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嚴重被低估?

李淵,嚴重被低估?

唐太宗半身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01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晉陽縣令劉文靜被下了大獄。
劉文靜倒黴在他的關係上。
他跟當時“天下第一號反賊頭子”李密是連襟。
可劉文靜一點都不擔心自己的前途問題,他在等一個人。
不是李密。
在他眼裡,這個人有劉邦的大度,有劉秀的神采,只有他才有能力拯救這腐亂的天下。
劉文靜終究沒有白等,那位英雄果然到牢裡來看他了。
四百多年以前,劉備和諸葛亮深談了一次隆中對。
如今,劉文靜來了一次“獄中對”。
劉文靜也不廢話,單刀直入:
“我在晉陽當縣令,知道太原城內有多少豪傑,這些人都可以善加使用。到時候義旗一舉,十萬人馬瞬間可以召集。加上你老爹的數萬軍隊,我們就有了稱雄的資本。剛好楊廣那個敗家子跑江南去了,一時半會兒回不來,現在正是攻打大興城(長安)的好時機,只要拿到關中做基本盤,號令天下,頂多半年大業可成!”
事實證明,劉文靜的眼光的確很毒辣,他放著連襟李密的大腿不抱,拼死也要搭上此人的順風車。
來人正是當時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家的二公子,李世民。
劉文靜的話剛說完,李世民便激動地握住他的手:“君言正合我意!”
準備起兵。

《舊唐書·劉文靜傳》載:
隋末,為晉陽令,遇裴寂為晉陽宮監,因而結友。……
及高祖鎮太原,文靜察高祖有四方之志,深自結托。又竊觀太宗,謂寂曰:“非常人也。大度類於漢高,神武同於魏祖,其年雖少,乃天縱矣。”寂初未然之。
後文靜坐與李密連婚,煬帝令繫於郡獄。太宗以文靜可與謀議,入禁所視之。……文靜曰:“今李密長圍洛邑,主上流播淮南,大賊連州郡、小盜阻澤山者,萬數矣,但須真主驅駕取之。誠能應天順人,舉旗大呼,則四海不足定也。今太原百姓避盜賊者,皆入此城。文靜為令數年,知其豪傑,一朝嘯集,可得十萬人,尊公所領之兵,復且數萬,君言出口,誰敢不從?乘虛入關,號令天下,不盈半歲,帝業可成。”太宗笑曰:“君言正合人意。”於是部署賓客, 潛圖起義。


02

但問題是,當時李世民剛十八,年齡太小,太原的大頭兵們只服李淵一個。
所以如何把老爹李淵拉上船?
李世民肯定不會自己去明著勸老爹造反的。
怎麼辦?
這個艱鉅的任務落到了劉文靜的好朋友——晉陽行宮副監裴寂的身上。

裴寂

為什麼是裴寂呢?
因為李淵和裴大人的關係那可不是一般的好。
倆人經常一起吃吃喝喝,牛逼吹累了就下棋賭錢,玩起來就沒個正形,甚至幾天通宵達旦的瘋。

“每延之宴語,間以博弈,至於通宵連日,情忘厭倦。”
——《舊唐書·裴寂傳》

為了讓裴寂幫忙,李世民自掏小金庫,拿出數百萬,讓龍山縣令高斌廉和裴寂賭錢,只許輸,不許贏!
就這麼著,正當裴寂眉飛色舞數錢數到手抽筋的時候,李世民將計劃和盤托出。
剛收了錢的裴寂,當即答應幫李世民去做李淵的工作。
不過,裴寂也不敢明著勸李淵造反,便出了個陰損主意:安排晉陽宮裡的尹、張二位美人陪李淵睡覺。
晉陽宮是楊廣的行宮,宮裡的女人屬於楊廣。
睡皇帝的女人,絕對是死罪,李淵當然不敢。
裴寂有的是招數,他還和往常一樣找李淵喝酒,把李淵灌大,第二天,李淵一醒,驚覺兩邊各睡了一個光溜溜的小妞,到時候,就是黃泥掉進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了。
李淵只能被迫同意兒子的造反計劃,以晉陽起兵為起點,最終奪了他的大表哥楊廣的江山。


