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陽明臟獨至,是陽氣重併也。當瀉陽補陰,取之下俞。”——《黃帝內經·經脈別論》
第一個是“陽明髒獨至”,指的是陽明經脈偏盛,這裡獨至指的是偏盛的意思。也就是陽明經脈偏盛,是陽氣重病也。(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古代醫家在這裡略微有所爭議。按照一般的認知就是兩陽合於前,故曰陽明,也就是陽明之獨至是太少同並於陽明,陽盛故陰虛。太少就是太陽和少陽這兩個陽經重合,與陽明經相併在一起,這樣陽明經就非常盛。陽明經一盛就陰虛,陽盛則陰虛,陰是哪個陰呢?我們一會兒會講到。在這種情況下是太陽、少陽之氣,趨行於陽明,因此陽明之脈的氣是獨盛的。這種情況下當瀉陽補陰,瀉足陽明胃經,補足太陰脾經。這一段所講的補和瀉,重點是補下俞穴,指的就是井滎輸經合五輸穴當中的輸穴。
我們之前也講過了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洩。這就是《黃帝內經·素問·九針十二原》裡邊講的五輸穴,也是井滎輸經合這五個特定穴,都在四肢末端。井穴一般的是在離身體最遠的地方,也就是在手指尖附近的位置。滎再往上一些。輸大概是在手腕、踝關節周圍。經穴也是在這個周圍。合穴就在手腕和腳踝再往上。我們非常熟悉的足三里,還有陰陵泉、委中、尺澤、陽陵泉、曲池,這些穴都是合穴,都在肘、膝關節及以下的位置,所以叫做五輸穴。
《黃帝內經》講叫做“當瀉陽補陰,取之下俞”,講的也是取一個陰經一個陽經相應的位置,取五輸穴的位置。在這裡就會知道,這個地方的五輸穴指的是什麼呢?陽經指的是足陽明胃經的輸穴,是陷谷穴這個位置。足太陰脾經的輸穴是太白穴。要是對針灸不太瞭解的話都不知道這兩個穴位的位置。陷谷穴屬於足陽明胃經,陷就是下陷的意思,谷就山谷的意思,指體表比較大的凹陷。穴位是在趾骨間隙中。經氣從上而下,因此叫做陷。(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這個穴位主治面部浮腫、腸鳴、腹瀉、足部腫痛、足腿無力、下肢癱瘓、足扭傷、目赤腫痛、結膜炎等等。
《黃帝內經》講在用瀉法來處置這個穴位。瀉法就是提插捻轉的比較重。提插捻轉比較重屬於瀉法,提插捻轉比較輕屬於補法。針刺的手法以後會在相應的篇章詳細的跟大家講解。不僅是手法,還有迎這個經氣是補,順著經氣還是瀉,這方面迎和隨是順是逆,這裡都講究補瀉。還有就是進針的比較重,出針的時候輕,這時候也是提倡補瀉。還有個別的手法,有燒山火、透天涼,這些以後在專門的手法裡邊會跟大家講解。但是我們現在學《黃帝內經》從中醫學的角度把人體生理、病理整個體系以及生命的完整的這樣一個完備的認識,主要是建立起這樣一個非常系統的認識。系統的認知我們建立了之後,剩下的就好辦了,系統的認知建立不起來,這剩下的就不好辦,就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出現一些誤解。
我們剛才講了用瀉的手法,具體位置在哪裡?按照標準定位,陷谷是在足背在第二、三趾骨結合部的前方凹陷處,這就是陷谷穴的具體定位。如果瀉足陽明胃經的陷谷穴,我們還要補哪裡呢?補足太陰經的太白穴。太白穴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是足太陰脾經的原穴,滎屬土,太就盛大的意思,白就是白色的意思。這個穴在大趾白肉際上,而且這個地方的白際非常寬闊,因此叫做太白。主治胃痛、胃炎、腸胃炎、胃痙攣、嘔吐惡逆、消化不良、腸鳴腹瀉,還有一些就是脾胃系統的疾病,同時也治療一些體重節痛、水腫、骨節的痠痛、關節的腫脹、膝關節、踝關節的疼痛,甚至他還能治痔漏、呃逆、萎證、腰疼、下肢麻痺等等這些疾病。
有很多人說,彭博士現在講到針灸學,講一個穴位就能治這麼多病,那我們簡單記幾個穴位,豈不渾身的病都能治好了?(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其實這地方我們要知道,穴位跟藥是一樣的,比如健脾的藥有十幾種,黃芪、黨參、白朮、茯苓、甘草,這些藥都健脾,你臨床上用哪個,不用哪個,就得考慮了,穴位也是一樣的,有很多穴位,主治功能非常多,我們在臨床上具體用哪個穴配哪個穴,這時候就需要辨證。這就是中醫的思路,用辨證的方法來選定穴位,藥方都要用辨證這個思路。具體的定位是在足內側緣,第一蹠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的凹陷處。
講到這裡我突然想到現在好多痛風病的疼痛部位也是在這個地方,赤是皮膚的顏色,白是腳底的顏色。我們這手掌伸出來之後也有赤白肉際,手心偏紅,皮膚偏黃的,也就是白的,這個叫赤白肉際。腳也是這樣,就是腳心和腳背皮膚交界的地方。腳心皮膚特別光滑,腳背的皮膚就沒有那麼光滑,皮膚長得不一樣,所以就在這個交界線的位置,我們中醫學把它叫做赤白肉際。太白穴這個位置恰恰就是很多痛風病疼痛的部位,也有的人是踝關節疼,也有的人是膝關節疼,但是絕大多數就是太白穴這個位置紅腫熱痛。這個穴正好就在太白穴周圍疼,太白穴又是脾經的原穴,同時又是五輸穴當中的輸穴,五行又屬土。如果按照經絡學的辨證的話那就知道這是脾經所過的位置,治療痛風的時候重點是健脾,健脾的同時要去溼。(未完待續)
學了彭鑫博士今天講的課程之後,相信您對《黃帝內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後做一個答題互動,測一下您的學習成果。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