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名方快速治癒

慢性咳嗽,名方快速治癒

最近跳水式的降溫,讓感冒咳嗽的人多了不少,加上春季沙塵天氣多發,慢性咳嗽的情況明顯增多。在治療這類疾病上,中藥往往能起到見效快、不反覆的良好效果。今天就為大家一張廣東名醫肖波教授的經驗,看如何不到10劑藥解決數月咳嗽。

案1

李某,女,39歲。

主訴:咳嗽、咳痰1月餘。

現病史:患者1個月前因外感後出現咳嗽、咳痰,經自服抗生素、止咳藥(具體不詳),療效不佳,遂求診。現症見咽癢咳嗽,遇風加劇,咳痰量少,色白黏夾泡沫,咽乾,口乾,納可,二便調,無發熱惡寒,無氣喘哮鳴,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浮弦。

中醫診斷:咳嗽(風痰犯肺)。

西醫診斷:支氣管炎。

治則:祛風化痰,宣肺止咳。

處方:生麻黃6g,杏仁10g,生甘草10g,桔梗10g,紫菀15g,殭蠶6g,荊芥(後下)10g,陳皮10g,前胡15g,川貝母10g,蟬蛻6g,玄參15g,百部10g。5劑,每日1劑,水煎服。

二診:咳嗽減輕,痰稀易咳,咽乾、口乾明顯減輕,舌淡紅,苔薄白,脈弦。前方去玄參加當歸。

處方:生麻黃6g,杏仁10g,生甘草10g,桔梗10g,紫菀15g,殭蠶6g,荊芥(後下)10g,陳皮10g,前胡15g,川貝母10g,蟬蛻6g,當歸10g,百部10g。3劑,每日1劑,水煎服。

服3劑後,諸症皆除。

本案為感染後咳嗽。患者感冒後餘邪未清,風痰戀肺,肺失宣降,上逆作咳,治療上宜祛風化痰,宣肺止咳,故選三拗湯合止嗽散加減。

方中加用川貝母加強潤肺止咳化痰之力;因患者咽乾明顯,故加玄參以清熱利咽;同時加蟬蛻、殭蠶,乃取蟲類藥具有較強搜風剔絡之力,從而使客邪易散,肺氣安寧。

二診時患者咳嗽減輕,痰稀易咳,咽乾、口乾明顯減輕,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病情明顯好轉,熱象減輕,故前方去玄參加當歸以補虛潤肺止咳。本案方證相切,故能速效。

案2

黃某,男,69歲。

主訴:咳嗽、咳痰2月餘。

現病史:患者於2個月前因勞累受涼後出現咳嗽、咳痰,曾經多方中西醫診治,症狀雖有改善,但咳嗽、咳痰遷延不愈,遂慕名前來求診。現症見咽喉作癢,咳嗽,咳白稠痰,量中,納呆,口乾欲飲,眠可,大便溏,小便調,無發熱惡寒,無氣喘哮鳴,舌淡紅,苔白厚,脈弦滑。

中醫診斷:咳嗽(痰濁阻肺)。

西醫診斷:上呼吸道感染。

治則:燥溼化痰,宣肺止咳。

處方:杏仁10g,陳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5g,桔梗10g,蘇子15g,炙麻黃6g,萊菔子10g,白芥子10g,白前10g,枳殼10g,生甘草10g,蒼朮10g,知母10g,浙貝母15g。5劑,每日1劑,水煎服。

二診:服藥5劑後,咽癢、咳嗽減輕,痰量明顯減少,質稀薄,大便成形,仍納差,守上方加減。

處方:蘇子15g,杏仁10g,陳皮10g,茯苓15g,白前10g,桔梗10g,炙麻黃6g,萊菔子10g,白芥子10g,生甘草10g,枳殼10g,法半夏10g,白朮10g,黨參15g。5劑,每日1劑,水煎服。

服藥5劑後,諸症消失。

患者咽喉作癢,咳嗽,咳白稠痰,量中,納呆,口乾欲飲,眠可,大便溏,小便調,舌淡紅,苔白厚,脈弦滑,四診合參,當屬痰濁阻肺,故予麻杏二三湯加味以燥溼化痰,宣肺止咳;因痰黏稠,且口乾欲飲,有熱化之象,故加用二母散以清熱化痰。

二診咽癢、咳嗽減輕,痰量明顯減少,質稀薄,大便成形,仍納差,考慮痰溼之證明顯改善,熱象已清,目前兼有脾虛,故原方去蒼朮、知母、浙貝母,加白朮、黨參以加強健脾之功。本案方證相切,變應及時,故能速效。

名老中醫臨床經驗集

中醫學的生命力在於臨床實踐。本書系統整理了20位粵西地區名醫的學術思想、用藥經驗、臨床體會、治驗病案,通過驗方驗藥與經典案例相結合的形式,幫助我們有效學習名家臨證經驗乾貨——

  

粵西名醫臨證經驗拾遺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以廣東省名中醫、粵西地區名中醫學術思想作為研究對象,遴選出一批臨床經驗豐富的名家,對其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加以歸類整理,本書應運而生。書中記錄了粵西20位中醫名家的臨證經驗。每一位名醫分醫家簡介、臨床特色、方藥體悟、典型案例四部分,使讀者較全面瞭解介紹醫家的學術特點、診療專長、用藥體會、經驗方、典型案例。全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實用性、可讀者較強,是廣大群眾學習中醫的良師益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