03

事情到這裡就結束了嗎?
不!
老王囉嗦了這一長串,只是以《兩唐書》為基礎載體的傳統史觀。
換句話說,這些都是李世民上位後,他自己“改”的史料。
在他自己親自閱覽過的起居注材料裡,關於晉陽起兵的記載,當然把他作為偉光正主角從頭吹到尾,連他爹都被他抬著走。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未必。
因為我們現在還能看到一本當時人寫的第一手材料。
書名叫做《大唐創業起居注》。
書很薄,就三卷,但記載很有針對性:大部分內容為晉陽起兵前後李淵的佈局、“義軍”一路向西勢如破竹佔領關中,到李淵正式受禪代隋建唐為止。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作者——溫大雅。
溫大雅原是李淵的心腹,官居記室參軍,專門負責機要文件的起草。
那就能保證李世民沒有改《大唐創業起居注》嗎?
大唐建國後,溫大雅迅速改換門庭,成了李世民的心腹。
李世民登基後,溫大雅被晉封為黎國公。
因是從龍之臣,李世民也不好意思拉下臉,把書給毀了,所以這部書原模原樣保存到今天。
而且,《大唐創業起居注》裡,幕後操縱晉陽起兵這盤大棋的主角並不是李世民。
相反,是李淵!
書裡不偏向李世民,所以,真實度還是很高的。


李淵

04

讓我們把時間往前撥一段。
大業九年(613年)六月,禮部尚書楊玄感起兵叛亂,有人就勸李淵起兵。
出頭的椽子先爛,以當時的形勢,楊玄感不可能成功。
所以李淵選擇火速將叛軍動向報告給了大表哥楊廣。
兩個月後,叛亂被平定,李淵被升任弘化郡留守,兼管關西十三郡軍事。
征伐高句麗失敗後,楊廣越來越殘忍多疑,因迷信讖語“當有李氏者應為天子”,便不問青紅皂白,誅殺了右驍衛大將軍李渾全族。
李姓官員人人自危。
李淵只能自汙,每天飛鷹走狗,沉迷酒色,時常進貢些珍奇珠寶,大拍馬屁,這才打消掉楊廣的疑慮。
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楊廣下詔,由李淵擔任太原留守,防禦北方突厥入侵。
同時命代王楊侑留守西京大興(長安城),越王楊侗留守東都洛陽,他自己則駕幸江都,坐鎮江南。
楊廣的如意算盤打得很響:只要保有大興、洛陽、太原三地的控制權,緊緊掌握江南財賦重地,就算農民軍鬧得再歡,也威脅不了楊家天下。
李淵接到詔命之後興高采烈,第一次露出了狐狸尾巴——私下跟李世民透露:我的爵位是唐國公,太原是古晉國(晉即為唐,晉國始封君名唐虞)的發祥地,現在皇帝大表哥讓我做太原留守,這是上天把河東賜給我做進取天下的根據地啊!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一:
煬帝后十三年,敕帝為太原留守,仍遣獸賁郎將王威、獸牙郎將高君雅為副。帝遂私竊喜甚,而謂第二子秦王等曰:“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

其實,楊廣已經防了李淵一手:任命的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都是他楊廣的親信。

楊廣

用意再明顯不過:你倆給我盯死他,有什麼不軌動向隨時報告!
不得已,李淵還得繼續韜光養晦。
因此,那段時間,王威和高君雅向楊廣報告的,全是李淵和裴寂喝酒下棋的流水賬。


05

當時太原南部地區,盤踞著一大坨流民。
領頭的叫魏刀兒,四處攻城拔寨。
如果李淵想有所動作,必須先解決掉魏刀兒,不然起兵到半路就會被人偷家。
對於魏刀兒,李淵選擇正面A上去,畢竟出兵剿滅轄區裡的反賊名正言順,無可指摘。
李淵親自領軍,還特意帶上了王威。
隋軍與農民軍狹路相逢在河西郡鼠雀谷內。
等擺開陣勢,王威傻眼了,農民軍人數太多,而隋軍只不過區區六千。
這仗可怎麼打?
李淵陰陰地笑了一下:別急,看我的。
李淵把所有士兵分為大小兩陣:
1、大陣由王威統領,且大張旗幟,糧草隊輜重車都在大陣裡,但守衛大陣的士兵全是老弱病殘。
2、小陣由李淵親自統領,全是百戰餘生的精銳騎兵。
農民軍見大陣裡紅旗招展,誤以為李淵身在大陣,全力攻擊。
王威自然是抵擋不住,部下四散逃命。
農民軍紛紛搬起輜重往回跑。
李淵等的就是這個時機,精銳騎兵趁勢發起突擊,農民軍大敗。
一戰解決了魏刀兒。


