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杭州!

杭州!杭州!

1127年,徽、欽二帝被金國擄去,北宋滅亡,

康王趙構被擁立為帝,建立南宋。

新皇帝找到了,行在(都城)選哪兒呢?

起初,南宋君臣覺得江寧(今南京)是六朝古都,

都城界的老牌選手,非常合適。

然而,再定睛一看,金兵攻勢實在猛烈,

其時已經攻破揚州,直逼江南。

大家繼續往南看,最終,

公認定都之首選是——杭州。

杭州,地處長江後方,安全!

浙西一帶水網交錯,地形複雜,安全!

杭州還連接著一條隋朝開鑿的京杭大運河,有錢!

占城稻推廣成功,絲綢業如火如荼,吃穿不愁!

1138年,

南宋朝廷正式搬到臨安(今杭州),

開啟了休閒的安居生活。

書《疑案裡的中國史2》上市

抽絲剝繭求真相,今日4.8折,歡迎

👇

01.邂逅

九百年前的這場鉅變,

翻湧一個王朝的盛衰,

恰似氣勢如虹的錢塘江大潮。

杭州,便位於錢塘江入海口。

那個面向東海的喇叭形缺口的頂點處,是杭州城,

而這個喇叭形的海灣叫杭州灣。

可點擊放大觀看杭州灣位置。地圖: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圖。圖源:自然資源部。2021年4月9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杭州部分行政區劃優化調整。此次調整後,杭州市下轄10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分別為: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蕭山區、餘杭區、臨平區、錢塘區、富陽區、臨安區、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總體建制數不變。

杭州“水居江海之會,陸介兩浙之間”,

兼得平原與山區之利,也兼得山水之利。

一水西來,兩岸山列屏障,湖泊周遭群山環繞。

“亂峰圍繞水平鋪”的西湖

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富春江,

正因此造就。

杭州的山相較於杭州的水來說,

倒顯得格外寂寂無名。

沒有聽過天目山的人,

極有可能早已耳聞西湖、千島湖、

富春江和錢塘江的鼎鼎大名。

杭州的山,

似乎生來就是為映襯杭州的一汪碧水與一脈清流。

山水相依,空靈澄淨,這就是杭州的自然氣質。

杭州有湖泊,

有江河,有運河,有溼地,

氤氳的水汽終年籠罩著整個杭州。

向左滑動查看圖片。左至右:1.富春江(圖蟲創意)|2.天目山(圖蟲創意)|3.千島湖(攝圖網)

杭州,就像行走在雨巷中,

擦肩而過的一位結著丁香般愁怨的姑娘。

一見,從此夢魂縈繞。

都道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杭州之美集於西湖,

西湖正如丁香姑娘的秋水雙目,

而西湖之美,更因西湖十景聲名遠播。

西湖的春夏秋冬景緻各異,

晴雨霧雪亦各有韻致。

有人打趣,晴西湖不如雨西湖,

是以稍施潑墨,山色空濛雨亦奇。

↑點擊播放視頻↑

收藏!杭州西湖24張限定美圖

自古以來,杭州與西湖密不可分,

城市發展幾乎都圍繞著西湖進行。

到如今,杭州與西湖依舊恪守著天人合一理念,

城市建築和自然山水融為一體。

然而,迷倒宋高宗趙構的不是西湖,

而是距離西湖不到5公里的西溪。

千年前的趙構一看到西溪,

就深為楊柳依依、蘆花點點的西溪景緻絕倒,

立即決定要在西溪建皇宮。

只是當時能在溼地裡建皇宮的人還沒有出生呢,

而且皇宮建在溼地裡,這是要大家坐船上朝麼?

於是,被勸止的趙構

只得戀戀不捨地說了一句“西溪且留下”。

西溪溼地。圖源:圖蟲創意

西溪一直留著,

不光為趙構,也為了杭州城。

杭州城西的西溪,屬於罕見的城中次生溼地,

河港、池塘、湖潭、沼澤等水域佔總面積的70%,

六條河流縱橫交匯,

隨時為杭州提供水源、改善氣候,

默默擔當“杭州之腎”。

由於空氣質量相比於城中的好太多,

以至於城西成了人們趨之若鶩的養老首選地。

在馮小剛執導的電影《非誠勿擾》中,

就有西溪的鏡頭。葛優坐在西溪遊船裡抿著龍井茶,

旁邊的售樓小姐給他講到趙構“西溪且留下”的典故時,

葛優滿臉得意地說:

