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那些事兒
2023年4月26日是我國第16個“全國瘧疾日”。
何為瘧疾?
瘧疾是由人類瘧原蟲感染引起的寄生蟲病,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傳播。
什麼是瘧原蟲?瘧原蟲有幾類?
瘧原蟲是一種寄生蟲,需要寄生在人體和蚊子體內才能完成生長、發育和繁殖。能夠侵害人體的瘧原蟲主要有4種,即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卵形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在我國,間日瘧原蟲最多見,分佈最廣;惡性瘧原蟲也較常見,主要分佈在南方地區,如海南、雲南等省份。
瘧原蟲是如何繁殖和傳播的?
瘧原蟲的發育是無性增殖,可分為紅細胞外(即肝細胞內)裂殖階段和紅細胞內裂殖階段,紅細胞內裂殖發育成子孢子和雌雄配子體,同時使紅細胞崩解而發病。含配子體後,就有了傳染性,此時蚊子叮咬人體,雌雄配子體融合,進入有性增殖期,最後在蚊子體內發育成子孢子,蚊子再次叮咬人體,造成人體感染,完成整個生活史
感染瘧原蟲後,為減少瘧原蟲造成的傷害,患者或家屬首先能做的是什麼?
感染瘧原蟲後,其主要通過在紅細胞內大量裂殖,使紅細胞脹破,釋出血紅蛋白,而血紅蛋白會堵塞腎小管,造成腎損害,甚至腎衰竭。患者除及時就醫外,應大量飲水,以促進血紅蛋白從尿液中排出,若家裡有小蘇打,可以口服小蘇打(每次3g,每日3~4次),以減少腎損害。
去瘧疾疫區旅遊或工作要如何預防?
到疫區旅遊或工作,可先了解瘧原蟲的耐氯喹情況,如果對氯喹敏感,則攜帶氯喹;若對氯喹耐藥性高,則攜帶多西環素、甲氟喹、阿託伐醌/氯胍。在出發前7天開始口服氯喹和甲氟喹,在出發前1~2天開始口服多西環素,持續至撤離疫區後4周。在出發前1~2天開始口服阿託伐醌/氯胍,持續至撤離疫區7天。
內容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走出就醫的誤區:感染科》
主 編:李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