06

魏刀兒只是疥癬之疾,太原北面的突厥人才是心腹大患。
李淵對突厥動手之前,馬邑校尉劉武周卻搶先殺了上司王仁恭,還拜了突厥的始畢可汗做自己的新大哥。
劉武周的異動,無疑是在李淵瞌睡時就送上的枕頭。
聽到消息,李淵便指示李世民、劉文靜、長孫順德和劉弘基等人四處募兵,短短十日,便召集到壯丁萬餘人。
上回帶著王威去打仗,這回又積極擴軍備戰,王威和高君雅兩人用腳後跟想,都知道李淵的貓膩了。
但江都距離太原1000多公里,等把事情報告給楊廣,黃花菜都涼了。
怎麼辦?
無奈之下,王高二人決定兵行險著,策劃在晉祠召開一場祈雨大會,把李淵騙到地方後,殺之。
計劃挺好,卻不料李淵早通過裴寂結識了高君雅的親信——鄉長劉世龍。王威和高君雅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到了這個地步,李淵決定先下手為強。


07

當天夜裡,李淵預先埋下伏兵以防不測。
第二天早上,讓劉文靜帶著開陽府司馬劉政會(自己人),向晉陽城內全體文武官員通報:王威和高君雅秘密與突厥人私自通信,意圖開城投降。
王高二人當即被鎖拿下獄。
無巧不巧的是,李淵剛把王威和高君雅抓起來,突厥人就像事先排練好的一樣衝到了城外。
這下,太原民眾不信也得信。
面對突厥人的進攻,李淵更是上演了一版隋代版的“空城計”:他命令裴寂和劉文靜把城門全部打開,城樓上一面旗幟也沒有,同時嚴令守軍一律不許東張西望,也不能高聲講話。
突厥人沒見過這陣勢,都懵圈兒了,不敢貿然展開攻擊,只是從北門跑到了東門。
正當所有人都狐疑不解的時候,李淵發動了攻擊,攻擊的目標點更是刁鑽:不打主力,光搶馬。
等突厥主力準備回擊的時候,隋軍又不過多糾纏,直接閃人。
突厥人被這種牛皮糖戰法搞得心煩意亂,又擔心城裡有埋伏,無奈只能撤軍。

“夏五月癸亥夜,帝遣長孫順德、趙文恪等率興國寺所集兵五百人,總取秦王部分,伏於晉陽宮城東門之左以自備。甲子旦,命晉陽縣令劉文靜導開陽府司馬劉政會,辭告高君雅、王威等與北蕃私通,引突厥南寇。帝集文武官僚,收威等繫獄。
丙寅,而突厥數萬騎抄逼太原,入自羅郭北門,取東門而出。帝分命裴寂、文靜等守備諸門,並令大開,不得輒閉,而城上不張旗幟。守城之人,不許一人外看,亦不得高聲示以不測。眾鹹莫知所以。
仍遣首賊帥王康達率其所部千餘人,與志節府鷹揚郞將楊毛等,潛往北門隱處設伏。誡之待突厥過盡,抄其馬群,擬充軍用。”


08

突厥人雖然撤兵,但保不齊他們什麼時候會再來。
李淵便親自給突厥扛把子始畢可汗寫了一封信:

“當今隋國喪亂,蒼生困窮,若不救濟,總為上天所責。我今大舉義兵,欲寧天下,遠迎主上,還共突厥和親,更似開皇之時,豈非好事。且今日陛下雖失可汗之意,可汗寧忘高祖之恩也?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必以路遠,不能深入,見與和通,坐受寶玩不勞兵馬,亦任可汗一二便宜,任量取中。”

簡單來說就是,李淵把姿態壓很低,告訴始畢可汗,自己要南向爭奪天下,如果突厥人不抄他後路,事成之後,可以恢復和親制度,並且以後的軍事行動中所得的金銀財帛,全歸突厥人。
李淵還特意用了下級對上級才使用的“啟”字。
算是給突厥人稱臣了。
始畢可汗接到信,很滿意。
因為在他看來,他可以收劉武周做小弟,自然也可以收李淵做小弟。
隋末的北方豪強們,無一例外都拿過突厥的風投。


09

其實,李淵對於稱臣這件事在心理上沒什麼過不去的,能儘快走出太原才是當務之急。
但李淵這個披著羊皮的狼人,還是耍了個心眼兒……把鍋甩給了親愛的皇帝大表哥,楊廣被罵了個狗血噴頭……

(敬請關注,未完待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