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新課程、新教材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研究,交流高三歷史複習教學的經驗,提高新高考複習教學質量,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於4月18日在杭州學軍中學西溪校區舉行了2023年杭州市高中歷史“雙新示範”教學展示暨高三歷史新高考複習教學研討活動。
壹
貳
叄
上海,這座中國的經濟重鎮,曾經有很多稱號:東方巴黎、冒險家的樂園、現代中國的鑰匙,而現在大家最熟悉的稱號應該就是魔都了。上海為何會獲得魔都這個稱號呢?
魔都這個詞其實出現的很早。就資料顯示,把上海稱為魔都,最早是來自於1924年日本文人——村松梢風。1923年 第一次來到中國,他也是明治維新以來眾多湧向中國的日本文人之一。在上海,他領略了上海的最繁華之處,但是在他多住了一段時間後,他發現上海繁榮的背後充滿了犯罪、黑暗和謀殺,是全中國四萬萬人無盡的苦難,這樣的現實也對他造成了極大的衝擊。1924年,村松稍風把自己在上海的這段經歷寫成了文字,就是“魔都”。這個詞,不僅僅是生活在上海的普通人對上海的評價,也是作者對上海的真實感受。2000年左右,隨著我國對《魔都》的翻譯研究,魔都這個詞也逐漸走向大眾的視野,並藉助互聯網大規模傳播開來,甚至成為了上海的代名詞然而,這座魔都是如何誕生並崛起的。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瞭解一下近代的魔都上海。
說到近代化,同學們應該很熟知了,主要以**為標誌,整個人類社會逐漸從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實現近代化的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便是西歐北美這種由內到外自發轉變的過程,另一種便是像中國這種由於外部刺激被迫走向近代化的過程。
這是一張現存最早的上海古地圖,表現了16世紀初上海的縣城以及縣域的範圍。地圖劃分成棋盤狀,沒有標註任何路名,標誌性的黃浦江成了這張地圖最重要的參照。在這張地圖上,黃浦江(當時稱為黃浦)將上海分為浦西和浦東兩塊,上海縣就在這裡。上海縣源於元朝1292年設立上海縣,屬松江府管轄,這一年是上海的誕生時間。上海在明清時期得到很好的發展。這一時期松江棉紡織業發達,商業繁榮,到清朝末期。這時的上海已經是南北洋海上貿易的最大中轉站。
直到1832年,有一艘“阿美士德”英國船隻在中國海域出現,經過了廣東、 廈門、福州、寧波,最後出現在上海的吳淞口外,請求貿易的要求一再被拒絕,為什麼會被拒絕呢?這與什麼外交政策有關?上海道臺衙門要求立即離開,遵照舊例?這個舊例指的是什麼呢?在清朝的看似相對穩定的情況之下,統治者對自給自足自然經濟的極度自信,嚴格約束對外貿易,這艘外籍船在吳淞口外停留18 天,船上的人看似“守法”,不做買賣,也不和百姓接觸,卻對上海一帶的交通進行了縝密的調查,阿美士德號最後也離開了上海,但是卻在《船行報告書》中發出預言:“在不久的將來,黃浦江畔的灘塗上,將矗立起一座東方大都會。
據南京條約和《五口通商章程》規定,英國首任駐滬領事巴富爾到達上海,成立領事館,緊接著大批的外國人來到上海。為了解決外人居留地問題,巴富爾開啟了他的找房之旅。
經過反覆的協商,清官員在上海縣城之外劃出一片他們認為是“荒野灘塗”的地方以便把這群洋鬼子和中國人隔離開來,並且規定華人不得在租界內居住。這些地方就是租界。根據上海土地章程,劃定英租界,隨後美法也相繼劃定租界。在上海縣城外形成了被英、法、美三國依仗強權分佔的特區勢力,漸漸形成了“十里洋場”的局面。
首先,租界不是殖民地。《上海土地章程》裡說的很清楚,租界不是被割讓的領土,而是清政府劃給外籍僑民居住的特定區域,土地的所有權依然歸中國政府所有,外國人使用這片土地,需每年給清政府繳納租金。以現在的眼光理解租界最好的參照物就是使領館,比如淮海路上的各國領館,自然是中國的土地,但是各國政府對領館範圍內的各項事物有管轄權。
自從上海開埠後,對上海的經濟帶來了極大的影響,“蠶事乍畢絲事起,鄉農賣絲爭赴市”,農產品越來越多的被投放到市場上
馬克思是這樣評價西方入侵的,他這裡使用了“暴力”一詞,這無疑是侵略的同義詞,但他並沒有用侵略和被侵略來概括全部中外關係,我們要把侵略同侵略帶來的社會變化分開來。同學們根據這個思路,結合所學,思考19世紀英國資本主義入侵對上海經濟的影響?資本主義經濟對原來中國的傳統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加速了自然經濟的解體,但是同時也使社會經濟中出現了向西方先進技術學習而形成的洋務經濟和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成份
