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刪名場面,氣死情懷粉,井上雄彥幹得漂亮

狂刪名場面,氣死情懷粉,井上雄彥幹得漂亮


“你畫的頭髮真是栩栩如生呢。”


祖父的一句話,讓當時還是高中生的井上雄彥從此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因為畫被稱讚了很高興,這成為了我內心的糧食,成為了驅動我的電池。”


於是,便有了後來的漫畫鬼才井上雄彥,以及他那屹立於熱血漫畫金字塔頂尖的作品——《灌籃高手》。

說來也是因為這句話,有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電影版《灌籃高手》。


01

    《灌籃高手》不賣情懷    

      有人遺憾,有人不滿     

1995年,《灌籃高手》引入中國,在進行中文配音後通過各大電視臺播放,湘北高中一路逆襲殺到“全國大賽”,成為當時無數年輕人的美好記憶。



然而,漫畫中最被期待的、最重頭戲的“全國大賽”卻一直沒有在電視裡出現。

人們等啊等,等到暑假結束,等到籃球被遺忘在角落,甚至等到戀愛結婚生子,也沒看到。

“原以為等一個暑假,沒想到過了整個青春。”

直到在苦等二十多年後,才終於迎來了電影版《灌籃高手》,才終於與那群記憶中的籃球少年重逢。

但很快,大家跑進影院就發現,一切都變得有些陌生——

電影並沒有延續TV版的劇情覆盤全國大賽,而是塑造了新的故事線索和敘事邏輯。

比如雖然劇情主線仍然是重頭戲“山王戰”,但井上雄彥選擇把敘事主視角放在宮城良田身上,並在全國大賽的比賽劇情中穿插著其個人故事;
比如採用的“三渲二”技術,使得動畫風格鉅變,與老觀眾對於TV版的過往印象天差地別;

但實際上,新技術更接近真實的籃球運動效果,也更能體現漫畫後期井上雄彥在分鏡、動作節奏、速度感上的強大造詣。

大家耳熟能詳的大量細節與名場面同樣消失不見:

少了山王強大的鋪墊,缺了櫻木和晴子說的“我很喜歡,這次是真心的”的籃球告白,也沒有三井精疲力竭時內心那句“我是三井壽,一個永不放棄的人”……
此外,日語版首發五虎聲優全部更換,沒有我們熟悉的《直到世界盡頭》以及TV版裡其他經典BGM。

可以說,井上雄彥幾乎是以一種豪賭的姿態,大膽解構了《灌籃高手》,帶來新的視角、新的畫風、新的音樂。

有觀眾吐槽電影中的晴子變醜了,其實在漫畫後期,井上雄彥越來越追求寫實,所以赤木晴子是形象也變得接近真實輪廓。
這樣的變化,有人表示接受,也有人感到遺憾,甚至不滿。

他們抱怨“開卷考試都能考不及格?而且以前的那些答案都是你自己寫的啊”、“井上雄彥的這部電影是拍給他自己而不是拍給我們看的”。

電影版《灌籃高手》的豆瓣評分已由9.4降至9.0

事實上,井上雄彥大可以毫不遮掩地端上一盤名為“情懷”的大雜燴——在一部影片裡塞上百看不厭的名場面、爛熟於心的BGM、熟悉無比的臉。

這樣一部“粉絲電影”,無需花費多少心思,照樣可以讓無數粉絲高喊“爺青回”,照樣可以賺得盆滿缽滿。

但這樣做的話,他就不叫井上雄彥了。


02

              真相是               

    井上雄彥從不慣著任何人    

可以說,這並不是井上雄彥第一次留給人們遺憾——

1996年,他筆下的湘北高中在全國大賽第一輪史詩般地擊敗了山王工業。


就當所有《灌籃高手》的讀者都熱切期盼著他們能夠一路力克強敵,“全國制霸”的時候,結局卻出乎意料——

因為和山王工業隊的比賽太消耗體力,湘北高中接下來就被愛和學院淘汰。
然後,《灌籃高手》終結。


即使收到了幾千人簽名的請願書,要求讓漫畫復活;

即使東映公司、Jump編輯部都希望劇情能夠繼續發展,井上雄彥仍堅持自己的意願,因為“對我來說,沒有其他結局比這個結局更棒”。

在他看來,這個結尾雖然遺憾,但青春就是用來失敗的,“青春沒有完美”


流量為王,利益至上,我們經常會為一些創作者的選擇感到震驚,或唏噓——

《網球王子》的作者許斐剛曾經公開表示:人氣投票會關係到角色的出場次數,請多花錢給喜歡的角色投票。

青山剛昌則是親自“帶頭衝鋒”,不斷引發粉絲大戰,被人們吐槽已經將流量玩明白了。


當然,也有像鳥山明這樣被商業資本和外部因素“挾持”,最終劇情發展如脫韁野馬一般,完全脫離了自己的掌控,甚至連完結都不能自主。

自甘墮落也好,迫於無奈也罷,總之各有各不同的原因,很多作者都把本來能畫上一個漂亮句號的地方強行變成了逗號,之後變成一地雞毛。

井上雄彥卻是個例外,他從不妥協,從不慣著任何人。

在滿足他人的偏好,與挑戰自我的創作的問題上,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所以,他會在《灌籃高手也》之後,創作不被看好的殘疾人籃球題材的《命運強手》,創作讓他痛苦萬分的《浪客行》。

