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封的義帝在湖南?如何被殺的

項羽封的義帝在湖南?如何被殺的

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在關中分封諸侯,尊楚懷王為義帝,所謂義帝,是天下共主,而非一國之王。類似東周天子,戰國七雄都有滅亡東周的實力,但也都尊東周天子為共主。不過此為項羽權宜之計,因楚懷王手中尚有不少軍隊,項羽要殺義帝,還需要時間。

隨後幾個月,項羽忙著解決內部矛盾,項羽最急於殺掉的是義帝(楚懷王)。

項羽在二月就封諸侯了,等五月回到彭城,早已派人去拉攏楚系將領。而義帝聞項羽即將回彭城,也下詔給多位將領,要求他們回彭城勤王。

項羽所封的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臺侯梅鋗,都沒有回來,顯然是和項羽達成了協議。九江王英布,則是項羽分封諸侯中地方最大的,包括九江郡和廬江郡二郡,他作為先鋒趕回彭城。

義帝原以為的一場大戰,並沒有爆發。東陽甯君陳嬰,幾年前怎麼從楚王景駒轉投項梁,如今就怎樣從楚王羋心轉投項羽。

陳嬰當初封地是五個縣,如今的勢力範圍,以故鄉東陽為中心,大小十幾個城邑,兵力四五萬。投降項羽後,陳嬰保留了所有控制區,兵力減少一萬,名義上是西楚國的一部分,實際上是割據一方的諸侯。項羽沒有再立陳嬰為王,保留上柱國官職。

令尹呂青和當初就沒有跟隨項梁北上,是楚王最信任的幕僚。呂青之子司徒呂臣,佔據陳城附近大小十幾個縣,兵力有三萬餘人。項羽派親信利幾率一支偏師前往陳城,呂臣交出陳城附近所有地盤。利幾因功受封陳公,是項羽帳下為數不多的外姓封疆大吏。

令尹呂青和司徒呂臣的官職沒有變,項羽以叔父項纏為左尹,楚國令尹相當於秦國丞相,左尹相當於副丞相,即御史大夫。項羽算給足陳嬰、呂青、呂臣面子,也是在權力不穩的情況下一種妥協。

西楚霸王麾下,左尹項纏、柱國兼碭郡長項它、薛郡長項冠、會稽郡長項聲、陳公利幾,這才是權力核心。

項羽回到彭城,不肯見義帝,只派范增去勸說義帝搬家,項羽想把義帝送到郴縣(今湖南南大門郴州市)。

范增以項羽的名義寫了一份奏摺:“西楚霸王臣項籍稽首頓首,自起兵以來,破王離,降章邯,直抵咸陽,子嬰受首。今仰尊大王為義帝,實為天下主也。然彭城路當南北之衝,乃用武之地,甚非陛下所宜居也。今郴州乃長沙名城,左有洞庭,右有彭蠡,山水秀麗,帝王之都也;請陛下幸臨,以觀天下。”

義帝將竹簡拍在石臺上,劈頭蓋臉對范增說道:“昔日寡人已有約,先入關中者為王。今項羽背約自立為王,封天下諸侯,意欲遷我於郴州,何異於首居其下,足居其上,冠履倒置。爾為項羽亞父,當極言苦諫,以正其過也,然助紂為虐,爾心獨不愧乎?”

范增被罵得汗顏無地,俯伏在地答道:“臣增屢次苦諫,霸王不聽,臣左右為難。”

義帝戳指喝道:“爾為項羽心腹之人,正當苦諫,豈可阿附小人,失君臣之道也!”

范增被罵得理屈詞窮、無地自容,回去稟報項羽,不願再勸義帝。

項羽聞言大怒道:“懷王乃民間豎子,我項氏尊以為王,千載之奇遇矣!今為義帝,卻妄自尊大,若不剪除,必為後患。”

上古時期,大禹逼舜帝退位,流放南方。舜帝死於蒼梧之野,葬於南嶺九嶷山(又稱蒼梧山,今湖南永州寧遠縣),史官美名其曰:舜崩於巡狩途中。

郴縣在南嶺騎田嶺北麓,騎田嶺與九嶷山相鄰,項羽是想效仿禹帝“禪讓”。大禹和其子啟建立夏朝,四百多年曆史,傳了十四代十七王。

義帝有三萬多人馬,項羽有所忌憚,便令三王共擊義帝,大致是由九江王英布率軍押送義帝羋心,途中衡山王吳芮和臨江王全力配合,最後逆湘江南行,將義帝安置在長沙郡郴縣。

公元前206年八月,義帝踏上南遷之路。義帝作為楚王坐鎮彭城兩年,本地百姓都以王都為榮,聞義帝離開,紛紛聚集到城門口。義帝車駕出城門時,百姓遮道伏地,望塵叩首,痛哭流涕,送十餘里遠。項羽站在城頭觀望,見此情此景,暗下決心,絕不讓義帝多活一天。

公元前206年十月,九江王英布弒殺了義帝。

項羽人在齊國戰場,卻念念不忘義帝羋心。如果羋心不死,一旦有人挾義帝以令諸侯,項羽就很被動,於是令九江王英布去郴縣殺義帝。

義帝離開彭城還興師動眾,浩浩蕩蕩。但群臣多戀故鄉,本不願往蠻荒之地,加上此去凶多吉少,一路上陸續逃走,義帝不忍阻止,只得聽之任之。

義帝站在龍舟上,遙見湘江水光接天,忽然大風驟起,將桅折作兩段,捲起洪濤巨浪。

賊船數十艘,出現在風浪中,將義帝的龍舟團團圍住。

賊人用繩索攀上龍舟,一擁上船,闖入艙中,見人就砍,殺死數十人。舟中侍從無力抵敵,各自逃走。

義帝站在船頭,指東北彭城方向詛咒道:“今日寡人葬身魚腹,項籍逆賊,他日必大卸八塊而死!”

說完義帝縱身一躍,隨波逐流,船上有人叫道:“死要見屍,下水,都下水”。

舟中藏躲者,盡被英布軍假扮的山賊殺死。英布也打撈起義帝屍體,取了首級,派人送到齊國項羽大帳內。對外說義帝行到湘江中遇大風,船覆淹死。

不過此事根本瞞不了天下,何況英布後來還轉投劉邦,項羽就坐實了殺義帝之舉。

英布殺了義帝,這是他為項羽做的最後一件大事。滅秦期間項羽馬鞭所指之處,英布親冒矢石,攻城拔寨,衝鋒陷陣,無所不能。在英布看來,自己立為九江王,實至名歸。

項羽所立諸侯,楚國的地盤除了西楚國,只封了三個外姓。臨江王共敖控制了南郡、黔中郡、長沙郡,項羽做個順水人情。英布的岳父衡山王吳芮,控制了廬江郡,項羽把吳芮遷到衡山郡,再把廬江郡和九江郡分給九江王英布。

從項羽的角度看,廬江郡和九江郡本應屬於西楚,雖然封給了英布,但兵力調動等戰爭大事,九江國必須作為西楚國的一部分,聽從調遣。因此英布還沒回到都城六,就接到項羽的軍令,要求他立即親率九江國主力北上增援。

英布自以為功成名就,南面稱王,因此心安理得。這次英布不再如臂使指,稱病沒有去,只派了四千人馬馳援。項羽和英布的關係,由推心置腹、肝膽相照,向吳越同舟、利盡交疏轉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