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甬上名醫大講堂”邀請到寧波市醫學會婦科內鏡分會主任委員、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婦科微創中心主任汪期明,就痛經和子宮相關疾病等話題進行直播科普。
汪期明介紹,除少數原發性痛經外,大部分痛經都有疾病原因,這其中往往跟子宮內膜異位症密切相關。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常見於20歲至40歲女性的婦科疾病,在育齡期女性中的發病率約為10%至15%,它是指有活性的內膜細胞種植在宮腔以外的位置所引發的一系列破壞性病變。這種疾病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研究表明它的發生與遺傳、免疫力、激素水平以及炎症因子有關。除了痛經以外,子宮內膜異位症還可以表現為慢性盆腔痛、肛門墜脹感、月經異常、不孕、盆腔包塊以及急性腹痛等。臨床上常把該疾病分為I至IV期,期別越高說明疾病越嚴重,造成的危害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早期的一些症狀往往容易被忽視,因此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診斷延遲。我國女性的子宮內膜異位症被確診的時間往往延遲長達8年到13年,而這是一種進展性的疾病,因此汪期明指出,女性朋友特別是青春期少女,如果有痛經,並且進行性加重,影響到正常生活,應儘快到醫院就診,及時診斷治療,以免造成嚴重後果。不久前,他就接診過一位病人,青春期痛經沒重視,以為是正常現象,現在因為婚後不孕來求醫,結果查出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失去了最佳治療機會,後悔莫及。
汪期明強調,子宮內膜異位症要早診早治,初高中的孩子如果在青春期就得到有效的藥物治療,可以更大程度地保護生育力,避免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直播中,汪期明還介紹了一種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同源,且常常與之相伴存在的疾病——“子宮腺肌病”。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腺肌病都容易復發,手術患者術後一定要進行規範化的長期藥物管理,否則5年後復發的概率將近50%,且復發後的治療難度將更大。
他提醒,女性健康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大家要注意營養均衡,少熬夜,多運動,增強免疫力,注意個人衛生,暫時沒有生育要求的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除了有不舒服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外,一年一度的常規體檢千萬不要落下,因為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想要了解更多
關於子宮健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