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說不說,今年引進片的數量明顯增加了,其中動畫電影的佔比頗高。
有戰績輝煌的。
比如導演親自來國內路演的《鈴芽之旅》,比如雖然換了主角但仍是無數老少年青春的《灌籃高手》。
但也有戰績意料之中不太理想的。
比如因為題材、畫風、文化隔閡等票房遇冷,排期可憐的《平家物語:犬王》。4月7日上映的它,現在僅有389.8萬票房,連票房位數和單位都跟上兩部如隔天塹。
連僅比《犬王》早3天上映,還是20年前老電影重映的《名偵探柯南:貝克街的亡靈》都有5359.1萬的票房。
但確實也能理解,畢竟湯淺政明就是個“奇怪”的人,儘管優秀且著名。
但今天本花要跟家人們探討的並不是《犬王》也並非湯淺政明,而是他另一部“奇怪”的動畫——
01
《四疊半神話大系》:
別問,問就是薛定諤的看不懂
崩潰崩潰真的崩潰,每次只要本花想起首次看這部動畫的心理狀態,就覺得崩潰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因為這動畫吧,前期和中期都略有枯燥、稍稍催眠。
還看不懂……
“四疊半”是什麼?語速這麼快到底希不希望觀眾(尤其是外國觀眾)看明白?這個第一集怎麼回事啊,啥都不交代清楚,怎麼就他遇到神仙,怎麼就他時光穿越了?……
累了。——這是本花一口氣看到第9集的想法。
但是圈個重點,這麼迷的一部動畫本花竟然“一口氣”看了9集(正片共11集)。
其實這部動畫的評分也算有趣。《四疊半神話大系》在2010年開播之初,豆瓣打分只在8分左右,但是13年過去,它的評分就漲到9.3分。
真相都要經過時間的一再檢驗是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大概是隨著世界的發展推移,這部作品越來越貼合當下這一代人或者說這一時期的主流三觀和思潮趨勢。
作為湯淺政明最知名的作品,這部當然也逃不開“湯淺政明式奇怪”的路子。
但他畢竟是湯淺政明,有著即使做出最迷的動畫,也能讓人找到一大把角度去稱讚作品的監督能力。
“湯淺政明:3D腦,神剪輯,音樂品味好。這三點比他好的動畫導演有多少呢?”
“想象力這種東西,果真不是展現一下奇觀就可以說有的……”
“神作這種品論不能多給,但這絕對是神作。”
“湯淺政明是天才……天才啊……小說已經很好了,但是真沒想到能動畫化到這種程度。每每我覺得偉大的作品都看完了的時候,總有更好的作品冒出來。真想再活五百年啊!”
其實按理說氛圍都烘托到這兒了,本花此時應該上一段動畫的硬核介紹,但現實是——根本無從下手。唯一能確定的是這番洗腦、上頭、意識流、讓人精神失常。
這裡就淺放一點評論給大家感受一下。
《四疊半神話大系》共有1部正片與3集特典。正片前9集有點像單元故事,主角們就是主線,講述的卻是同一時間裡不同的“平行”故事。
而它“洗腦上頭”的評價怎麼來的?可不就是它那又長語速又快的臺詞,還有它前9集大量重複出現的情節和臺詞。
每一集都漲價的占卜哈哈哈
或者可以這麼說,本番前9集某種意義上講的是同一個故事。
即男主角的大學社團生活。
02
要是能重來,你要選______?