“宋高宗老趙想留下,可是他沒錢,只能留下一句話。

我可是帶著錢來的,要是看上你們的房子,

留下的可就是人生了。”

西溪與遊船。圖源:圖蟲創意

02.休閒之都

宋代林升有一首流傳甚廣的詩: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是“六大古都”之一,

自秦漢時期創立錢唐縣以來已經有兩千多歲了,

做過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

卻又深深隱藏其古都氣象。

南宋的遺韻,

更多在於其留下的繁華靡麗的生活方式和趣味。

這種生活方式和趣味留在每一個杭州人的骨子裡,

無論雅俗,無論貧富,

構成了杭州無與倫比的休閒氛圍。

上至下:1.杭州龍井茶種植園 | 2.龍井村的龍井農田 | 3.採茶。圖源:圖蟲創意

微風和煦的日子,漫步在西湖邊,

行行復停停,擇一茶室品一杯香茗,

大概更能意會到杭州“東方休閒之都”美譽的由來。

杭州是一個茶樓林立的地方,

但和成都人在茶館裡大擺龍門陣的架勢不同,

杭州人喝茶講究的是品茗臨佳境。

杭州的湖邊山間,曲徑通幽處散落著不少茶室。

春日,杭州人在新茶滿山的茶園喝茶;

秋日,杭州人在十里飄香的桂花樹下喝茶。

喝茶消閒早已成為杭州人的日常內容,

悠長的茶味也只有在那種風雅精緻的休閒氛圍裡,

方顯得意味深長。


1953年杭州茶館經營許可證。圖源:圖蟲創意

杭州作為“茶都”,大概要從南宋開始。

陸游寫過這樣一句詩,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將千年前的杭州飲茶風俗再現於世人眼前。

唐代陸羽還一度隱居在餘杭徑山,

汲水烹茗,撰寫《茶經》。

後來到徑山求學的日本高僧將徑山茶帶回了日本,

促進了日本茶道的興起。

西湖龍井則將茶文化推到了頂峰,

2011年,“西湖水、龍井茶”

被一起載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耐人尋味的是,杭州出產的都是綠茶,

正如杭州丁香姑娘般的氣質一般。

蘇軾曾雲“欲把西湖比西子”,

又說“從來佳茗似佳人”,

西湖如美人,佳茗亦如美人。

西湖龍井更是有“綠茶皇后”的美譽。

西湖龍井。圖源:圖蟲創意

對於杭州人來說,

品茗賞花通常是不可分割的一樁人間美事。

每年四五月份是杭州百花盛開的季節,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花朝節應時而生。

杭州的花朝節通常都在西溪溼地啟幕,

持續整月有餘,期間整個會場鮮花開遍,花映綠堤。

花叢中穿梭著古裝打扮的少女,

她們種花、賞花、遊園,再現花神降世。

更有造型奇異、炫彩奪目的花車遊行,

杭州市民熱情互動,足以彰顯杭州人對賞花的偏好。

杭州靈隱寺。圖源:圖蟲創意

杭州有一個故事,

說吳越國王錢鏐的王妃每年春季必回家鄉,

有一次歸寧多日未歸,他甚是想念,

去信道:“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這種“緩緩歸”的精神,至今仍留在杭州人的血液中。

九溪十八澗的一個亭子裡有一副對聯:

“小住為佳,且吃了趙州茶去;

曰歸可緩,試同歌陌上花來”,

說的正是這個典故。

除了春季花朝節的花,

杭州夏秋冬三季尚有荷花、桂花和梅花最值妙賞。

夏日西湖上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冬日孤山上“梅妻鶴子”林和靖所珍視的臘梅,

都為人心醉。

靈隱寺的梅花與和尚。圖源:圖蟲創意

03.人間煙火氣

大詩人白居易曾日夜唸叨著杭州的神仙日子。

他人在洛陽,心在杭州:

“江南憶,最是憶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遊!”

