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這幾穴,清除一身肥肉!徹底瘦下來

艾灸這幾穴,清除一身肥肉!徹底瘦下來
黃帝養生

傳播養生知識

交流養生經驗

公眾號合作請聯繫 QQ:365300103

知艾者瘦!女神如何保持苗條身材?

艾灸療法能減肥瘦身、防病、治病,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曆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開始廣泛使用艾灸法,如《莊子》中有“越人燻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記載。歷代醫學著作中更比比皆是。艾灸能激發、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艾灸減肥的作用原理:

1、艾灸首先產生熱:皮膚受熱後毛孔擴張,使藥物可以快速滲透到皮下,直達病灶。細胞溫度每升高一度,其利用氧氣的氧化率就提高2.5倍。灸療可以提高細胞吸收營養的能力和速度。

2、艾灸可以結合除了艾草以外的其他中藥:灸在熱力和灸力的作用下,瞬間起到通經活絡,活化細胞的作用。

3、艾灸可以達到瞬間刺激經脈腧穴,打通經絡之目的。

4、艾灸人體腧穴時,人體經絡腧穴有自我雙向調節作用。如腹瀉與便秘,完全相反的兩種病態,可以只艾灸天樞一個穴位,即可解決便秘與腹瀉兩種問題。

5、艾灸後經絡腧穴會有熱敏感傳現象。透熱、擴熱、傳熱、局部不熱遠部熱、表面不熱深部熱等或者產生其他非熱感覺:施灸或遠離施灸部位出產生酸、脹、壓、重、痛、麻、冷等感覺。

艾灸瘦身從脾胃入手!

艾灸瘦身主要從脾胃入手,故而,取穴主要灸脾經、胃經和大腸經上的穴位,當然,也有必要添加其它穴位平衡陰陽、補充元氣。

俗話說,十個胖子九個虛,補充元氣在瘦身過程中也是很有必要的,元氣足了才能促進經氣的運行,才能有能量供給內分泌系統調節腸胃。

主穴:

脾經穴:陰陵泉、血海、三陰交

醫易同修公眾號提醒您,陰陵泉穴: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在脛骨後緣與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

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三陰交穴:在內踝尖上直上3寸,自己的手指4指幅寬,按壓有一骨頭為脛骨,此穴位於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胃經穴:天樞、足三里

天樞穴:屬於足陽明胃經,是手陽明大腸經募穴,位於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足陽明胃經,足陽明之脈所入為合。

大腸經穴:曲池、合谷穴

曲池穴:此腧穴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合谷穴:別名虎口。屬手陽明大腸經。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配穴:

陽池、三焦俞、地機、命門、大椎

陽池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下為腕背側韌帶,在指伸肌腱(橈側)與小指伸肌腱之間;

大椎穴: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地機穴: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

命門穴:位於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肚臍的對面)

三焦俞穴:位於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艾灸方法:

用艾灸盒灸,以上穴位每次取3~4個穴位,每穴每次灸10~15分鐘,之後可循序漸進的增加單次艾灸時間。隔兩日灸一次,或連一禮拜休息2-3天。

注意事項:

艾條懸灸法較隔姜灸法更為安全簡便,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自行施灸,但是起效較慢,須堅持長時間治療。

艾灸禁忌:

1.空腹,過飽,酒後,極度疲勞和一切熱性紅腫疾病者禁止艾灸,防止暈灸。

2.嬰幼兒、昏迷患者、感覺障礙、皮膚潰瘍處、腫瘤晚期、糖尿病、結核病、出血性腦血管疾病(急性期)、大量吐(咯)血、孕婦禁止艾灸。

艾灸注意事項:

1. 在施灸之前要保持心情平靜,大怒、大喜、大悲之後,不宜馬上艾灸。

2. 艾灸後,要樂觀愉快,心情開朗,精心調養,戒色慾,勿過勞,清淡素食,以助療效。

3. 使用灸法調理要有耐心,勿急於求成,灸從久,要有長久堅持下去的信心,這樣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於養生保健,更要持之以恆。

4. 艾灸的時間,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陰晴天也不須避忌。失眠症在晚上灸比較好。

5. 艾灸的不良反應,一般無不良反應,但由於體質和症狀不同,開始施灸可能引起發熱、疲倦、口乾、全身不適等反應,一般不需顧忌,繼續施灸即能消失。

6. 施灸後,要避免著涼,秋冬季待穿戴整齊後,頭上和身上的汗消下去後,再出門。春夏艾灸後,也要注意保暖。施灸的當天不要洗澡,以免染上風寒。

7. 在艾灸之前後,都要喝一杯溫白開水,有利於艾灸後排毒。

點擊上方關注【黃帝養生上品女人視頻號

點亮【在看】,讓更多人走進健康生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