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包火,小心鬱火傷人,癸卯年的二之氣需要重視

寒包火,小心鬱火傷人,癸卯年的二之氣需要重視
起於春分(3月21日),止於小滿(5月21日),歷時60天,時令進入癸卯年的二之氣。
二之氣,氣候極不尋常,甚至可以說十分兇險,原因就是推算癸卯年的運氣分佈,二之氣的客氣和主氣的關係是
“臣位君則逆”。
臣,原指大臣,君,原指君主。臣位君就是大臣佔據了君主的位置,那當然就相當危險了,臣子的權利比君主的大,國家就危險了。同樣,二之氣是臣位君,那百姓的生命就有危險了。
《黃帝內經》的記載:“二之氣,陽乃布,民乃舒,物乃生榮。厲大至,民善暴死。”重點有兩個:一是氣候變熱,而且是突然熱起來;二是百姓容易的暴病急病,而且是致命的那種,比如心腦血管意外、心肌炎、流行性的呼吸道疾病等。

可是進入二之氣後,全國絕大多數地區的老百姓,並沒有感覺熱,反而“倒春寒”的感覺更明顯,我們從中國氣象局發佈的數據也可以看出來,全國很多地區,都比常年同期氣溫偏低。按照運氣學有如何解釋這個氣候現象呢?

根據運氣推算,癸卯年的司天之氣是陽明燥金,司天之氣會對上半年的氣候產生影響。所以,最近很多地方的人們感覺到的倒春寒,其實就是主氣“少陰君火”和客氣“少陽相火”被司天之氣“陽明燥金”閉鬱住了,這就是我們俗稱的“寒包火”,本來是火克金,反而變成了金反侮火,這樣火就被鬱住了,發散不起來。

被寒包在裡面的火沒有出處,當然就會不安分,開始作亂。在《六元正紀大論》中就講到了火鬱之發,就會出現“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腹胸背,面首四支,䐜[chēn] 憤臚脹,瘍痱,嘔逆,瘛瘲骨痛,節乃有動,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憹,善暴死。”
我們來看看被鬱住的火,如果突然發出來會出現哪些問題。
“民病少氣”,就是氣虛了,因為“壯火食氣”“壯火散氣”,身體的氣被消耗過多,總感覺沒精神,沒力氣。
“瘡瘍癰腫,脅腹胸背,面首四支,䐜[chēn] 憤臚脹”,就是講在全身頭面四肢、胸脅背腹等部位,都可能出現瘡瘍癰腫,還可能出現比較嚴重的腹脹。
《六元正紀大論》中描述的“火鬱之發”的疾病我們就不一一給大家介紹了,在沒有出現嚴重疾病前,“寒包火”必然會導致寒熱之間的博弈,引起身體各種不適。當內熱過重時,會感覺煩躁、口渴、咽喉紅腫、嗓子疼等症狀;當外寒過強時,則有全身冷痛、怕冷畏風等症狀。寒包火則寒熱錯在在一起,多以熱象更明顯。
針對“寒包火”的情況,不能只用寒藥清熱祛火,因為身體還有寒;也不能用溫熱的藥祛寒,因為身體裡包著火。那這個時候怎麼辦?針對寒包火的情況,中醫採用的治法叫“昇陽散火”。
“昇陽散火”法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創制的,在他的著作《內外傷辨惑論》中明確了“昇陽散火”總的治法為“補其中,升其陽,甘寒以瀉其陰火”,並創制了著名的方劑“昇陽散火湯”。
中醫老苗依據“昇陽散火”的治法,結合二之氣的運氣特點,給大家出了一個解決最近寒包火問題的調理方:
葛根20g,桑葉5g,菊花g,青錢柳5g,牛蒡根10g,甘草5。
這個方子首先用葛根“生陽”。葛根就是葛藤的根,有的葛根甚至能長到比大腿都粗,而且它的根鬚可以向旁邊延伸到十幾米以外。像這種肆無忌憚生長的植被,大都具有攻城略地,向外擴張疏散的特點。因此,葛根是辛味的,辛甘發散為陽,它就善於宣散外達,可以解肌退熱,發汗解表。
“散火”用到了桑葉、菊花,還有牛蒡根。桑葉和菊花是疏風散熱的一對黃金搭配。桑葉側重疏內風,可以清透肺絡之熱;菊花則直接入肺經,清散上焦風熱。二者甘涼輕清,既能清肺肅肺,又能清肝平肝,可以避免肝升發太過,同時使肺氣更容易降下來。
牛蒡根是一味散風熱,消毒腫的好藥。在宋代官修藥典《太平聖惠方》中記載牛蒡根“治時氣餘熱不退,煩躁發渴,四肢無力,不能飲食”。
火被閉鬱住了,除了散風熱之外,對於散不出去的熱,還需要清熱解毒,方子中的青錢柳就執行的這個功能。青錢柳是國家二級保護樹種,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中國中藥資源志要》記載,青錢柳葉具清熱消渴解毒之效。
方子中最後一味甘草,是按照“昇陽散火”總的治法中“補其中”的法則配置的,同時起到調和諸藥之功。

生陽散火”組合 每套76.9元 

桑葉100克 胎菊100克 葛根200克 

牛蒡根100克 青錢柳80克 甘草100克

如果寒包火,同時還感覺溼氣重,在體內形成溼熱,被寒閉鬱,就可以用下面這款青錢柳桑葉茶,多配伍的一些諸如芡實、薏苡仁這樣的祛溼組分。
青錢柳桑葉茶 150g/盒(5g*30袋)
每盒16.9 買3送1
點擊下方“閱讀全文”即可查看詳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