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時代少年團馬嘉祺,要越來越喜歡這個世界

專訪 | 時代少年團馬嘉祺,要越來越喜歡這個世界

· 點擊觀看採訪視頻。

|作者:餘馳疆

|排版:徐一冉

對於中國臺灣流行音樂,馬嘉祺用“種子”二字向人民文娛形容。小時候,他跟著父母親聽羅大佑、張信哲、林志炫,再大一點聽周杰倫、五月天,那些旋律和歌詞,不僅影響了音樂審美,也成為少年記憶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在《聲生不息·寶島季》的第一期,他選擇《你的樣子》作為表演曲目。聽到這首歌時,他彷彿看到了面前有一片麥田,麥田中有一個背影——那或許是守望者的樣子。他想為這首歌留下零零後的版本,如同一張時代封面傳遞到父輩那裡,再傳遞到他這裡,再用直接的、不加修飾的情感表達出來。


這樣的情感,在20歲的當口更有一份別樣的意義。馬嘉祺用3個詞形容:成長、矛盾和享受。身為時代少年團的隊長,他和隊友們共同成長,他說用“工作”二字形容他們在一起的狀態未免有些膚淺,這其中的相濡以沫和攜手並進,有著更深層次的價值和記憶;同樣,他也會在艱難時刻有膽怯和糾結。然而,這些都是青春的必經之路,不論生活如何,依然要抱著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一切,享受一切。


畢竟,無論如何,都要越來越喜歡我們身處的世界。

當種子變成小樹


人民文娛:接到《聲生不息·寶島季》的邀請時,是一個怎樣的心境?是不是也有不小的壓力?


馬嘉祺:我覺得非常榮幸,《聲生不息·港樂季》我也看過,在我心中這是一個非常有質量的節目,參與的歌手也都非常能唱、很有自己的風格,所以我一開始還是很有壓力的。但是另一方面,像張信哲老師、那英老師,都是我們從小聽到的歌手,你能在這裡聽到他們現場的演唱,唱那麼經典的歌,是很特別的體驗,也是非常好的學習。


人民文娛:成長過程中,中國臺灣流行音樂對你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馬嘉祺:中國臺灣音樂對我來說像一個種子。小的時候,媽媽就特別喜歡聽像張信哲老師、林志炫老師的歌,這些歌就像種子一樣埋到了我的心裡。長大之後,聽周杰倫老師、五月天老師,那顆種子慢慢長成一棵小樹,如今等我再去唱它們的時候,就好像那棵小樹又茂盛了一點,又會有很多人聽到我唱的版本。


人民文娛:你的第一首歌選擇《你的樣子》,對你來說有怎樣特別的意義?


馬嘉祺:首先因為這首歌原唱是羅大佑老師,他的音樂就像一張時代封面一樣,包括我的父母那一輩,都會聽到這首歌。對我來說,這首歌有點像一代一代往下傳承來到我這,我想留下一個零零後的版本。也希望大家能在這首歌裡聽到一種很直接的、不加特別多修飾的感受。


人民文娛:《蘭亭序》收穫了很多熱度,和那英合作是什麼樣的體驗?


馬嘉祺:我覺得我能從那姐身上能感受到溫暖,她真的是不加修飾的——我喜歡你就是喜歡你,我不喜歡你就是不喜歡你。其實跟這樣的人聊天是非常舒服的,她既然很喜歡我,那我就把心掏出來。特別在專業上,比如我最開始唱《蘭亭序》不是這個樣子,第一段時沒有那麼直來直往,她告訴我一定不能這麼收著唱,所以整個歌的感覺就是那姐調出來的。

音樂和表演都是情感的表達

人民文娛:在《聲生不息·寶島季》與那麼多前輩合作,有什麼特別的心得?


馬嘉祺:跟這些哥哥姐姐們一起合作的時候,你能感覺到他們對音樂的執著,並且真的願意下工夫、下狠勁去磨練,這種精神是很需要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學習的——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那麼專一、那麼刻苦地做一件事情。


人民文娛:你也有不夠刻苦的時候麼?


馬嘉祺:有時候回過去想想,真的覺得有的地方還可以做得更好。我想在當下,肯定都是用心在做的,或者說是享受那個過程的。但是每個階段回頭再去看看之前做過的事情,真的不能保證每一次、每一段經歷都是那麼刻苦。


人民文娛:現在你的職業橫跨音樂和表演,這兩個領域對你來說有高低輕重之分麼?


馬嘉祺:我一直覺得這兩件事情並不衝突,因為它們都是感情的表達。音樂裡,你要能夠理解這首歌在唱什麼,這個作詞人他在寫什麼,這個旋律在寫什麼;挪到表演裡,就是這編劇他為什麼要寫這句臺詞,這個人的人生經歷為什麼會導致他接下來說的這段話。


它們兩個我並不想做一個高低的區分。


時代少年團不僅僅是一份工作

人民文娛:對你來說,時代少年團的隊長,是一份怎樣的工作?

馬嘉祺:我講實話,我們7個人並沒有把時代少年團僅僅作為一份工作,我們幾個人在一起成長,每天訓練,每天住在一起,僅僅用“工作”這兩個字來形容有點太膚淺了。


我作為隊長也好,作為這個團的成員也好,做的就是——我相信每個人都應該是這樣——像一根線一樣把大家穿在一起往前走。


人民文娛:你希望大家看到一個怎樣的馬嘉祺?


馬嘉祺:比起我想讓你看到什麼,應該是你看到我是什麼樣子,因為我就是這個樣子。


人民文娛:那你如何看待外界的各色評論和聲音?


馬嘉祺:我覺得不管什麼事情,好的跟壞的(評價)一定是會存在的,也一定要允許別人去做這個討論。因為在這個信息化爆棚的時代,大家都在裡面,你怎麼能保證自己單獨在外面,不被裹挾呢?


但是怎麼面對這個討論,就是個人的選擇了。我能接受很多負面的評價,但這些評價一定要是有理性的,一定是聽過作品之後,聽我唱那首歌的感受之後,做出正確、理性的評價。每個歌手都會很願意尊重,每個歌手都會很願意學習。


人民文娛:你曾經有過很介意的階段嗎?


馬嘉祺:我想我有過。這是一個過程,因為我很小就開始做這件事情,所以必定要去理解大家在想什麼,要去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他做出來那個評價也是他的選擇,對不對?


其實你把每個人都放在“人”的這個角度上考慮,就好像沒有什麼理解不了的,對吧?


人民文娛:你會和身邊人傾訴各種煩惱和不快樂麼?


馬嘉祺:我是不太愛說的人,我知道大家都有自己很想做的事情,很想成為的人,很想達到的目標,我只是在為我的目標或者人生買單,所以我不太會說很多。而且,誰願意聽別人每天說很多糟心的事,一定很想把開心的事情都留給最親近的人。


人民文娛:最後,用3個詞形容近幾年的自己。


馬嘉祺:成長,我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成長的證明;第二個詞是矛盾,我本人是一個挺矛盾的人,也會糾結自己會不會放棄;第三個就是享受吧,不管這個世界怎麼樣,還是要繼續喜歡它,享受過程。

長按上方二維碼

關注人民文娛

點一下你會更好看耶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