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要講的這味中藥,它長得很漂亮,像祥雲一樣,而且因為功效也不差,所以在古時候地位很高。
言外之意,祛溼不健脾是行不通的。白朮既是健脾高手,又是祛溼高手,體內有溼氣,用白朮泡水喝是比較穩妥的。
有些朋友就說了,感覺自己這個身子啊發沉,好像揹負著千金的重物,就是脾虛了以後,水溼運化不掉,紛紛往肌肉裡鑽,這叫沉重。
困重,就是常常覺得累,覺得疲憊,想睡覺,好多學生,家長一來,一反應就是上課犯困,老師講什麼完全聽不進去。那換作成年人也一樣,上班打呵欠,下班“葛優躺”,每天早上醒來腦袋裡都昏昏沉沉的,像裹了塊溼毛巾,基本上就是這麼一種狀態。
因為沒有器質性病變,所以即使是去醫院做檢查,也檢查不出什麼結果,西醫取了個名字叫疲勞綜合症。在中醫看來其實就是脾虛溼盛。溼是一種陰邪,專門喜歡和陽氣對著幹,溼氣把你的陽氣給困住了,陽氣升不上來,你就會犯困,還會頭暈。
酸重主要體現在關節,關節屈伸不利,不能向前向後抬起。
濁,可以理解為不乾淨,不清爽。溼氣就是濁陰,濁陰往外泛,表現出來,頭髮愛出油,臉上愛出油。這當然不是說你勤洗臉就能解決的,它的根源在哪?在脾胃。脾胃不好,人的這個臉面就不乾淨。翻開經絡圖我們可以看到,陽明胃經經過面部,脾胃排汙降濁的能力不強,這些汙濁之物順著經絡上到面部,往外泛,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出油”。
溼氣還會矇住你的孔竅,溼氣蒙在眼睛上,看東西模模糊糊,好像被一層水霧給遮擋住了。溼氣蒙在耳朵裡,和耳竅相互碰撞,就是耳鳴。
這種感覺像什麼?像夏天天氣特別熱的時候,出一身大汗,衣服黏在身上了,很難受。當然,溼氣黏在筋骨肌肉裡,這種感受不會像衣服貼在身上那樣直觀,但是它會有一系列反應,比如嘴裡會發黏,伸出舌頭照照鏡子,正常的舌苔是薄薄的一層,像新鮮的葡萄,上面鋪了一層白霜,如果舌苔開始變得黏膩了,舌頭水滑水滑的,好像有很多唾液,舌邊有齒痕,這就是在提示你體內有溼氣了。然後大便也很黏膩,主要是大便不成形,沾馬桶,很難衝下去,甚至在排便的時候有一種排不完全,排不乾淨的感覺。
還有朋友說,自己這個腿呀總是抬不起來,又或者總是水腫,腫就是溼氣往下走,停在那兒了,這就好比在你的腿上綁了兩個大水袋子。還有很多令人難以啟齒的問題也都是溼氣在作怪,比如白帶異常、肛周溼疹、陰囊潮溼等等。
蒼朮氣味雄烈,可以一下子衝出來,白朮還是偏於守的,白朮牢牢的守住中焦,讓水溼不敢氾濫。蒼朮就是偏動,偏瀉,健脾的作用要相對弱一點,但燥溼的力量更強,如果你體內溼氣特別重,體形又偏胖,用蒼朮比較合適,蒼朮10克泡水喝。
如果是溼氣比較重的瘦人呢,再加一味茯苓,白朮、茯苓一起連用,白朮15克,茯苓6克。
我們總是打趣的說茯苓是“搞水利”的。你看它是怎麼把水溼祛除的?茯苓通開一條溝渠,那水溼就順著溝渠排出去了。人體的排水溝在哪裡?膀胱。就是通過小便把水溼利出去。白朮是總指揮,茯苓通溝渠,一項浩浩蕩蕩的工程就展開了。
不管是白朮也好,蒼朮也好,它祛的都是寒溼,這一類型的人舌質淡,舌苔白膩,如果舌苔發黃,是有熱,奉上祛溼熱的兩張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