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垣城中菜花黃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垣城,位於現在的河北省肅寧縣窩北鎮。

《史記:趙世家》記載:“秦圍邯鄲。武垣令傅豹、王容、蘇射率燕眾反燕地。”武垣縣最早為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設置,武垣城則扼守著燕趙邊界。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前300年)趙國向北擴張,佔領了武垣。長平之戰,趙括誤國,趙國一敗塗地。秦國一方面兵臨邯鄲城下,一方面鼓動燕國出兵,與秦軍形成東西夾攻之勢。燕武成王終於經不住蠱惑,趁機策反了武垣令傅豹,佔領了河間一帶,並在武垣集結兵力,從背後插了趙國一刀,這就是《史記》記載的傅豹“率眾返燕”的故事。當然,只過了二十三年,武垣又被秦國收入囊中。秦雖然統一了六國,但是,武垣被折騰的歷史遠未結束。王莽稱帝時改武垣為“垣翰亭”。東晉時,武垣一度稱集寧縣。隋煬帝大業初年,已有千年歷史的武垣縣治遷至趙都軍城(即今河間市區),又因該城位於沙(子牙河)唐(古寇水)兩河之間,武垣縣改名河間縣。縣治遷走,致使武垣城從唐後期開始蕭條。到北宋時期為了抵禦遼國的侵略,要求邊關要道必須築城,保留著城牆的武垣,自然是不二之選。於是,武垣再次擔當起守邊的重任。北宋慶曆八年(1048年)設置高陽關路,治所在瀛州(今河間),抗遼名將楊六郎擔任高陽關副都部署,負責指揮今天河北一帶的抗遼鬥爭,所以當地許多關於楊六郎的傳說並非空穴來風。

清明節剛過,雖然還不能脫去外套,但已楊柳吹面風不寒,我慕名來到武垣城。歷經2500多年,這座戰國時期即有的古老城池,剩下的只有斷壁殘垣。外城的北牆現存1400多米,西牆現存970米,東牆只剩了400米,南牆已蕩然無存。內城只剩160米西牆和100米北牆。放眼望去,秒懂了什麼叫風雨滄桑。

雖然歷史早已遠去,但站在武垣城遺址,耳邊似乎響起車轔轔馬蕭蕭、兵戎相見血腥廝殺的吶喊聲。

其實,武垣城也曾經有過溫柔曼妙的故事。據說,漢武帝就是在這裡遇見了讓他一見傾心的姑娘趙婕妤。太始三年(前94年)趙婕妤生下劉弗陵,進封夫人。因為她居住在甘泉宮的宮殿被命名為鉤弋宮,世人便稱其為鉤弋夫人。但鉤弋夫人的結局卻是典型的紅顏薄命。她為漢武帝生了兒子,本是大功一件,兒子被立為太子之後,武帝鑑於大漢開國以來屢屢出現太后干政的教訓,於是痛下決心,立子殺母。據傳說,鉤弋夫人被漢武帝賜死後,安葬在雲陵,屍體不僅不臭,而且香氣飄到十多里外。兒子漢昭帝即位後,重新安葬母親,發現棺材是空的,沒有屍體,僅留下一雙絲織的鞋子。當初這一傳說的本意,是鉤弋夫人成仙得道,飛昇去了。但肅寧人賦予它另外一個結局:鉤弋夫人悄悄潛回了老家,最後終老武垣。且不去考證這一說法的真偽,它充分說明肅寧人直至今天依舊對鉤弋夫人心心念念。她甚至滲透進肅寧的地域文化,比如當地有一句歇後語,叫做“漢武帝到武垣——得意(弋)而歸”。

考古工作者在武垣城遺址發現了厚達3米的文化層。其中疊壓的、積澱的不僅有久遠的生活遺蹟,還有歷史的見證。西漢開始,在今天河北省的滄州、衡水一帶,形成了一個儒家文化的傳播中心,而最早的倡導者之一,便是漢武帝的異母哥哥獻王劉德。為研習儒學,劉德主持建造了日華宮和君子館,君子館即是儒家典籍的研究者和講授者、經學大師毛萇授課的地方,這些都沒有爭議。有爭議的是,日華宮和君子館到底建在哪。其中一說,君子館建在武垣城內。因為建造君子館的時候,那些磚不僅是特意燒製的,而且每一塊磚上都刻有“君子”二字。正因如此,君子館磚受到收藏界的追捧。武垣說的證據之一,就是武垣遺址曾經出土君子館磚,並被清朝以來的諸多著名收藏家重金收購,其中包括魯迅先生。魯迅日記在1924年9月10日記載:“十日晴。齊壽山為從肅寧人家覓得‘君子’磚一塊,闕角不損字,未定直,姑持歸,於下午打數本。”

以我的學識,不能夠也不想為這些事情的爭議下結論,但走在武垣城的遺址上,顯示它厚重歷史的碎磚和瓦礫觸目皆是。窩北鎮黨委書記隨便從地上撿起一塊不足一寸大小的瓦片,拭去泥土,拿給我看:這是典型的漢瓦。當地村支部書記則用遺憾的口吻說:退回幾十年,輕輕鬆鬆就可以挖出完整的磚瓦,甚至銅錢。可惜前些年人們燒磚也來這取土,墊宅基地也來這取土,毀得太厲害了。現在,人們知道這是文物、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誰敢再動一鍁土,不用政府管,老百姓看見了就不幹。

城牆雖然殘破,讓我們感慨歲月無情的同時,也慶幸歷史有情,給我們留下了這些遺址,讓我們對於戰國的紛爭不再只是想象。

我凝望著那一小段內城的城牆遺蹟,上面長滿了茂盛的酸棗樹,尚且嫩黃的樹葉一派生機。窩北鎮黨委書記說,那是城牆上固有的酸棗樹,一千多年了,沒有人管理過,沒有人嫁接過,絕對是最原始的酸棗。我肅然起敬,那高出地面的城牆遺址,乾燥貧瘠,那些酸棗居然在上面生長了上千年,就像我們這一方百姓,像我們的父母以及祖輩,經歷了那麼多戰亂和災難,卻頑強地活下來了,而且活到了這美好的新時代。

遺址內種滿了油菜。當地村支部書記說,近幾年周邊遊興起,許多人來看武垣城遺址。為了促進旅遊業發展,種了這些油菜。每到節假日,遊客很多。因為這是鉤弋夫人的故里,女孩子們都穿上漢服來拍照,那景象非常熱鬧,非常好看。

正是油菜開花的季節,武垣城遺址內遍地金黃。我彷彿看到進宮之前的鉤弋夫人,那天真爛漫的少女,在鮮豔的油菜花叢中翩翩起舞。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