動。極致的空所帶來的,是極致的自在。一切裝修為人的呼吸仰附而讓步,如同客廳裡朋友贈予的那兩個字,“自然”,成為這個藝術之家的家風。

在這個家裡,傢俱等各種物件總是一件件慢慢添置的。夫妻倆不著急一下子買齊所有東西,在唐佩賢眼中,這個過程“就像繪畫要留白”。

頂天的定製書架

尤其中意各種器皿的唐佩賢,習慣把對安定的渴望寄託於她擁有的各種茶具、酒具之上。在之前為藝術事業奔波漂泊的日子裡,“那些東西才能夠讓我感覺到非常有溫度”,伴隨著她一路走過香港、北京,再到成都。

餐桌一角唐佩賢收藏的器皿們,桌椅均來自梵幾。

在這個空間裡有藝術家朋友們的作品,比如劉柏煦的「痣」系列,也有寄託著他人美好祝願的物件,比如家中很多插花的罈子,原先是呈放30年陳太雕酒的酒罈,夫妻倆本來只向那位好友買一罈,後來好友執意再送他們九壇,說這是“長長久久,十全十美”。

男主人劉九彰則愛好動手,家裡的小院是全小區唯一一戶保留了土地,用來種植物的院落,這裡有竹有茉莉,還有蘭花、丹桂等,四季有景。

劉九彰自己挖出的魚池,作為院子柵欄的竹籬笆牆也是由他自己選材搭建。

他還自己刨出了一個小池子,養了一條名為“小紅”的魚,旁邊設了一個小臺子,擺滿瓜子,用來招待小鳥。一天靈光一現,劉九彰突然又搭出個喝茶的臺子,上網淘了兩把快百年曆史的竹椅,一家人偶爾就在院裡圍爐煮茶,“很成都吧”。

一家三口在獨立小院裡的飲茶一角,寶寶椅來自Stokke。

去年一場偶然,把牆砸出了好幾處裂痕,如果去修補的話,工程量太大,劉九彰便又出了個點子——直接把裂縫刷成了金色。用他引用的一句歌詞來講:“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唐佩賢開玩笑,說這叫縫縫補補又一年,房子和人的衣服一樣,都會經歷這個過程。

劉九彰用金色顏料填補的牆縫

每樣東西要進入這個家,夫妻倆總得深思熟慮一番,朋友們也知道這倆人特別挑,要送個禮物還不容易。但其實,唐佩賢在這方面反倒特別樂意把朋友的作品放到家裡。

客廳大片灰牆的一角,雕塑藝術家黃玉龍的作品月亮燈與小花生的有愛互動。

雕塑藝術家黃玉龍手繪的月亮燈、藝術家時曉凡親手焊的一個小燈箱、唐佩賢倫藝校友的品牌Black Bridge的抱枕……“家一定是跟家人、朋友有關的,我們會把這些東西一點點放在生活裡,就覺得特別安心。”唐佩賢如是說。

這個時代的速度總讓大多數人感到疲憊,能讓人放鬆下來的東西不多,唐佩賢覺得,至少在家裡,得讓人感到舒服、放鬆。

由二樓茶室俯瞰一樓客廳

處處有朋友們痕跡的家,也成了朋友們特別愛來的家。“每次有人來家裡做客,大家總是自然而然地躺在沙發上就睡著了,還自己蓋上毯子,非常自覺。”唐佩賢笑著跟我們分享道。

踏入這個家,有時候難免會恍惚,這對夫妻是不是住在了畫廊裡。雖說整個家空曠非常,但細數下來,他們其實往裡面裝了不少有意思的藏品。

唐佩賢尤其喜歡收藏小畫,“它很像藝術,看得到的人就看到了,看不到的人就忽略了,一旦被看見,你就懂得它的珍貴之處。只要是好的作品,就很能壓得住氣場。”

小狗Leo的窩與它的小畫

一般人不會在樓梯間掛畫,但唐佩賢偏不。一幅畫的麗達與天鵝,非常古典,一幅是人與獅子摔角,送給家裡的小狗Leo,均來自意大利藝術家Arida Sartore。

愛好攝影的她,也在家裡收藏了不少攝影作品。在一樓客房和二樓茶室,都各有一幅來自日本已故攝影大師須田一政的作品,拍的是日本皇家園林的松。她喜歡松樹,有種特別踏實,亙古不變的感覺。

二樓茶室空間,茶桌來自山隱造物,牆上攝影作品來自日本攝影大師須田一政。

客房外的小天井裡,放了一幅時曉凡“似曾相識”系列的其中一張作品,唐佩賢很中意其中的綠色,與家裡大面積的綠色牆面也形成了呼應。

(左)一樓客房的小天井,左上作品為時曉凡“似曾相識”系列的其中一張,扶手椅來自一森。(右)櫃子頂部作品來自藝術家何航飛,櫃子中央左側的作品來自藝術家陳曦。

雖然為畫廊工作,但在談論自己的收藏時,唐佩賢反而最後才會考慮到作品的升值空間。

“藝術品透露了個人的性格,是很能代表本人氣息的”,所以她一定會首先選擇與自己氣息相同的藝術作品,其次會考慮擺出來的這些能否和空間配搭。偶爾她也喜歡把家裡掛出來展示的藝術品都換一換,簡直就像為自己策了一次小展。

左側迎春花雕塑來自藝術家幸鑫,材料來自廢棄的火車頭,底座則為火車枕木。右側書法作品為朋友何航飛給劉九彰的專輯《自然而然》題的字。

有些作品裡,還藏著夫妻倆的愛情故事。

客廳裡的一樽迎春花雕塑,當時還是朋友關係的劉九彰去到唐佩賢北京的工作室,便一眼看中,恰巧兩人又都是春天生,劉九彰執意就要買,因為絕版,被唐佩賢斷然拒絕。

沒想到,心愛的作品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家裡,原本還在託劉九彰買房子要做鄰居的那個“她”也成了自己的愛人。

入門玄關,右上角那幅不容易發現的小畫即為夫妻二人收藏的意大利藝術家Arida Sartore的作品《麗達與天鵝》,落地鏡架來自Stellar Works。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兩人買房,還特別看重了小區靠近隈研吾設計的知美術館。兩人時不時會去逛逛,有朋友來家裡作客,那裡也成為了景點之一,因為專業對口,唐佩賢還能講解一番。就在前不久,劉九彰也才在知美術館完成了他的個人專場音樂會。

 “家附近有美術館,很重要。”唐佩賢不否認自己其實特別矛盾,既在漂泊中依戀著穩定的家,又愛上了不得不拋棄安定、不斷尋求改變的藝術行業。不折騰呢,人生一定是不精彩的。在不斷的變化中去學習,去吸取好的養分,被藝術滋養,“這樣的人生真是沒得選擇呀!”

看完這個藝術之家,你最喜歡空間中的哪個角落呢?哪件藝術品呢?歡迎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想法,DECO將選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攝影 | XIMUImage  文 | 堅果

編輯 | fun  視覺 | 阿星  助理 | 薛晗

本文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權所有,歡迎轉發朋友圈;如需轉載、投稿,請聯繫留言獲取轉載、投稿方式。

一對叛逆的母女倆,用軟裝大玩疊疊樂

低調小城1200平的家,與200件藝術收藏一起生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