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文/溫暖中醫
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
■
夏天是溼氣最重的季節,眼下就到立夏節氣了。
祛溼這件事,古代的先賢大醫們太有經驗了,直到今天有很多方子我們還在使用。
而在這些流傳下來的方子裡,有一個從宋朝開始佔據核心位置的,所謂核心就是說在它之後,衍生出的一些祛溼的方子,多多少少都有它的影子。這個方子叫平胃散,中成藥叫平胃丸。
平胃散是什麼來頭?
它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一部官方醫典,我們來看看被局方收錄的方子都有哪些?二陳湯算一個,還有逍遙散和參苓白朮散,這些方子都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平胃散也不差。
既然是核心,那就不能太複雜,平胃散只有四味中藥,卻能集中力量幹大事。
平胃散:蒼朮12克、厚朴9克、陳皮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蒼朮性質偏燥,中醫講它可以燥溼,如果說茯苓是利溼的代表,蒼朮就是燥溼的典型代表。所謂燥溼,用土壤也好,爐灰也好,把水溼覆蓋的意思。
脾胃屬土,土地有凹陷,水就會向這個地方流去,水往低處流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這時候我們用點蒼朮,把乾燥的土鋪在上面,鋪了一層又一層,直到凹陷的地方恢復平整,再看水溼,早已被蓋在上面的土吸收了,當然也就沒有了氾濫的可能。
不過,蒼朮雖然能把水溼吸收,但水溼帶來的潮溼的氣息,一時半刻還會在空氣中瀰漫,厚朴就派上用場了。厚朴可以溫胃,當溫度開始升高,能把周遭的潮氣蒸發掉。
同時厚朴還是一味氣藥,推動氣機運行,氣行則溼行,假如土地凹陷的面積比較大,凹陷的程度比較深,僅靠蒼朮的力量是不夠的,這時候一定要把氣往下降,抓住溼性趨下的特點,因勢利導往下排溼。
厚朴是厚朴樹的樹皮,樹皮有這樣一個作用,能把葉子製造的養料輸送到根上,可見厚朴的藥性是往下走的。
作為氣藥,厚朴還能解決溼阻氣滯帶來的脹滿問題,當我們感覺肚子脹的時候,通常是因為氣機停滯。
陳皮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取決於和誰搭檔,陳皮和厚朴搭檔,那就幫著厚朴降氣,和蒼朮搭檔,又能幫助蒼朮燥溼,既能輔佐蒼朮,又能輔佐厚朴,是個不可多得的賢臣、能臣。
炙甘草補脾,溼氣的出現歸根結底有脾虛的原因,只不過具體到每一個人,程度有深有淺而已。這裡只用了炙甘草,說明脾胃功能還好,不是特別虛弱。
下面我們來看看婁紹昆先生是如何運用平胃散的。
婁老曾遇一男子,姓林,是復員軍人,這人總感覺肚脹,生冷的油膩的都不敢吃,酒也戒了。還伴有一些其他的症狀,比如晨起口苦、口黏,大便不成形,乏力嗜睡,四肢沉重,舌苔厚膩。
來之前也看過大夫,認為是溼阻氣滯引起的,當時用的方子裡就包含平胃散,但效果卻不怎麼好。婁老就只開平胃散,這人回去喝了一個禮拜,腹脹的毛病沒有了,舌苔也不厚膩了。
我們說中藥配伍講究主次分明,如果把主次搞混了,那些本該唱配角的唱成了主角,喧賓奪主,反而會影響到主角的發揮。所以說並不是藥味越多越好,有時候簡單的方子反倒藥專力猛。
邪氣去除以後虛象就顯露了,乏力的感覺會更加明顯,婁老叫他回去以後服用參苓白朮散健脾祛溼,以健脾為主,重點在恢復脾胃功能,這樣既彌補了正氣的不足,同時又鞏固了療效。
如果有乏力嗜睡,口中黏膩,大便不成形,大便粘馬桶,脘腹脹滿,噯氣反酸,舌苔厚膩等症狀,平胃散效果很好。
吃到什麼程度?當舌苔退到薄薄的一層,舌苔不再厚膩,這就可以了。
如果乏力感加重或者本身脾胃就特別虛弱,還需要用到參苓白朮散或者八珍粉,這就很像接力賽,大家齊心協力衝向終點。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溫暖中醫,原創文章,版權歸溫暖中醫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