從第1集開始,男主就陷入了一種他自己選擇和決定的循環裡。
男主是住在下鴨幽水莊的大學生,據某個無良的下鴨神社神明“賀茂建角身神/賀茂建津身鴨”(一些日語發音的繞口令,噗嗤)說:
男主大學不止考了一次,考上大學以後的生活又十分懶惰無為,在夢想的社團裡戀愛失敗,還是個社交障礙,完全不能跟他人融洽相處。
然後男主終於“黑化”,開始破壞別人談戀愛。
“為什麼這兩年就那樣越來越消極地過去了呢?”神明向他拋出了問題。
其實男主一開始的訴求很簡單,上了大學以後,他只要一個“現充的、能跟黑髮少女談一場戀愛的、玫瑰色的校園生活”就好。
嗯…這很玫瑰色
而他也總是認為,自己是在大學剛開學選擇社團(其實即是選擇的生活方向)出錯,才導致自己的大學生活兩年過去依然黯淡無光,想實現的一個都沒實現。
一些夢想,一些現實
男主持續地後悔於自己“錯誤的選擇”時,他也漸漸自甘墮落且越發自暴自棄。
他還交了一個(男主認為)同樣過著無意義生活一無是處的、表情兇惡長得像地獄使者或住在月球背面的居民的朋友——小津。
(還是男主認為)小津大學這兩年,帶著他開始了一次次讓靈魂走向不純潔這條不歸路的旅程。
然後,荒謬開始了。
接下來就是長達9集,大約180分鐘、相當於一部《復仇者聯盟4》那麼長篇幅的 戀愛循環 後悔循環。
實在是太荒謬了
幾乎每一集的開頭,男主都會回到剛入大學的那天,然後重新選擇要加入的社團。他以為只要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可結局依然是以一次次的滿盤皆輸告終。
分別是日本海溝、菲律賓海溝和馬裡亞納海溝
他加入網球社,可自己甚至連好好回球都做不到,更別說和社員組隊甚至社交。
於是他和小津開始狂剪社團內結成的紅線,被開除以後又將剪紅線業務拓展到全校,最後被校友追殺。
他加入電影社,想要拍出好的純愛電影。結果他只能出演電影裡被毆打的替身,而他拍出的幾部電影,都無人欣賞,只有一個叫明石的學妹笑出了聲。
最後再次黑化的他,拍了一部揭秘電影社大哥大桃色新聞的電影,然後又雙被他們追殺。
他加入自行車旅行同好會,他以為的劇情是載著黑髮少女騎自行車去郊遊約會,然而現實的劇情是,這玩意兒特麼是個自行車越野比賽社!
於是男主改志奪冠,但天衰人運吶,他攢了很久的錢好不容易買的高配自行車,被偷了……
他只能騎著舊自行車參加比賽還被誤會是非比賽用車而直接被運到了終點,他甚至連從起點出發都沒能做到。
諸如此類的荒謬屢次發生在男主身上。
然而更荒謬的是,經歷無數次失敗的男主,終於認定自己根本不可能獲得玫瑰色校園生活和人生。
隨後他就發現,(依然是男主認為)一直比自己頹廢惡劣的小津原來有女朋友,並且和他一起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女友時,他的心理防線被徹底擊潰。
本來他想,至少有一個人自始至終和他一樣,都在毫無意義的生活中蹉跎過、共沉淪。
可實際上,對方做的一切都是有目標和意義的,空虛度日的只有他自己罷了。
“一個人吃蛋糕是孤獨的極致啊。”
在整個時空回溯之中,男主能看見每一件事都有小津的參與和“陪伴”,並認為這都是因為他把自己拉下水;
而他刻意視而不見的是,他曾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撿到過一位黑髮少女丟失的餅熊。
他每次都將它懸掛在吊頂上,他還每次都和那個少女約定去吃貓拉麵。
但一個始終沒還,一個從未兌現。
03
越複雜,越要抽絲剝繭
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本花就會想到阿爾貝·加繆說的那句話:
“You will never be happy if you continue to search for what happiness consists of. You will never live if you are looking for the meaning of life.”
(如果你繼續去尋找幸福是由什麼組成的,那你永遠不會找到幸福。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義,你永遠不會生活。)
這部動畫聚焦了兩個核心論點:
一是宿命論。
無論在某瓣還是某乎,在《四疊半神話大系》動畫的話題裡都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或者說爭議:
“《四疊半神話大系》是否在宣揚宿命論?”
一部分觀眾認為這部動畫就是在宣揚宿命論,整片下來像是在規勸那些覺得一切都無聊、不如宅家的人多少在人生裡做些什麼,如果什麼都不做人生就會荒廢。
還有一些觀眾則表示,還是有點沒弄明白動畫想表達的中心思想,如果所有的選擇都通向碰壁甚至失敗的結局,人生並沒有精彩起來,那該不該“走出去”?
