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有立夏和小滿,這是處於春夏之交的兩個節氣。剛剛進入夏天,有些人尤其是老幼體弱者,很容易出現食慾不振、乏力倦怠、心煩氣虛之類的症狀,稱為“疰夏”。為預防疰夏而提前“進補”,是個不錯的選擇。“小滿”一詞,在南北方有著不同的含義。在北方,“滿”是指夏熟作物籽粒的飽滿程度。而在南方,“滿”是指雨水的豐盈程度。無論南方北方,這個節氣都在昭示萬物進入芳華佳期了。
《健康指南》2023年5期將於5月1日出版,下面就帶您搶“鮮”看看都有哪些精彩內容:
01
對老年哮喘需要更多關注
詳見《健康指南》2023年5期4-7頁。
02
老年人認知障礙評估中國專家共識(2022)摘要
國內一項收集2015年至2018年數據的大型研究結果表明: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輕度認知障礙(MCI)患病率為15.5%;60歲及以上老年人全因痴呆患病率為6.0%。據此估計,中國60歲及以上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3877萬例,痴呆患者1507萬例,且其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不斷增高。認知障礙患病率高、危險因素多、病因複雜,其危害也極大。《老年人認知障礙評估中國專家共識(2022)》為推廣、普及、規範老年認知障礙的篩查、評估、臨床診斷及干預提供了依據。
03
防治骨質疏鬆症,關鍵在“三早”
骨質疏鬆症(OP)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此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60歲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明顯增高,女性尤為突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骨質疏鬆症已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公共健康問題,其防治關鍵在“三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詳見《健康指南》2023年5期13-14頁。
04
不同部位,影像檢查如何選?
最近國家癌症中心公佈了我國各地主要癌症流行情況,可以說是我國“各地的高發腫瘤分佈圖”。這一重要的流行病學資料指向的主要是人們生活的外環境。不過,外環境可能會影響到身體內環境的變化,比如食品的供應情況可能影響到人的營養狀況,經濟、文化的狀況可能影響到人的行為嗜好和生活習慣等。所以這份我國首次公佈的各省主要癌症流行情況,對揭示癌症發生的相關因素及今後的防治工作有著重要的啟示。
詳見《健康指南》2023年5期23-24頁。
05
常見腫瘤在各地分佈不同
06
有助於預防老年痴呆的MIND飲食療法
07
掛線療法,羞羞的“尾巴”
肛瘻是多發肛腸疾病,發病率近幾年呈上升趨勢,且男性多於女性,具體表現為反覆肛周腫脹疼痛,少量膿性分泌物溢出,並伴有不同程度的肛門疼痛及瘙癢。此類症狀會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產生社交恐懼,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均造成負面影響,且因其病變部位特殊,很難根治。中醫掛線療法在肛瘻治療中可謂獨樹一幟,應用較為廣泛,但很多患者對這根羞羞的“尾巴”不理解。掛線法究竟有哪些作用?適合哪些患者?掛線後要注意些什麼呢?
詳見《健康指南》2023年5期46-47頁。
08
協和醫生談生前預囑
生前預囑是人們事先、也就是在健康或意識清楚時簽署的,說明在不可治癒的傷病末期或臨終時要或不要哪種醫療護理的指示文件。在眾多醫學、法學等專業人士看來,對生前預囑的認可和推廣,不僅保護了患者的權利,也有助於幫助患者家屬化解選擇困境、減少經濟負擔,同時避免醫療資源的不必要浪費,更是對樹立良好生死觀的有力推動。本期就生前預囑這一話題,與北京協和醫院國際醫療部內科醫師鄒夢廉進行了交流。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健康指南》2023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