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學問
——第三屆“心中的父母”全國有獎徵文
(185)
(湖南煤業集團周源山礦業公司 李龍光)
(作者)
打手掌,曬禾塘。
蒸缸酒,過重陽。
重陽酒、稻花香。
寶貝女,包子攤……
這是母親八十歲時,抱著我家的女兒,隨口唸出的一首家鄉的民謠。母親邊念還邊有節奏地將女兒的手,一合一分地拍打起來,逗得正在“呀呀”學語女兒欣喜若狂。
(父母親與兄弟姐妹合影)
我十分熟悉母親唱的這些家鄉歌謠,幾乎是泡在母親唱的家鄉歌謠里長大的。小時候,我是個野性十足的瘋孩子,每天都要讓母親把心操碎。她東家找、西家尋也問不到我的蹤影,直到夜幕降臨,我才會蹦蹦跳跳地回家來,吃過晚飯便又會迫不及待地鑽到母親的懷裡,在母親的歌謠伴隨下熟睡過去。
母親是個地道的農家女,從小沒有進過學堂。她的一生不是靠翻日曆數日期過來的,而是靠中華民族傳統曆法,一年中的二十四節氣來安排生活的。從年初的立春、雨水到年末的的小寒、大寒。對母親來說,這些有著自然規律的節氣,就象一本背得滾瓜爛熟的書,在母親腦海根深蒂固地存放著。
(母親生前最後一次照的相)
母親常對我們唸叨過:“驚蟄到、青蛙叫;清明淋、穀雨晴……”等一些節氣諺語歌謠。隨著歲月的增長,我也從母親那裡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慚慚地我懂得了一年中二十四節氣對人們生活的重要。那時我最喜歡的就是過立夏節。每逢這天,母親都要比平日起得更早,然後升火給全家每人煎好二個荷包蛋。立夏吃蛋,是家鄉的一種風俗習慣。
到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又是母親大顯身手的時候。母親包得一手好粽子,包出來的粽子不僅個兒大小適宜、捆紮結實,同時還帶有多種花樣,有石磨粽、牛角粽、角粽等,一長串一長串的掛著,極惹人饞涎欲滴。村裡人都愛吃母親包的粽子。每到端午節前兩天我們家屬區裡的人,就端著一盆一盆的糯米來我家排隊,請母親給他們包那香噴噴的各種式樣的粽子,母親也不會推遲,並且不會收取分文的報酬。
端午蒸粽子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灶籠裡放著一些從山上挖回來的枝籽樹根,還要蒸上五六個時辰,粽子吃起來才會香氣撲鼻。蒸粽子用的樹根一般都是父親進山挖回來的,對於多出來的樹根,每次母親都會把它收集起來洗淨涼幹。母親留下這些樹根樹什麼用,我們都不知道。有時父親就去拿出當柴燒,母親卻寶貝似的捨不得。這一點成了我們當時的一個迷。
(母親在護理重病的父親)
記得有一次,我們幾個童年夥伴一起到野外玩扮家家,誤食了一種吸水性極強的植物,這種植物的的莖葉與野淮山難以區分,而根部卻與生薑十分相似,吃起來又十分的甘甜。母親說老百姓稱它為“難忘坨”,長大後我才知道這種植物書名——土伏苓。
那次,我們幾個吃了以後,都患上了大便不通的病症,父親揹著我去醫院打針也不見好轉,在這種情況下,母親又一次用她收集起來的那些枯枝幹葉熬成水,讓我喝下之後,才得以痊癒。
母親以九十二歲高齡離我而去,她一生既沒文化,更不懂醫術。可母親卻知道不少的治病藥方,和生活中一些應急的民間偏方。我曾見過,母親用磨刀石麻出來的漿液,塗抹一個鄰居的臉上,一天後那位鄰居所患腮腺腫大就好了。這個方法雖然很土,但效果卻很靈驗。母親很多類似的土偏方,給我們家屬區的里人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在那個醫療條件不優越的年代,若是碰到傷風感冒、咳嗽不止、兒童尿床、嬰兒哭鬧等症狀母親都會為人解難救急。當然,我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每當想起多年前,誤食那種被稱之為“難忘坨”的野生植物土伏苓時,我就會刨根問底地追問母親,是不是祖傳下來的秘方救了我?母親就喃喃地說:“有病當然要用藥來治,但有些病用中、西藥卻難見好轉,還得采用土方子來解決。”究竟用什麼樣的方子?母親也未曾對我細說過。我想這一切的一切,就是母親特有的學問吧。
【作者簡介:李龍光,湖南煤業集團周源山礦業公司中層管理人員,愛好文學,喜歡寫作,現為湖南郴州市作協會員。2022年開始在網絡平臺、雜誌上公開投稿。】
—————————————
附:第三屆“心中的父母”全國有獎徵文大賽徵稿啟事
為了讓兒女們有機會表達對父母的真愛與祝福,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由鹽山縣總工會、鹽山縣文聯主辦,鹽山縣作家協會承辦,“用相機說話”公眾號協辦的第三屆“心中的父母”全國有獎徵文大賽即日啟動。本屆活動在前兩屆成功舉辦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徵文要求、評分標準、獎勵政策等,繼續面向全國徵稿。
一、徵文要求:
以父母親(也可單寫父親或母親)的故事為創作素材,以親情為切入點,回憶或追念父母的親身經歷,講述自己成長過程中與父母之間的感人故事或良好的家教家風對作者的影響。文章要求故事真實,有真情實感,語言洗練。來稿須原創首發(已在報刊、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發表的作品請勿投稿),嚴禁抄襲剽竊他人作品,文章字數控制在800——1500字範圍內。優秀作品將在“用相機說話”公眾號上陸續刊登,並輯印成冊。
二、評分標準:
作品滿分120分,根據參賽作品的主題內容、體裁結構、語言表達、創新亮點、文章閱讀量、留言條數六個方面進行評分。
1、主題內容:(40分)
主題鮮明深刻,格調積極向上。
2、體裁結構:(20分)
主線貫穿,結構嚴謹,佈局完整。
3、語言表達:(20分)
語言通順流暢,內容詳略得當。
4、創新亮點:(20分)
構思新穎,見解獨特。
5、閱讀數量:(10分)
根據公眾號中徵文閱讀量的多少,按比例加分。
6、留言條數:(10分)
鼓勵讀者對文章進行評論,根據讀者的評論次數,按比例進行得分。
三、獎項設置:
本次活動設一等獎1名獎金1000元,二等獎4名獎金600 元,三等獎6名獎金300元,優秀獎若干名。每名獲獎者除頒發榮譽證書和作品集外,一、二、三等獎獲得者,還將獲得一尊精緻獎盃。
四、投稿方式:
本次徵文活動只接受電子郵件,謝絕紙質投稿,來稿請註明作者姓名、詳細地址、聯繫方式及“心中的父母”徵文字樣,並附作者簡介和作者、父母的照片。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五、徵文時間:
即日起到2023年10月底,具體頒獎時間另行通知。
2022年10月12日
(關注公眾號“用相機說話”,留下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