最新消息,《命運強手》(《REAL》)將於今夏恢復連載
至於《灌籃高手》的動畫化,井上雄彥一直都不滿意。

當年的TV版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斷延長劇集,不斷對故事注水,導致劇情拖沓,節奏緩慢。

那些卡頓丟幀的動作、七零八碎的分鏡,觀眾可能因為濾鏡、情懷的原因忽略不見,但對於要求嚴格的井上來說,它們簡直就是辣眼睛的存在。


因此他選擇親自操刀,執導並擔任編劇,既是為了修正當年的缺點與不足,也是為了打造完全出於自己意願的動畫作品。 

“只是照搬原作來製作同樣的東西,對我沒什麼吸引力。如果要再描繪一次《灌籃高手》的故事,我還是想換個新的視角來做。”


粉絲的乞求、挽留,在這個男人面前,可能都得不到回應。

有人說他冷酷,有人說他任性,有人說他自我,但這就是他井上雄彥呀。

就像網友評論的那句,“他以前不慣著集英社、不慣著東映,現在不慣著自恃老資歷的那些觀眾和讀者,這才是井上做得出來的事情。”
井上雄彥與“師父”北條司


03

          THE FIRST          

    這就是井上雄彥想要的    

在《浪客行》中,武藏拿布條塞住耳朵,隔絕外界各種聲響,只聆聽著自己體內的聲音,一次次地揮劍。

“我追求的不是仿效而來的進步。無論練習幾百次、幾千次,都要像第一次揮劍一樣,要像手無寸鐵的嬰兒一樣。”

每一次的揮劍,都像第一次揮劍一樣。

這,難道不就是井上雄彥一直在做的事情——

連載以宮本武藏為主角的《浪客行》,開始挑戰人性的黑暗,在故事中期後不用鋼筆改用毛筆作畫、使用不熟悉的紙材、嘗試巨幅人物畫、以美術展的方式呈現宮本武藏最後的姿態;

為資生堂拍的廣告,則用拖把繪製出巨型畫作,只為更好更寫實地呈現臉部表情與頭髮;

在神奈川縣立三崎高校的舊址黑板畫的SD最終結局《十日後》,完全是粉筆繪製,在展出三天後,又毫不留戀地擦去,瀟灑告別。


即使過程宛如一場苦行,即使結果不是所有人都滿意,他仍在竭盡全力、全然不顧地追求“第一次的驚奇”、“第一次的有趣”和“第一次的感動”。


或許,這就是這次的電影會被命名為《THE FIRST SLAM DUNK》的原因。

它固然是對過往讀者的答謝,卻依然是井上的“THE FIRST”──第一次的動畫與導演監製。

這個男人,是不可能只甘於吃老本賣弄情懷,啟用老班底、重現名場面,播《直到世界盡頭》名曲,交出一份輕鬆簡單的答卷的。

井上雄彥手稿

“別人眼中的‘我的模樣’並非我的形象,而是代表看我的那個人,他只是將自己的模樣投射在別人身上罷了。”

讀者是看著作品,編織著屬於自己的故事。

井上早有了這樣的體悟,讀者有著自己嚮往的故事,但創作者不需要滿足讀者、也無法一一滿足讀者。


所以,《灌籃高手》劇場版會讓一些人失望,也會讓一些人激動到熱淚盈眶,感動到無以復加。

電影上映前,井上雄彥曾表示,當初創作《灌籃高手》的時候,自己僅僅23歲,而如今27年過去,人生視角和價值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他說:“畢竟大家都生活在痛苦中,不是所有人都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2018年重新繪製的封面

同樣經歷了一次次成功與失敗,欣喜與失望的觀眾,亦如井上雄彥般,頭也不回地變化著,早已不是當初那個逃學去打球、上課看漫畫的小鬼。

他們將自己的故事編織進屬於自己的《灌籃高手》中,在20多年後和修行了一圈的井上雄彥重逢,彼此交出自己的答案卷,像老朋友一樣聊著當年的回憶與心得。


就像《浪人劍客》中的又八和武藏,他們少時一起長大,卻走上不同的方向。
武藏持續追尋著他的劍道,而老年的又八,向年輕一代的孩子們訴說著,他記憶中那個劍客的故事。

那是個老故事,但也是個新故事,一如我們與井上雄彥的每一次相遇。
-館花插播-

看完電影覺得不過癮?
就來JC動漫館逛逛吧~
經典動畫珍貴藏品一網打盡
高校動畫專業導師現場導賞
趕快掃碼添加本花微信瞭解活動詳情!
-THE END-

微信又又又改版了

請⭐星標館花
不然你將看不到我精心設計的封面
操作步驟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