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檔,他最硬核

這個五一檔,他最硬核
點擊上方藍字“新浪娛樂”→點擊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就能快速找到我們啦!
假期還沒開始,五一檔電影廝殺的戰火已經來了。
在今年這個被大家稱作是史上最擠的五一檔,近二十部電影扎堆,單就今天一天就有六部新片率先上映。
大家已經想好要先去看哪一部了嗎
如果讓我選一部必看,那我可能會首推這部↓
《長空之王》。
看預售,上映前預售成績就遙遙領先,以破億的預售成績斷層式領跑。
看陣容,王一博+胡軍的組合足夠新鮮,
再看題材,航空電影,聚焦新時代空軍試飛員,揭秘最新型戰機誕生的幕後故事,故事設定已經讓人忍不住好奇了。
提前觀影后我表示,如果你想在五一檔選一部老少皆宜的電影,
有燃點又有淚點的《長空之王》可能是最合適的選擇
01
看《長空之王》最直觀的感受——夠燃夠硬核!
作為五一檔頭號商業大片,又是航空題材,視角效果不用擔心。
大家從預告片中就能看到電影中充斥著很多又酷又燃的畫面:
戰鬥機音爆轟鳴劃開天際↓
大仰角爬升穿雲破霧↓
僅僅幾個一閃而過的畫面就足夠讓人手心冒汗、心臟顫動。
放到大銀幕上,結合視聽語言來看這種衝擊感更加震撼。
《長空之王》一開篇就是刺激萬分的高空戰機追逐,戰機狂飆競速、來回幾次擦肩而過。
尤其是影片中的一些驚險刺激的場景不乏有第一視角的鏡頭,
該說不說,恍如身臨其境,讓你緊張到呼吸一窒。
再加上《長空之空》說的還是在雲端之上接受極限考驗的試飛員的故事,要想試出新飛機的極限,就不可能不刺激。
舉幾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高能名場面,大家可以想象下在大銀幕上看會是什麼畫面。
尾旋失速讓飛機不受控制的在高空中狂轉圈;
發動機突然“空中熄火”,飛機不受控制從高空急速墜落;
飛機與沙塵暴競速,眼瞅著漫天黃沙要把飛機完全吞沒;
突如其來的鳥群撞擊,緊急拋傘失敗,飛機不受控制直接衝進雪山…

