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箭頭處“人衛中醫”,關注我們哦!!
30餘首經驗方,50則典型驗案。展現了山西省名中醫王洋教授從醫近40年的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辨治肺系病),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知識性。
肺結節方
組成:黃芪30~60g,黨參30g,莪術10g,三稜10g,牡蠣30g,浙貝母15g,鱉甲30g,玄參10g,夏枯草30g,皂角刺10g,全蠍3~6g,蜈蚣1條,王不留行10g,雞內金12g,柴胡10g,炙甘草6g,生薑3片,大棗3枚。
(6)腎虛者辨腎陰虛、腎陽虛,腎陰虛者加熟地黃、山藥、山茱萸、枸杞、桑椹,腎陽虛者加菟絲子、補骨脂、杜仲等。
病案
楊某,女,49歲。初診日期:2020年12月18日。
主訴:體檢發現肺部結節7個月餘。
現病史:患者2020年5月體檢發現右肺上葉結節,邊界欠清,大小約5mm×4mm,建議定期複查。2020年12月就診於我院,複查胸部CT示右肺上葉不規則小結節影,周圍不規則分葉,可見毛刺,直徑約0.5cm。
現症見:間斷咳嗽、咳痰,色白,質黏不易咳出,伴咽乾咽癢,噴嚏,遇刺激性氣體症狀加重,右側胸部偶有憋悶,疼痛,伴口乾,口苦,納眠可,二便調。舌紅苔薄黃,脈沉。查體: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明顯乾溼囉音。
輔助檢查:胸部CT示右肺上葉不規則小結節影(0.5cm),右肺下葉胸膜下微結節(0.3cm),建議近期複查。肺部腫瘤標誌物未見異常。
既往史:慢性咽炎、過敏性鼻炎5年。無腫瘤家族史,無吸菸、飲酒史。
處方:蒼耳子6g,地龍20g,烏梅10g,蟬蛻6g,防風10g,靈芝12g,炒杏仁10g,百部10g,炙杷葉12g,射干12g,桔梗12g,生甘草6g。7劑,水煎,日1劑,早晚分服。
二診:2020年12月25日。服藥後患者咳嗽、咳痰減輕,現無明顯不適。
處方:黃芪30g,黨參30g,莪術10g,三稜10g,牡蠣30g,浙貝母15g,鱉甲30g,玄參10g,夏枯草30g,皂角刺6g,全蠍3g,蜈蚣1條,雞內金12g,柴胡10g,炙甘草6g。14劑,水煎,日1劑,早晚分服。
三診:2021年3月28日。今日於我院複查胸部CT示右肺上葉胸膜下索條影,毛刺樣結節消失,右肺下葉胸膜下微結節(0.2cm),建議擇期複查。現患者咽部異物感,間斷汗出,惡風,潮熱,納呆眠差,二便調。
處方:柴胡10g,黃芩12g,桂枝10g,白芍20g,蘇梗12g,半夏12g,烏梅10g,生龍牡各30g,蟬蛻6g,威靈仙20g,桔梗12g,生甘草6g。7劑,水煎,日1劑,早晚分服。
[按語]患者以體檢發現肺部結節就診,見間斷咳嗽、咳痰,色白,質黏不易咳出,伴咽乾咽癢,噴嚏,遇刺激性氣體症狀加重,既往過敏體質。初診方選脫敏增免湯加減,改善患者過敏體質,減輕咳嗽、咳痰症狀。二診患者無不適主訴,方選肺結節方加減以軟堅散結、祛瘀消癥;三診複查患者右肺上葉結節消失,下葉結節較前明顯縮小,療效較好。三診症見咽部異物感,間斷汗出,惡風,潮熱,納呆眠差,考慮圍絕經期相關症狀,方選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以和解少陽、清熱安神。藥後患者症狀明顯緩解,囑其繼續口服軟堅散結膠囊,擇期複查胸部CT。
特別提示:
由於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文章分發機制,不按時間推送,而是按權重隨機推送,為了保證您能看到我們的推送,不錯過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動,請將我們的公眾號設為星標,讓我們每天與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與國醫大師攀談!
END
【本文選自《肺系病臨證經驗集》,人民衛生出版社,主編:王洋。人衛中醫編輯整理。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掃描下圖二維碼可查看本書詳情。】
長按上方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
進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