白居易50歲那年,幾經貶謫,來到杭州任刺史。

本打算“且向錢塘湖上去,冷醉閒臥二三年”,

然而,白居易玩歸玩,也做出斐然的政績。

在唐以前,西湖是一片在海潮中進退不定的海域,

白居易最終讓西湖在他手下成了形,

更是對“西湖”這個名稱進行了正式命名。

西湖蘇堤。圖源:圖蟲創意

茶葉和絲綢並稱杭州的兩張名片,

杭州又有“絲綢之府”的美譽。

白居易非常喜歡本地的絲綢,

在他寫的詩中有一句

“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其中的“柿蒂”就是當時杭州盛行的柿蒂紋花綾。

至於“絲綢之府”的得來,

要歸功於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的暢通,

杭州的各類紡織品遠銷海外各國,

被讚歎為“東方藝術之花”。

旅行家馬可波羅也曾到過杭州,

他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寫道:

“杭州當地人總是渾身綾絹,遍體錦繡。”

不難看出其中的羨慕之情。

到杭州旅遊的人們也直言:

“千里迢迢來杭州,半為西湖半為綢。”

杭州中國絲綢博物館。圖源:圖蟲創意

白居易在杭州當了一任地方官,

蘇軾做了兩任,

他對杭州之愛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蘇軾自稱前世“本杭人”,

讚歎“故鄉無此好湖山”“老死欲葬杭與蘇”,

以詩人和地方官的雙重身份參與了西湖的“創作”,

築蘇堤,建三塔,

留下西湖第一名詩《飲湖上初晴後雨》,

以及名菜東坡肉。


東坡肉。蘇軾在《豬肉頌》中提到的具體做法,是將豬肉刮洗乾淨,在鍋中放少許水,燃上柴木、雜草,以小火慢燉。後來,蘇軾把自己做的豬肉分給當地百姓吃,百姓讚不絕口,把這個肉叫做“東坡肉”。圖源:圖蟲創意

除了東坡肉,西湖醋魚也是杭州無人不知的名菜,

據說是“宋嫂”創造了西湖醋魚,

“叔嫂傳珍”的佳話也廣為流傳。

據說,蘇軾和他的好朋友佛印也很喜歡西湖醋魚,

甚至為此進行過幾次言語交鋒。

某日,蘇軾在書房正欲享用西湖醋魚時,

佛印來訪,蘇軾連忙把魚放置書架上。

佛印進來後發現了書架上的魚,

於是假意向蘇軾請教:

“大學士姓蘇(蘇),這個字有幾種寫法呢?”

蘇字的繁體字裡含有魚,佛印故意顛倒字的結構,

把魚放到了草字頭上面。

蘇軾慌忙糾正:“錯了錯了,魚怎麼能在草上呢!”

佛印哈哈大笑:

“大人把魚放於書上,我為何不能放在草上?”

