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痛風已經不再是古代達官貴人才會得的”貴族病“,特別是45歲以上的男性朋友更是痛風的高發人群,佔總人數的30%。
目前,我國患有痛風的人群已經高達1.4億左右,並且還在向著年輕化,少齡化的趨勢發展。
痛風其實是一種慢性代謝疾病,是由於人體嘌呤代謝增加,導致的尿酸升高,從而誘發的一種疾病。
所以患上痛風后,或者患上高尿酸的人群,就要從飲食上多加註意,如果吃多了含嘌呤過高的食物,就更容易導致痛風發作。
食物中4類”嘌呤大戶“被揪出,不想尿酸升高,再喜歡也要少吃
第一、動物的內臟
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動物內臟如,豬腰,豬肚,豬肝,雞肝,牛奶,羊腰子等等,雖然說營養豐富,但是卻屬於嘌呤含量較高的一類食物,日常生活中,不想尿酸升高,最好少吃。
多的嘌呤攝入,會造成身體嘌呤代謝下降,導致尿酸升高,容易引發痛風發生,還會誘發腎臟疾病的疾病出現。
第二、海鮮類
海鮮不僅是沿海地區的美食,如今也深受內地人的喜愛,但是對於高尿酸人群,是不可以常吃的。
特別是貝殼類的海鮮,屬於典型的高嘌呤食物,大量食用會導致尿酸升高,引起痛風的發生和腎臟結石,尿素症,腎臟衰竭等嚴重疾病出現。
第三類、高湯
高湯都是經過各類的牛羊豬肉,或者海鮮類食物熬製而成,本身這類食物都是屬於高嘌呤含量的食物,並且嘌呤又是一種極易溶於水的物質,在幾個小時的熬製過程中,食材中的嘌呤被完全釋放在了湯水中。
大量食用,不但會引起急性痛風發作,還會導致尿酸飆升,誘發尿酸性腎臟衰竭。
第四類、菌菇類
菌菇類富含豐富的營養價值,是人們餐桌上最容易見到的食物,如平菇,香菇,金針菇等等,雖說菌菇類的嘌呤含量沒有肉類的高,但也不容小視,對於痛風患者,還是要儘量避免食用的,以免尿酸升高,誘發疾病發作。
痛風發生的4個階段症狀,參照一下
一階段: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癥
此症狀為第一階段的無症狀期,這個階段的患者只是血液中的尿酸值高於正常人,但是身體上並沒有什麼比較明顯的身體異常症狀出現。
如果不及時控制,會有增加轉化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腎結石,等風險。
二階段:急性痛風關節炎
這個階段的患者,由於身體的尿酸鹽結晶過多,沉積在關節處,引起關節出現紅腫疼痛的症狀發生,並且飽受疼痛折磨。
大部分的人會出現大腳趾第一關節疼痛為初,然後慢慢涉及膝關節,腳踝關節,手部關節等,痛風發作時,會嚴重影響到生活和工作。
三階段:發作間期
此階段的患者是痛風發作期間,由於在關節處堆積大量的尿酸鹽結晶導致的關節疼痛,會經常發作,並且在緩解後,會反覆發作。
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出現痛風石,導致關節畸形,對生活和工作也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四階段:腎臟病變期
如果長時期處於尿酸偏高的狀態下,腎臟必將受到嚴重的損傷,導致腎臟代謝和階段功能下降,腎小管受阻,嚴重的還會誘發腎臟結石,尿毒症,和腎臟衰竭的惡性病變發生。
痛風“保護傘”已公佈,不是白開水,若你愛吃,尿酸穩定,痛風”繞道而行”
想要降低尿酸,預防痛風,保護腎臟,除了注意不良習慣和飲食以外,可適當補充一些本甘定素,有助於降低尿酸,保護腎臟的元素,效果會更好。
它針對痛風的情況,加入了菊苣粉、葛根粉、茯苓粉、甘草粉、淡竹葉粉等中草藥材,有助於溶解尿酸,並促進其排出,從而改善痛風。
菊苣:含有的菊甙、黃酮類等物質,有助於提高腎排洩尿酸效率,降低血液中尿酸含量,抑制尿酸結晶沉澱。;
茯苓:《本草綱目》中記載:土茯苓能祛風溼,利關節,可治拘攣骨痛;
淡竹葉:可促進嘌呤的代謝,避免其生成過多的尿酸,同時還可抑制尿酸鹽結晶的形成;
建議:高尿酸的患者或是腎不好的人,每天飯後嚼幾片,幫助溶解尿酸,並促進其排出,改善痛風,保護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