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便攜馬桶的極限在哪裡?
——某網友
兜裡能放個“廁所”!你們敢信嗎?日本真的就發明出了這麼一個“口袋廁所”,小到只有手掌大小!
但打開來一看……這,不就是一個垃圾袋嗎?試問:那確定還有設計的必要嗎?
但深入研究,會發現它不僅僅只有一個塑料袋那麼簡單,它一共含有四樣東西。
有一個可以容納1000ml的袋子,還有促凝劑、除臭劑以及防臭袋,除了袋子之外,這些工具都是用來防異味的,另外還有洗手液。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使用呢?
很簡單,使用的時候需要先找一個馬桶支架套上袋子,如果沒有這種支架,就把袋子放在地上攤開,當一個蹲便使用。
然後把除臭劑等材料扔進袋子。
最後再把袋子收起來,放進除臭袋裡。
當然還有最後的洗手工作。
據說這個便攜口袋廁所設計出來,被稱為“全世界最小的便攜式馬桶”!
但網友的反應是:屁用沒有!
有沒有設計的更好的便攜廁所?
如果說“最小“最方便”的馬桶,日站君的印象裡還有一個,是佐藤大的“便攜廁所”。
這個便攜廁所最大的優勢也是輕便、容易拆卸和攜帶!
它雖然由6部分組成:四根鋁管、一個C型座墊、一個帳篷、紙巾、垃圾袋以及凝結劑,但總的加起來也不大,完全可以放進手提包內。
使用起來也很方便,只要在C型座墊下面插入四根鋁管,就可以就地使用啦。
那麼小夥伴肯定要問了,誰會大白天隨處可以找到四根鋁管啊?所以,如果把鋁管替換成四個礦泉水瓶(裝滿水或沙子)也完全可以。
然後再套上一個垃圾袋,一個迷你廁所就完成了~
當然,光天化日之下解決這事確實有點難,所以這個便攜廁所還有另外一處細節設計。
C型座墊上有個小孔,可以插入鋁管,再把撐開的雨傘固定在鋁管上。
最後套上帳篷就完工了。
而且為了讓每一個工序都能充分利用,帳篷是用尼龍布料做的,平時還可以當斗篷穿。
而灰色的手提袋用防水材料製成。除了裝迷你廁所的零部件,還能用作水袋,最多可以裝16升水。
這樣看下來,佐藤大的這個“便攜廁所”不僅解決了椅子問題,還解決了隱私問題,可以說是2.0版本的“便攜廁所”了。
災難面前,設計師能做什麼?
看起來是不是很搞笑?或者是很荒謬?
其實這些“便攜廁所”的設計,都是為了地震、颱風等惡劣天氣下,那些緊急生活條件下,設計師們做出的小設計。
所以在一些災難面前,設計師也會思考,他們會做些什麼?
· 佐藤大——緊急“充電寶” ·
還是佐藤大!他除了便攜廁所,還為緊急生活狀態下,設計了一個充電寶。
其內置有5000mAh/3.7V的鋰電池,主要是為了給手機供電。
使用起來也很簡單,將發電杆拉出來使其彎曲成 L 形,用手輕鬆擺動和旋轉就能進行發電, 產生的電量就會儲存在電池中。
不用的時候,就可以變成桌面上的置物架。
· 能救命的“金箍棒” ·
除此之外,佐藤大的另一個設計——能救命的“金箍棒”。
這是一根長約半米的鋁管,直徑只有不到5CM,但其實裡面藏著有5樣急救應援寶貝。
首先是災難來臨必備的手電筒,這不必多說了,一定是自然災害最需要的物品之一。
除了照明功能,它還能伸縮變成一臺小檯燈。
然後第二件“寶物”是雨衣,災後變化多端的天氣就可以穿上它及時應對。
第三個則是個可手搖發電的無線電收音機。可以通過收音機取得一些外界的消息。
而手搖產生的多餘電力,會儲存在內置的蓄電池中。
收音機內還藏有 USB 接口,可為手機和手電筒充電。
第四個則是一個水杯,裡裝有一包錫紙袋飲用水。
最後一個是綜合物品盒,內部包含剪刀、膠布、創可貼和一些藥品。
此外,在金屬管的蓋子內側,設計師還放入了一個口哨,方便使用者在求生時使用。
不得不說,佐藤大的這一套設計,每個細節上考慮得都很周到,災難來臨之前,可以直接帶著這根“金箍棒”衝出家門。
· 辦公室防災系統 ·
除了家中必備的防災物品,コクヨ株式會社的設計師們,設計出了這款【オフィス防災備蓄システム】(辦公室防災儲備系統)。
它通過非常簡單的顏色視覺區分,將救急用品、毛巾、水、照明用品,食品、垃圾袋、簡易廁所明確分類,通過不同的大小將一套用品,收納至一個儲存櫃中。
· 坂茂紙板房 ·
另一個大師坂茂的作品,因為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後,災民被安排到體育館等大型公共場所避難,長時間生活在集體避難所、缺乏隱私,導致災民精神極度緊張。
於是坂茂用紙管搭建了很多4×4米的單元隔間,並用白帆布作為隔斷,讓每個家庭得到一點隱私和自由:“有了小隔間後,女人們就可以每天換衣服,並給嬰兒哺乳了。”
重要的是小隔間的製作非常簡便,只需4個志願者幫忙,10分鐘左右便能完成,製作一個大約花費2.5萬日元(約合2000人民幣)。
之後,坂茂和他的志願者團隊在日本栃木縣的多個城市建造了400多個小隔間,極大改善當地災民的避難條件。
· 便攜洗衣機 ·
最後一款“便攜式洗衣機”,顧名思義你可以直接在袋子裡洗。
使用起來也相當方便,在袋子裡先加水,再加洗衣液:
然後把衣服扔裡面,可以再浸泡一下。
再用手搓或者按壓。
最後再加清水重複沖洗。
總結下來,是很方便,但多數人還是擔心洗不乾淨。不過只是應應急的話,還是可以考慮一下的。
好設計的前提是實用
大家發現了嗎?日本因為位置、地形、地質、氣象條件等原因,常常會發生震、海嘯、火山噴發、颱風、大雨等自然災害,所以在日本“如何應對這些災難”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因此衍生出的“應急災難設計”也就非常的具有參考性,從大師級別的坂茂“地震紙板房”到各個小有名氣的設計師設計的“便攜廁所”,我們能看到的是“設計師,在災難面前可以做什麼”。
但看過很多“應急災難設計”之後,網友們也詬病有些設計譁眾取寵,並沒有真正的考慮到使用者的需求,並呼籲好設計的前提還得是實用。
那麼各位同學們,你們周圍有沒有這類應急的設計產品呢?評論區分享一下~
圖片素材:
微博#日本公司製造世界上最小的便攜式馬桶#
部分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