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在全國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確權登記工作會議上表示,我國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
這意味著,經過十年努力,從分散到統一,從城市房屋到農村宅基地,從不動產到自然資源,覆蓋所有國土空間,涵蓋所有不動產物權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全面建立。
會議強調,十年來,不動產登記從分散到統一,發生了不可逆轉的歷史性變革。
一是全面建立和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目前,全國約3000個大廳、4萬個窗口、10萬人的登記隊伍,每天為40萬群眾和企業提供各類登記服務,十年來累計頒發不動產權證書7.9億多本、不動產登記證明3.6億多份,電子證書證明3.3億多本。
二是積極推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度落地。以點帶面,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等自然資源進行確權登記。
三是穩步提升登記服務能力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實行信息、流程或人員集成,一般登記和抵押登記實現5個工作日內辦結。
四是主動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改革任務。全面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全國258.18萬套建檔立卡戶安置住房實現“應登盡登”,960萬搬遷群眾拿到“紅本本”。推動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登記難”,解決了1100多萬套房屋辦證問題,惠及2600多萬群眾。
五是不斷完善確權登記法治保障和技術手段。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體系基本成型,信息平臺運行平穩,不斷健全完善。
六是持續加強登記人員隊伍建設。以登記隊伍作風常態化建設為主線,鍛造登記鐵軍。
會議要求,要系統謀劃未來五年的確權登記工作,持續深化不動產登記改革創新,全面保護人民群眾不動產權利,持續推進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完善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制度,加強統一登記基礎建設。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局長田文彪在會上表示,十年來,我國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為核心,以實施細則、操作規範、地方性法規等為配套支撐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體系基本成型。《不動產登記法》已經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國家、省、市、縣四級聯通的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平穩運行,不動產登記數據庫覆蓋全國、實時更新,包含15億多條不動產登記信息。
“不動產統一登記意味著國內房產有統一的平臺登記,由於房屋類型較多,產權情況不一,不動產統一登記是一種制度規範性的工作,可對全國房屋情況以及房屋所有權人能夠摸底,為監測統計分析不動產情況奠定數據基礎,同時有利於維護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機構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王小嬙說。
相關機構分析師表示,不動產登記的關鍵在於制度的頂層設計,一旦頂層設計完成,相關政策推進速度將會加快。“不動產登記本身並不是房地產調控,這一政策是房地產調控從之前的交易環節調控轉變到存量環節調控的重要標誌性事件,對市場的影響將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