在洋務運動期間,上海成立了近代最大的的軍工企業江南製造總局和近代第一家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等一系列企業,同學們觀察圖片並結合所學,指出以上工業企業所體現的現代化因子?機器大生產,工廠制度在陳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業的植株,其前景雖然未必美妙,但啟動了中國早期由政府主導的自上而下的工業化進程。
同時,上海產生了新的商業經營方式,有哪些?(關聯選擇性必修部分知識)新的工業新的經營方式和交通航運的開發使得上海取代廣州成為新的中外貿易中心與金融中心,形成了以上海為樞紐的航運體系,這是向西方學習的產物,也使上海逐步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促進近代中國新的經濟格局形成。
1850年到1949年的百年裡,上海對外貿易也一直佔據了全國外貿的半壁江山,個別年份甚至佔到80%。因此在近代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鬥爭中,收回關稅自主權成為了一項重要任務,上海從全國各地吸收原材料、土貨以供出口和上海的輕工業加工,在全球貿易中,上海扮演的卻是世界的農村的角色。
1933年的海關統計顯示,上海出口的商品中,農產品和原材料佔33.1%,初加工的麵粉、棉紗、香菸佔66.6%,深加工產品幾乎為0。有人形象地形容上海的對外貿易為“廣搜各地土產,統辦全球貨物”。
但是同時,上海將數量巨大的舶來品和上海產的工業品銷售到全國各地。在當時的經濟結構中,之於廣大內陸地區,上海扮演的是城市的角色。但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較,上海卻是發達的,雙層的巴士方便了人們的出行,煤氣路燈的出現豐富了人們的夜生活,上海原本女子的裹腳,男子的髮辮都發生的極大的變化,人們追求自由追求平等新思想新風尚。這些使得人們嚮往上海並沉迷其中。
1903年,鄒容的《革命軍》發表,明確表示要推翻清朝,建立“中華共和國”。清政府震怒,急欲除之而後快,要求租界當局引渡鄒容,被租界拒絕。雖然鄒容最終還是因為各種原因在監獄中病故,但革命的火種已然點燃。覺醒了的人們的思想,寧可在租界裡做二等公民,也不願意回到華界做皇帝的奴隸。
上海後來出現了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國民革命軍北伐乃至淞滬抗戰等一系列革命活動,租界也逐步成為了中國革命的搖籃。
之後在上海法租界的漁陽裡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1921年,第一次共產黨代表大會在法租界的一所住宅裡舉行,這是具有象徵意義的歷史事件。同學們思考一下,中共一大為什麼選擇在上海召開?
我國近代的城市發展起於列強的侵略,但是同時,也更一步推動了經濟的發展,相帶來了對寬鬆的政治環境和開放的觀念。“上海”這麼一座氣質獨特的城市,用了一百年不到的時間,就從一座毫不起眼的江南市鎮,變為了遠東第一大都市,進而成為人們口中的“魔都”。
肆
朱可老師
杭州市歷史教研員杜偉東老師指出,在“雙新”背景下,二考複習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如何提升課堂效率成為複習的重中之重,兩堂課充分展現出高效複習課所須具備的六要素:明確的教學主題,清晰的教學主線,合適的教學載體,恰當的學生活動,教學過程中邏輯化的問題鏈,合適的習題訓練。
杜老師還對杭城二考複習提出了幾點建議。第一,明確教學定力,把握複習方向。具體來說,首先要重視複習體系構建,避免炒冷飯。其次,注重方法習得,推動學生學習方法的提升。最後,提升解答能力,如課堂中可通過典型試題當堂訓練等。第二,關注融通教材,特別是重視教材在複習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個欄目。第三,統籌規劃,落實計劃,要以倒計時的心態落實教學計劃和任務。第四,研究首考考情,有效訓練解題能力,增加一些中時段以及課堂內短時段的訓練。
如鏈接失效,請識別上圖二維碼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