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比小米13小的手機不現實,小屏旗艦真的沒戲了

做比小米13小的手機不現實,小屏旗艦真的沒戲了

最近這段時間,小米剛剛推出的頂級影像旗艦小米13 Ultra,無疑成為了機圈的當紅炸子雞,而被冠以了“最強全焦段影像旗艦”、“最適合人文街拍手機”的它,更是出現了一機難求的局面。日前小米CEO雷軍在社交平臺提及了小米13系列三款機型的不同定位,但在評論區裡又雙叒叕一次有網友問到,“可以做一些小尺寸的手機嗎?”

顯然這是小屏旗艦的擁躉發出的又一次疾呼,其實在過去的幾年間,類似的聲音也不絕於耳。但不同的是,此次雷軍親自回應到,“小米13已經非常好,和iPhone 14寬度完全一致,在屏幕大小和手感中找平衡。假如尺寸更小,首先消費群體太小,銷量支撐不了旗艦手機的研發成本。其次,體積很小,對相機、續航能力有影響。”

這應該是第一次有行業大佬公開對小屏旗艦的未來下定論,所以雷軍的這一番話,基本是給小屏旗艦“判了死刑”。事實上,目前市面上真正意義上的小屏旗艦,除了蘋果的iPhone 13 mini外,安卓陣營也就只剩下索尼Xperia 5 IV和華碩Zenfone 9這兩款機型了。

按照常理,在當下這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已經白熱化,各廠商為了爭奪存量市場刺刀見紅的情況下下,小屏旗艦所帶來的差異化體驗本應成為廠商制勝的法寶。

但為何只有寥寥無幾的廠商還在維持小屏旗艦這一產品線呢?顯然這是因為如今喜歡小屏旗艦、並願意為之買單的消費者,遠沒有想象中那麼多。如果單純從網絡上的輿論來看,小屏旗艦的受眾群體極為可觀,這些網友通常也都揚言出來一款小屏旗艦必買。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即使是面對iPhone的mini機型,大家也只是“下次一定”。

去年年初,某知名市場研究機構公佈的2021年第四季度國內智能手機市場調查報告顯示,蘋果在該季度的市佔率達到了創紀錄的23%,這也是其自2015年以來,首次成為國內市場的第一大智能手機供應商,但在iPhone 13系列機型的銷量中,6.1英寸屏幕的iPhone 13佔比高達51%,5.4英寸屏幕的iPhone 13 mini則僅為5%。也就是說,相當於每20個購買iPhone 13系列機型的消費者中,僅僅只有1人會選擇iPhone 13 mini。

其實不僅僅是國內消費者不太待見iPhone 13 mini,美國消費者也一樣。同期來自消費者數據研究機構CIRP公佈的相關數據顯示,iPhone 13佔據了該季度美國iPhone機型銷量的38%,而iPhone 13 mini和iPhone 12 mini則各只佔銷量的3%。顯而易見,在中美這兩大主要的智能手機消費市場中,小屏旗艦的銷量都只能用慘淡來形容。以至於到了iPhone 14系列,mini款更是直接消失了。

那麼是iPhone 13 mini的產品力不行嗎?顯然並不是。它採用了一塊高達2340*1080分辨率的5.4英寸屏幕,PPI達到了476,還支持1200尼特最高亮度、HDR顯示、原彩顯示,妥妥的達到了旗艦規格,更有著同世代秒天秒地秒空氣的A15仿生芯片。從整體上來看,除了屏幕尺寸、電池容量和單卡槽的設計外,iPhone 13 mini與更受消費者青睞的iPhone 13大差不差。

所以在iPhone 14系列取消mini款機型後,品牌力強如蘋果都賣不好的產品,安卓陣營的廠商又怎會頭鐵。

其實小屏旗艦變成偽需求,並不在於為這類產品鼓譟的消費者沒有購買力,而是以目前的技術條件,還做不到一款能滿足小屏旗艦愛好者需求的產品,這也是雷軍回應網友的觀點。小屏旗艦為何會成為部分用戶念念不忘、甚至魂牽夢縈的“白月光”呢,其實這與智能手機時代早期、整個移動生態發展不成熟有著密切的關聯。彼時智能手機的主要應用場景,是打電話、發郵件、用社交軟件聊天、看新聞、刷微博、自拍和手遊。

以當時智能手機能做的事情來看,也就難怪喬布斯會說3.5英寸是手機的“黃金尺寸”,尺寸更大反而不便於持握了。彼時小屏旗艦能實現在滿足用戶絕大多數需求的情況下,依然實現單手輕鬆持握的效果。然而喬幫主可能都沒有想到的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如此之快。就在2015年左右,大體量的重度手游出現、視頻流媒體也逐步成熟,面對用戶急速膨脹的娛樂需求,大屏這一設計也迅速在手機圈鋪開。

換而言之,大屏設計是手機廠商為了適應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而產生的“應激反應”。消費者需要更精美的畫面、更強勁的性能,這就使得手機的芯片比過去更耗電、發熱量更大,順勢也帶來了更高的散熱和續航要求。更別提消費者還想要更能反應真實世界的影像系統、更細膩精緻的屏幕、更擬真的振動、更還原的聲音,而為了容納更多、更大的零部件,手機的內部空間就必須要做到更大。

通常小屏旗艦的愛好者會強調,需要一款持握感、便攜性達到極致的小尺寸機型,但這其實只是冰山一角,而續航持久、影像能力出色、性能在線、雙卡雙待等需求,卻都潛藏在了“冰山之下”。所以在材料學取得革命性進展之前,目前單純從技術角度來說,小屏旗艦想要維持競爭力往往就會選擇在體積最大的元器件、也就是電池上縮水。

這也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最近的小屏旗艦、無論是哪一家的產品,通常續航都極為糟糕。可當下智能手機幾乎成為了人類的“外置器官”,續航不佳對於使用體驗的負反饋實在是太過於突出。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在當下技術條件下,小屏旗艦幾乎變成了偽需求,可為什麼在網絡上關於小屏旗艦的呼聲卻從未停歇呢?原因其實很簡單,互聯網的特質天然就有利於樂於發聲的群體,畢竟在社交平臺發聲又不要錢,只靠一小部分人就能營造出輿論浪潮,進而輻射沉默的大多數,並且這一點無論是在消費電子領域、還是娛樂圈都一樣。然而用鍵盤打字固然不花錢,但總有真正需要“用錢投票”的時候,此時沉默的大多數就會用錢來告訴手機廠商,做什麼樣的產品才是正道。

所以當iPhone 14系列沒有了mini版本,反而重新推出Plus版的時候,小屏旗艦就已經從事實上失去了討論的價值,現在雷軍站出來表態,可以說是徹底給它“蓋棺定論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推薦閱讀:

你所不知道的OPPO:超九萬件專利與“科技致善”

不知不覺間,OPPO已成為“專利大廠”。

為“大場面”而生的旗艦平板:vivo Pad2評測

更大更強,撐起vivo大屏生態的新標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