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改造125㎡昏暗的家,5房變1房,通透無比

夫妻改造125㎡昏暗的家,5房變1房,通透無比

森先生是一位80後陶藝家,2年前,他與妻子、2個孩子一同來到日本的岡山市,計劃將一棟由群山和植被環繞的老房子,改造成職住一體的家。老宅的面積僅有125㎡,卻依照著傳統,曾經被“塞”下7間房,內部空間封閉而陰暗。
被四周的山野氣息所感染,大森決定“去繁就簡”:拆掉房子裡冗餘的房間,只留一間臥室,廚房、會客廳、陶瓷工作室全都做成開放式的,立面也換上通透的落地窗,讓整個房子面朝800㎡的戶外花園和自然敞開。
房子改造之後,小孩子在客廳裡盪鞦韆,大森在工作間製陶,一家人常常在花園裡野餐、散步……居家空間不再侷限於沉悶封閉的室內,而是走向戶外。4月底,我們遠程連線了大森先生家的設計師,跟隨他一起來探訪這個鬆弛的山居之家。

一家人第一次看到這棟老房子時,都覺得它的內部非常封閉、陰暗。“這是我們可以住的房子嗎?”大森先生非常擔心:“屋裡很黑,讓人有種堵塞感。”
這套老宅的房齡已經有70多年,在那時,為了滿足高密度的居住需求,屋內的完整空間常常會被分隔開、形成一個一個的小房間,整個房子都被榻榻米、推拉門和木隔斷填滿,顯得非常迂迴和侷促。

大森先生家,隱藏在植被和群山之間
周邊散落著傳統的日式民居,©️Norihito Yamauchi
儘管如此,這棟125㎡的房子外,有著近800㎡的戶外花園,遠處還能看到低低起伏著的群山——這些山野氣息似乎更吸引著一家四口,他們想象著,在這裡能夠過上更加親近自然的生活,明媚的陽光灑向室內、目光所及都被綠色所環繞。
於是,解決室內的佈局和光照問題,成了設計師的首要難題。

大森家的入口小徑,©️Norihito Yamauchi

建築的屋頂仍舊沿用傳統的坡屋頂形式©️中村風詩人
從功能的角度來說,這棟房子對於大森夫妻倆,不僅僅是居家的住所,也是重要的工作和社交空間。
大森先生作為一名陶藝家,常常需要接待許多來訪的客人:“我想我需要一個工作間、一個與藝術畫廊洽談的空間,那個空間應該要很大,因為我有很多客人。” 而大森的妻子作為一名廚師,則需要一個功能強大的廚房,為這些客人們準備餐食、大顯身手。
正在工作的大森先生©️中村風詩人
這樣的願望對於125㎡的面積來說並不容易滿足,尤其是充滿了小隔間的傳統戶型。唯一的辦法就是打破原有的死板格局:
“ 我們把佔據房子中央部分的隔牆全部拆掉了,5個小房間變成一個超大的多功能廳,足有90㎡。在這其中包括2個功能區:一側是‘土間’兼工作室,男主人可以會客、製陶;另一側是一家人日常活動的客廳,孩子們可以自在地玩耍、女主人還享有一個寬敞的開放式廚房;兩者之間由一道推拉門稍作劃分。”設計師說。

90㎡的超大多功能客廳©️Norihito Yamauchi

孩子們在大客廳裡玩耍©️Norihito Yamauchi
“其實房間也需要適當地‘斷舍離’,拆掉封閉堵塞的房間後,一家人的睡眠區就只佔房子不到1/4的面積,但這種房間數量的減少,反而會讓他們日常活動的範圍更加開敞和靈活了,親子關係也更加親密。大部分的時間裡,一家人都能走出臥室,彼此陪伴。客廳裡、山野間,都是他們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設計師說。
從花園進入室內,首先到達一個日本傳統的空間“土間”。這塊區域相當於我們所理解的門廳或接待廳,通常與房子室外的地坪相連,低於鋪設了木地板、榻榻米的其他空間。
“家裡經常會來很多客人,土間與客廳之間的高差正好可以對私密和公共的區域做一些區分,兩者之間的推拉門也非常實用,有重要的工作、不希望被打擾的時候,土間就可以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會談空間。”大森的妻子說。

