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接種疫苗 共享健康生活 | 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

主動接種疫苗 共享健康生活 | 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

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主動接種疫苗,共享健康生活”。


預防接種是防控傳染病最有效、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段,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關鍵一環。我們每個人均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家長是兒童的健康守護人。大家都應積極參與疫苗接種及其宣傳教育,共建免疫屏障,共享健康生活。

1

 疫苗為健康撐起保護傘 

  接種疫苗不僅能夠保護個體健康,還能阻斷傳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1974年,世界衛生組織建立了擴大免疫規劃項目。一方面,不斷擴大免疫接種的覆蓋面,讓每個孩子出生後儘可能地獲得免費疫苗;另一方面,不斷擴大免費疫苗的種類。隨著擴大免疫規劃項目在全球推廣,更多孩子免於一些傳染病帶來的死亡或身體殘疾。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通過免疫接種,每年可以避免200萬~300萬人死於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和麻疹。若進一步提高全球疫苗接種覆蓋率,還能再挽救150萬人的生命。

  我國通過接種疫苗,實施國家免疫規劃,有效地控制了疫苗針對傳染病的發病。

  通過口服小兒麻痺糖丸,1995年以來,我國無本土脊髓灰質炎(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2000年,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被證實無脊灰。此後,我國一直維持著無脊灰狀態,使成千上萬孩子避免了肢體殘疾。


  大規模接種乙肝疫苗,特別是推廣實施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策略,我國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攜帶率已從1992年的9.7%降至2014年的0.32%。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麻疹年發病人數曾高達900多萬,至2022年,發病人數已降至500餘例,達到歷史最低水平。


  疫苗接種,特別是國家免疫規劃工作的實施,有效保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接種疫苗並非兒童專利 

  健康中國戰略提出,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對個人來說,全生命週期的健康保護是從接種第一針疫苗開始。但疫苗並非兒童專利,人的一生中各個年齡階段都有相對應的疫苗,即疫苗可以在人的全生命週期健康中發揮重要作用。

  老年人特別是有基礎性疾病人群罹患流感、肺炎後發生嚴重合並症的風險較高,而女性惡性腫瘤中,宮頸癌排在前列。對於上述疾病,均有相應疫苗可以預防,適宜人群可以選擇接種,有效預防流感、宮頸癌等疾病。因此,在強調兒童預防接種的同時,我們也鼓勵成人主動接種疫苗,保護自己健康,也保護全家健康,更好地促進健康中國建設。

3

 走出對疫苗的認識誤區 

  如今,疫苗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不可否認,公眾對於預防接種依然認識不足,存在很多認知誤區甚至盲區。特別是現在很多傳染病已經很少見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們對疫苗不良反應的擔憂加劇,加之網絡上不時出現一些關於疫苗的錯誤信息、虛假信息,諸如“非免疫規劃疫苗沒必要接種”“接種太多對孩子身體不好”“不同的疫苗會‘打架’”“間隔時間應儘量長些”等,讓許多人開始質疑疫苗是否需要接種,進而產生接種猶豫或拒絕接種的情況。因此,對於一些常見的公眾疫苗認識誤區,有必要從專業和科普的角度予以澄清。

  一是關於接種非免疫規劃疫苗的必要性。雖然非免疫規劃疫苗是自費、自願接種,但同樣也是對孩子健康的一種保護。接種非免疫規劃疫苗是對免疫規劃疫苗的進一步補充,可以讓孩子獲得更完善的保護,預防更多疾病,從而提高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使其健康茁壯成長。

  二是關於接種疫苗後的不良反應。疫苗的安全性要求和標準極高。一些人因自身原因和疫苗特性等,接種後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但通常為發熱、局部紅腫、疼痛等一般反應,異常反應如急性嚴重過敏反應等罕見發生。

  三是關於“接種疫苗會增加兒童免疫系統負擔”的問題。國內外很多研究已證明,按照規定程序同時接種幾種疫苗不會給兒童的免疫系統帶來不良反應。一名兒童日常接觸到的微生物抗原種類和數量遠遠超過疫苗接種的抗原種類和數量。一次接種幾種疫苗或接種聯合疫苗,不但不會增加幼兒免疫系統負擔,有時還可以因抗原的協同作用而激發和增強免疫效果。

  疫苗是人類健康最可靠、最有力的“守護神”之一。我們既有權利通過接種疫苗來保護自己,同時也有義務通過接種疫苗為人群免疫屏障的形成儘自己的一份力,最終實現共享健康生活的目標。

  廣大醫務人員和預防接種工作者應積極參與預防接種科普宣傳,幫助公眾瞭解疫苗接種的重要性。公眾應掌握更多的疫苗相關知識,積極主動接種疫苗,共享健康生活。

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中心 郝利新

審稿: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 尹遵棟

策劃:譚嘉

編輯:王建影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