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冬季膏方巧進補,來年開春能打虎!”膏方,作為中醫傳統劑型,在預防保健、營養滋補、疾病治療、病後康復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膏方歸根結底是藥不是食物,服用膏方前一定要請有資質的中醫師辨證用藥,調補膏方需要“量身打造”,“千人一方”的成品膏方不可輕信。膏方強調個體化給藥處方,單獨加工製備,因人而異,針對性強。所以,辨識好體質後再服膏方非常關鍵。今日推送介紹適合氣虛體質調養的膏方,請有需要的朋友收好,等到秋冬季節,尤其立冬至來年立春時(膏方服用的最好時間段),視情況按需使用。
編著/盧秉久 鄭佳連
元氣不足,以疲乏無力、氣短、自汗、勞累後加重等氣虛表現為主要特徵。肌肉鬆軟不實、肌張力較差,力量不足。平素語聲低弱,氣短懶言,睏倦嗜睡,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紅,苔稍白膩,舌邊有齒痕,脈弱或細。
性格內向,不喜冒險,常常獨處,對集體活動不甚熱愛。
膏方調理-益氣健脾膏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生炙黃芪各 200g,西洋參 100g,麩炒白朮 150g,麩炒山藥 150g,蓮子 150g,茯苓 150g,白扁豆 100g,當歸 100g,陳皮 200g,白芍 100g,桂枝 100g,麥冬 150g,五味子 150g,防風 100g,炒薏苡仁 200g,大棗 200g,炙甘草 100g,焦三仙各 100g。
圖:薏苡仁
【加減】食慾不佳者加雞內金 200g,汗出較多者加煅牡蠣 250g。
【製備】上藥加水煎煮 3 次,濾汁去渣,合併濾液,放置小火上煎煮蒸發濃縮,逐漸使其成稠膏狀,加入炒制過的紅糖,收膏即成。
【服用】取適量膏滋 10~15g,放入杯中,加開水使之充分溶化後服下;也可用溫熱的黃酒將之調勻後服下;或將膏滋含在口中,慢慢溶化,使其藥效充分發揮。每日 2 次, 服藥時間在早晚飯後半小時。
【氣虛體質的調攝要點】
1.飲食調養
脾主運化,與胃併為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氣虛體質者的飲食調養可選用一些具有健脾益氣作用的食物,如黃豆、白扁豆、大棗、桂圓、雞肉、泥鰍、香菇、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氣作用的食物,如檳榔、生蘿蔔等。
2.起居睡眠
起居宜有規律,平素可適當午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平時要注意保暖,避免勞動或激烈運動時出汗受風;不要過於勞作,以免損傷正氣。
3.體育鍛煉
可做一些柔緩的運動,如在公園、廣場、湖畔、河邊等空氣清新之處散步、打太極拳等,也可自行按摩足三里穴以健脾補氣,不宜猛然進行高負荷的運動以免發生意外,忌用猛力和做長久憋氣的動作,避免不慎耗損元氣。
4.情志調攝
保持愉悅放鬆的心情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5.其他調養
常點按足三里,艾灸足三里、氣海穴;多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多與別人交談、溝通,以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
登場圖書
《養生經典膏方:製備與應用一本通》
本套叢書以“妙用膏方”為主題,重點介紹經典膏方的組成與製備、如何運用膏方養生保健和調治慢性病,以及開膏方的技巧和膏方的應用,特別強調了膏方的製作方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特別適用於醫院膏方節、基層診所、醫館的叢業人員使用。
中醫書院購書鏈接——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養生經典膏方:製備與應用一本通》,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由盧秉久,鄭佳連 ◎ 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為出版社所有版權圖片,請勿盜用。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