日本傳統住宅中的“土間”,相當於一家人的門廳、會客廳©️中村風詩人

區分客廳與門廳之間的推拉門
從土間的木平臺走上來,陽光灑滿了整個客廳。在改造之前,南側原本也是由牆體所圍合起來的,設計師把它們全部拆除掉,換上了通透的落地窗。建築和自然之間的界限被完全打破,院子裡的綠意、光影、微風,都在房子裡流淌。
一家人在靠牆的玄關位置佈置了書架,但空間還是一樣沒有任何隔斷和劃分,也沒有明確的功能指向,孩子們喜歡隨意地坐在地板上看書、曬太陽,或者發呆、看向遠處的花園,整個氛圍都是舒展而鬆弛的。
南側對著大窗的玄關是看書喝茶的地方,也是孩子們的遊樂場

大森的女兒在玄關曬太陽

老宅屋頂的房梁、柱子都被保留下來了。大森先生很喜歡老物件,他說:“這些老的木結構少說也有70年了,應用了日本傳統的建構方法,在今天很難再獲得了,每一根都帶有質樸之美,應該被一直傳承下去。”
於是,在房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新與舊的痕跡:老的木結構呈現出更深的胡桃色,新的牆體、天花則是淺色的原木風。除此之外,新置辦的桌椅、櫥櫃、收納體系,也都採用原木色,整個空間看起來整潔統一。
房子保留了老木結構和坡屋頂,最高處有4米©️Norihito Yamauchi
房子中深色的老木與淺色的新木形成對比©️Norihito Yamauchi
“讓我妻子最開心的,就是擁有了期待已久的柴火爐,和超大的櫥櫃。”大森先生說。一家人常常從周圍的山上採集柴火,再用柴火火爐來取暖做飯。“火爐旁邊是我兒子最愛的一個專屬小空間,他會在那裡學習看書。”大森的妻子補充說。

柴火爐與火爐旁的學習空間©️Norihito Yamauchi

從廚房看向戶外©️Norihito Yamauchi

近些年,大森的作品在日本和國外都廣受好評,他非常擅長表達陶土的特性和質感,用他特有的方法,好像在講故事一般,把內心的情感結合進去。他的作品中,形象和氣質總是渾然一體。
大森的陶瓷作品,使用紅色和黑色的粘土創作出獨特的色彩和質感
©️Kenji Omori
家裡的“土間”是大森主要的創作空間。在改造以前,這裡同樣也是封閉、完全私密的傳統日式套間,門、裝飾、隔斷的拆除讓空間徹底的“去繁就簡”了,裸露的水泥地面、老房梁、柱子,也更貼合大森先生的匠人氣息。
畫廊主和同行們常常匯聚在這裡,欣賞大森最新的作品、看他製陶的過程,很多人評價他“器如其人”,都十分的內斂沉靜,可以說,家中的小小工作角給了他足夠安靜和自由的空間去思考。

土間中,大森的工作角與陶瓷展廊©️Norihito Yamauchi

大森先生工作間的一角©️Kenji Omori
搬進新家以後,大森愛上了劈柴,“他很興奮地買了電鋸和斧頭,躍躍欲試,有時候大兒子也會一起來幫忙。”大森的妻子說:“大家都很享受在戶外的生活,我們常常在花園裡擺出一張桌子,吃著麵包,看向遠處的山景。不像在高密度的城市環境中,野餐現在對我們來說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一家人在花園裡野餐©️中村風詩人
在這樣的山野環境,設計師在房子的改造中也加入了更多環保的考慮:
  • 保留了隔熱性優異的茅草屋頂,同時在屋頂下填充絕緣材料,進一步加強保溫;

  • 外牆填充了 10 釐米厚的保溫材料;

  • 大廳南側和廚房都安裝熱交換和通風系統;

  • 採用雙層玻璃窗,配合密封性很高的窗框,最小化熱量的損失……
大森的妻子如今會把可降解垃圾的回收當作生活中一個必須的步驟:“我沒有扔掉蛋殼和菜葉,把它們埋在花園的一角,可以增加土壤中的養分,何樂而不為呢?”

增加了隔熱層的茅草屋頂,頂部採用金屬板覆蓋©️中村風詩人

房子的建築外觀、屋頂都與傳統民居相似,內部採用現代的開放式佈局
開窗面積也很大,改善了原來昏暗的光線©️Norihito Yamauchi

在設計師看來,大森先生家的改造也是一次傳統民居與現代生活的融合:“老一輩的生活就是與自然緊密相關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大森的家,我們看似破除了許多傳統的元素,拆掉了封閉的榻榻米和木門,但實際上他們更加返璞歸真了,巨大的傳統坡屋頂下,他們以一種古老但自然的方式生活著,迴歸本真、專注創作。”


CAST
編輯|shuyi   責編|徐瑩
片與資料提供|raumus studio,Kenji Omori
ESSE online 2023年2月號《設計之家》

攝影 | orihito Yamauchi,中村風詩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