蘇軾無奈,只好取下西湖醋魚,二人分食了。

西湖醋魚。圖源:圖蟲創意

有個出家人同佛印一樣不避酒肉,

卻深入杭州人心,他就是濟公。

相傳,濟公在靈隱寺出家,

他的故事家喻戶曉,靈隱寺也一併聲名遠揚。

靈隱寺是杭州最大、最有名氣的禪寺,

始建於公元326年。

當時,印度僧人慧理雲遊到了杭州,

見到這片山嶺雲霧繚繞,好似“仙靈所隱”,

就在這裡建寺,取名靈隱。

靈隱寺前的石山名叫飛來峰,

傳說這座山峰不但是飛來的,

飛來的時候還幫濟公“搶”了人家的媳婦。

飛來峰不但有自己的傳奇故事,

山上奇石奇洞也有很多軼事。

蘇軾也都說了,“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

靈隱寺航拍。圖源:圖蟲創意

除了靈隱寺,有書記載,

老杭州有大大小小寺廟約500多座。

過去老杭州人還有燒“八寺香”的習俗。

每年的四月初八,大夥帶好香紙,

到昭慶寺、鳳林寺、靈隱寺、淨慈寺、

海潮寺、定慧寺、大佛寺、清漣寺去燒香,

這叫燒外八寺香。

等到臘月初八,再去其他八寺,燒裡八寺香。

04.愛情之都

自古鐘靈毓秀的地方,

不僅催生人傑,也催生種種動人婉轉的愛情故事。

杭州更是憑藉其風月無邊、柔情萬丈

而被網友評為中國最適合度蜜月的城市,

以及最適合情侶攜手同遊的城市。

花柳繁華地的杭州有三座情人橋,

與三個愛情傳奇緊密相連。

斷橋是白娘子與許仙相遇的地方,

梁祝曾在長橋“十八相送”,

西泠橋邊有蘇小小的芳冢。


杭州西湖蘇小小之墓。圖源:圖蟲創意

其實杭州作為愛情之都,與傳說無關,

但與風月有關,換言之,

正是杭州的風花雪月孕育了這些傳奇。

杭州西湖邊線有主題公交,

公交車上裝飾張貼著許仙與白娘子的浪漫傳奇,

車從雷峰塔旁開過,見雷峰夕照,仿若隔世。

《白蛇傳》是一個人妖相愛的美麗傳說,

其中斷橋借傘、盜仙草、

水漫金山寺、永鎮雷峰塔、祭塔等情節,

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

而斷橋和雷峰塔也成了西湖邊最經典的景點。

瀟瀟春雨中,驛外斷橋邊,

挑著傘的人兒你來我往,

千百年來無數個相似又各異的風月故事

正在輪番上演……


雷峰夕照。圖源:圖蟲創意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據說發生在東晉,

草橋結拜、同窗共讀、十八相送、

樓臺會、化蝶等情節婦孺皆知,

而梁祝的共讀處,據說就是杭州的萬松書院。

萬松書院在萬松嶺下,

“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民間關於“十八相送”有諸多版本,

一說梁山伯送別祝英臺,順鳳凰路下萬松嶺,

一送就是十八里,直到城東的錢塘江邊。

一說梁山伯把祝英臺送到了西湖邊的長橋,

二人難捨難分,在不長的橋上走了十八個來回。

杭州人打趣說:“斷橋不斷,孤山不孤,長橋不長。”

這座不長的橋,因為梁祝的十八個來回,

被杭州人稱作“長橋”。

萬松書院航拍。圖源:圖蟲創意

白娘子和梁祝故事都是悲情而悽美的,

南朝齊的蘇小小卻灑脫無比。

這個妓女出身的奇女子的所作所為,

構成了與中國正統人格的奇特對峙,

歷代文人對她的熱情之高,罕有匹敵者,

這一點從她墓上的十二副楹聯中即可見一斑。

就連白居易也說他是蘇小小的欽慕者:

“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

蘇小小對西湖山水的熱愛

可與白居易、蘇軾這樣的風流太守相媲美。

西泠橋雪景,遠處為保俶塔。圖源:圖蟲創意

相傳,她短短十九載的一生中有個願望:

“生在西泠,死在西泠,

葬在西泠,不負一生愛好山水”,最後都實現了。

後來,她曾資助過的窮書生鮑仁功成名就,

在西泠橋頭為她築墓,

親筆題書“錢塘蘇小小之墓”的墓碑文,

又在墓上築起“慕才亭”。

她成為了千百年來中國文人的共同情人,

也讓杭州這個愛情之都,不僅僅是悲情悽美的形象。

05.華貴的天城

八百年前,宋高宗趙構與他的臣子們,

選擇在杭州建都,將其升為臨安府,

原本只是瞧上了杭州的閒適,

只打算臨時安頓,根本沒考慮久居。

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

南宋帝王在鳳凰山山麓一宅就是一百多年。

南宋定都給杭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杭州也深刻影響了中華文化和文明進程。

存在150多年的南宋覆滅之際,

馬可波羅來到臨安,

驚歎其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

此後,作為浙江省會的杭州,不曾辜負這一名號。


上:浙江大學校門 | 下:浙江大學求是大講堂。圖源:攝圖網

時至今日,山水城相依,

在杭州共繪詩畫長卷。

站在杭州靈隱寺後的北高峰俯瞰,

遠景的城市高樓林立,資本富裕,

近景的佛國寺塔密佈,文脈不絕。

遠遠望去,雷峰塔和保俶塔矗立在西湖岸邊,

在這個繁華都會,

歷史與詩意融入了生活。

杭州甚至重新定義了人們的生活。

據統計,杭州集聚中國超1/3的電商平臺,

近年,數字經濟對杭州GDP增長貢獻率

保持在50%以上。


杭州國際博覽中心G20峰會主會場。圖源:攝圖網


同時,杭州古典華麗的外表,

似乎也提醒著在杭州奮鬥的人們,

除了關注互聯網、電商等新興行業的蓬勃發展,

也應該去邂逅古都最初的浪漫,

擁抱生活原本的美好。

千古風流早已飄散於歷史長河中,

杭州卻長居於世人的桃花源夢,

一見,從此夢魂縈繞。

航拍杭州。圖源:圖蟲創意

參考文獻:

馬達:《杭州城事繪》,青島出版社,2017

《城市名片》叢書編寫組:《休閒之都·杭州》,中國旅遊出版社,2006

鍾毓龍編著、鍾肇恆增補:《說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

創作團隊

撰文:九歌

圖片:圖蟲創意、攝圖網授權

視頻素材:圖蟲創意、攝圖網授權



  16

👇


書《疑案裡的中國史2》上市

抽絲剝繭求真相,今日4.8折,歡迎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