一幕幕驚險無比的場景在電影中連番上演,沉浸感強到讓你直接腎上腺素狂飆。

02
硬核高燃之外,《長空之王》最值得肯定的一點,是它把過去鮮為人知的試飛員的故事帶入到觀眾的面前。
很多人眼裡,只知道飛行員是個很酷很帥的職業,卻很少有人知道飛行員以外還有試飛員的存在。
《長空之王》的故事就是把目光聚焦到“試飛員”這一群無名英雄身上。
什麼是試飛員?顧名思義,就是專門承擔試飛任務的飛行員。
這麼說吧,飛行員駕駛的一般都是成熟的飛機,但一架新飛機定型前必須考核出各種極限邊界的性能和指標。所以試飛常常被形容是“摸電門“,試飛員被稱作是”刀尖上的舞者“。
所謂極限數據,不是隨便推測出來的,都是試飛員們一次次冒著巨大風險飛出來的性能參數。
他們冒著生命的危險一次次向極限進發,在未知中探索出新飛機的安全邊界,才能試飛出一架架從不成熟到成熟的新型戰機。
《長空之王》中有講到,我們國家的第一代試飛員幾乎都是“勇氣型”,到了第二代第三點則要求試飛員是操作熟練的”技術型“、“專家型”。
除了高超的實操能力和超乎常人的勇氣,試飛員們也必須具備紮實的飛行理論基礎,他們是飛行員同樣也需要是設計師、工程師。
試飛員這一神秘職業背後的工作狀態,一架新型戰機誕生背後的故事…《長空之王》裡呈現出來的乾貨頗多。
從試飛員的選拔、測試、再到實戰,基本上每個環節都有精彩的重現。
電影中王一博飾演的雷宇等試飛大隊成員,在選拔環節就要經歷多項極限測試:坐在360度旋轉椅裡任意翻轉,還要時刻保持專注執行指令;在高溫和極寒的環境中進行耐受性測試…
81位頂尖飛行員最終選中7人,能選出來當試飛員的飛行員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到了正式試飛的過程中就更加驚險與揪心了,電影中幾次試飛的劇情,一次比一次刺激,也一次比一次令人揪心。
當試飛員駕駛飛機飛上天之後,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面臨什麼樣未知和突發。
《長空之王》中所呈現出的一些突發險情經歷,比如發動機停車、失速尾旋、鳥群撞擊、大迎角過失速機動…
這些都不是誇大的藝術表現,而是每一個試飛員真實會經歷的日常。
試飛英雄黃炳新回憶自己35年的試飛生涯,光他一人,就遇到了大概30次的重大險情。
一級戰鬥英雄王海這麼形容試飛員的工作,“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
身為試飛員,殘酷就殘酷在,你要飛出飛機的缺陷和邊界,就要做好隨時隨地摔飛機的準備。
這是現實,也是使命。
03
不可否認,《長空之王》是一部致敬英雄的電影。
但它並沒有過分煽情和歌頌英雄主義,而是致力於用一種平實細膩的手法去刻畫每個人身上“普通人”的一面。
沒有在造“神”,而是實實在在寫“人”。
王一博飾演的雷宇,成長線非常飽滿,一出場還只是個有點桀驁好勝的青年。
從飛行員轉做試飛員,從前線走到了後方,是新奇和傲氣的驅使,為追求新的挑戰,迫切的想要開上新型隱身戰機。
剛進試飛基地的時候,遇上同樣年輕氣盛的隊友鄧放,兩個人是劍拔弩張、彼此不服氣。
然而在真正親身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險情後,再想當英雄的愣頭青還是會恐懼、會迷茫甚至是想要放棄。
胡軍飾演的張挺,作為試飛小隊的大隊長,引領著年輕一代試飛員的成長,同時也在恪盡職守地完成自己著的使命和理想。

幾次空中成功救險的遊刃有餘,都展現張挺極強的心理素質和專業能力。
但這個人物最讓我共情的卻是一個小細節,是他每次落地後總會先深呼吸一口,然後如釋重負般給妻子發一條語音:“老婆,我下來了!”
電影裡張挺有這麼兩句臺詞:
“誰的命不是命啊”
“性命加使命,才是我們的生命。”
當你把兩句臺詞連在一起看的時候,很難不被觸動到。
在親身經歷過墜機險情,沉浸式瞭解過試飛傘等試飛工種,是由衷的熱愛和責任感促使雷宇慢慢成長。
面對父母見到他受傷的擔憂和不解,一句”我不能不飛“,毅然決然。
張挺的試飛生涯更是見證了太多的危險和意外,包括親歷了戰友的犧牲。
電影裡他帶著年輕一代的試飛員去烈士公墓祭拜時,他說自己年輕時也怕過慫過。
同時他也是整部電影裡“功成不必在我”的最佳詮釋者。
沒有誰生來就是英雄,他們也是兒子、是丈夫,是父親,他們也有牽掛、會害怕、會退縮,但還是會為了肩上的特殊使命,義無反顧的選擇一條不平凡的路。
導演劉曉世在被問到為什麼想拍這樣一部電影時,
他說:“想拍一個故事,讓觀眾知道中國航空裝備的進步有多麼不容易,也讓大家瞭解到背後有這樣一群偉大且無私的人。”
我想《長空之王》將試飛員的故事搬到大銀幕最大的意義,不僅是讓我們看到了和平時期這群無名英雄的“偉大”,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份“偉大”背後最浪漫動人的家國情懷。
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傳承,是舍小家護大家的熱血使命。
穿雲過海,逐夢藍天,
有這麼一群人帶著向死而生的勇氣,將生命交付給天空。
喜歡本文,別忘記點個“在看”支持一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