第二個論點是“玫瑰色的生活”,即什麼是有意義的生活。
在本花看來這兩個完全可以合在一起,作為一個論題來思索,它們其實在邏輯上一脈相承。
《四疊半神話大系》也許是部需要一定程度反著看的作品。什麼意思呢?
它在前9集裡,表面上越濃墨重彩地呈現了什麼,也許本質其實就是要否定什麼;越輕描淡寫了什麼,越是要肯定什麼。
就像男主的人生看似不斷重來。實則人生不可能重來,更不可能讓你看見理論上平行時空中做出了另一個選擇的自己,會有什麼樣的結局。
就像動畫反覆展示著男主看似無論選擇什麼,都會走向失敗甚至虛無的宿命一樣的結局。實則是男主畫地為牢、自我圍困。
男主和那個“神明”之間有一段對話。
“神明”對男主說:“不可以隨意使用可能性這個詞,你能成為兔女郎嗎?你能成為飛行員嗎?你能成為偶像歌手嗎?你能成為用必殺技拯救世界的英雄嗎?”
男主很乾脆地回道:“成不了。”
“或許能行也說不定。”這位“神明”卻反而如此回曰。
“但眼睛老是注視著不存在的東西是不行的,把希望寄託於‘自己的別的可能性’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之上,這正是萬惡之源。”
“你必須認同只能成為如今的你的自己。”
這段話並不是在否認男主的往昔,相反,這是在肯定他的曾經,更是肯定男主本人。
因為恰是他曾經的一切構成了如今這個自己,過去的一切意義都在於此。
此時再回過頭看加繆那句話,我們會發現,男主一直後悔於自己大學最初的選擇,實際上是因為他為自己的生活預設了一個“意義”。
這個意義的確映射出他內心最想得到的東西,而沒能實現就會變得沮喪甚至懊惱、後悔。
可這就像那個“四疊半”的房間——日本的房間是按照地上鋪的長方形榻榻米席子的塊數來計算的,1張榻榻米是一疊,四疊半就是4.5張榻榻米的大小。
男主因為各種原因,將自己縮在了那個“四疊半的房間”裡,害怕失去所以不把握任何良機,害怕失敗所以不嘗試任何事情,害怕犯錯所以不實踐任何想法。
“如果我乖乖的不逃課、好好學習不掛科,現在我一定會不一樣”,類似的自我安慰和假說謊言好像說多了便會成真,牢騷說了一千次彷彿神明就會破格給予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
四疊半的神話就此開始。
可劇中的占卜老婆婆卻說,良機一直在他面前——答案一直在自己心裡。
一件事是否有意義本身就是個複雜的哲學問題,但這個答案也可以很簡單,那就是建立在公序良俗的倫理道德基礎之上,所有答案都取決於你的心。
你認為這件事有意義,那麼它就不是虛無的。
說是四疊半神話,不過是“我”覺得也許還有一個更富有意義、更好的世界罷了,它的光芒近在眼前彷彿觸手可及,只差一步便能觸摸、擁有。
可“我”忽視了這個世界上也許本就不存在玫瑰色的生活和社會。
就像“沒有逃過一次課、掛過一次科的大學生涯是不完整的”,逃課和掛科本是差勁的行為,那又是什麼賦予了它一點另類的意義?
“其實三角方塊五邊形都很美,男主卻只想尋找不存在的圓。”
某瓣網友的一段銳評說得好。
“人畢竟是世界的一部分,雖然時時不滿但始終不能徹底決裂,因為已知只會凝固成絕望。當眼前只剩這唯一的現存世界時,世界便真的消失不見了。”
男主掙脫他的“四疊半”世界,
裸奔的時候真的很令人感動
不如輕鬆樂觀點,坦然地承認吧。
“四疊半主義者算什麼,本人的大學生活可是三尺床頭主義的哦。”
微信又又又改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