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看起來只有60多歲,頭髮烏黑,笑容慈祥的老人就是“國家級名老中醫”、“鼓樓中醫院原院長”陳文伯教授。陳老雖然看起來精神抖擻,十分年輕,但實際今年已經81歲了!
今年81歲的他神采奕奕、思維敏捷、幾十年血壓、血脂、血糖都正常。很多人都好奇,是不是陳教授有什麼養生秘訣?沒錯還真有一個秘方——教你一杯茶降掉“三高”!
中醫不能頭痛醫頭,腳痛了再醫腳!
現在治療很多疾病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不是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很多疾病不能只針對病位用藥,而要尋找它的根源。
比如現在很多人有高血壓和冠心病,每天只想著降壓和通血管,這是一種治標的辦法,而不是治本的辦法,應該從整體和病源來考慮。
國家級名老中醫陳文伯老先生介紹,剛才我們所說的高血壓和冠心病,看似一個和血管有關係,一個和心臟有關係,但是它們的根源都在於“腎”!
這裡給大家推薦“丹參山楂茶”,可以輔助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強心臟的功效,全面調理“三高”問題!
丹參山楂茶
組方:地骨皮、葛根、丹參、山楂、牛蒡各3克。一共有5味藥材,都並不是什麼名貴藥材,在普通藥店全都可以買到,加起來不過幾塊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用法:用熱水在保溫杯沖泡飲用,冬天泡25分鐘,夏天泡20分鐘,能起到安全平穩輔助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每天一劑3杯水,堅持3個月,血壓血脂問題迎刃而解。
第一味藥:地骨皮——糖尿病的剋星
地骨皮是一味很神奇的藥,其實地骨皮就是枸杞樹的根兒。大家對枸杞子很熟悉,都知道枸杞子是治療腎陰虧虛的,地骨皮也有這樣的作用。但它額外還有輔助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可以說是糖尿病的剋星,中醫和西醫研究都證實了這一點!
第二位藥:葛根——高血壓的剋星
葛根是一種常見的中藥,能夠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對於因為高血壓引起的頭痛眩暈,耳鳴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功效。
葛根中富含的黃酮的物質可以擴張腦血管、心臟血管(冠狀動脈)、擴張頸動脈,現在很多腦中風不是腦血管和心臟血管造成的,而是頸動脈瘀阻了,瘀斑了或堵了,一下子腦中風了。因此,葛根的特點,管人體的督脈,解肌透表,有通督脈的作用。
第三味藥:丹參——血栓的剋星
丹參味苦性、微寒;歸心、心包、肝經。丹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活血祛瘀,心腦血管病的都要用到丹參。現代藥理研究,丹參能擴張血管、改善循環障礙,丹參能祛瘀活血、養血安神,對防止血栓有不錯的療效。
第四味藥:山楂——高血脂的剋星
山楂具有降血脂、血壓、強心、抗心律不齊等作用,同時也是健脾開胃、消食化滯、活血化痰的良藥,對胸膈脾滿、疝氣、血淤、閉經等症有很好的療效。此外,山楂內的黃酮類化合物牡荊素。
第五味藥:牛蒡——三高的剋星
牛蒡是一千多年前日本從中國引進。牛蒡具有輔助預防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作用。可輔助降血糖、降血壓、血脂、治療失眠,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效。
看了這麼多,除了上面這5種,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食物都具有藥用價值,但是我們往往會隨手扔掉的,等到生病時,再轉身到醫院買藥吃,實在太浪費!
隨手丟掉救命藥,再到醫院買藥吃!
1、花生皮——補血藥
有個謎語,叫“麻屋子,紅帳子,裡邊養個白胖子”,謎底就是我們平時吃的花生。很多人吃炒花生的時候,習慣把那層“紅帳子”,也就是花生仁外面的紅皮搓掉,只吃仁。其實,這樣的吃法很不好,要知道那層紅皮對人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還是一味中藥呢。
陳文伯說,花生的功效是調和脾胃、補血止血、輔助降壓降脂,其中“補血止血”主要就靠花生仁外那層紅衣,中醫叫“花生衣”。中醫理論認為,“脾統血”,氣虛的人就容易出血,花生紅衣正是因為能夠補脾胃之氣,所以能達到養血止血的效果。
花生衣更是女性的保護神。尤其是處於經期、孕期、產後和哺乳期的女性,失血和消耗營養較多,花生衣能幫助她們養血、補血,應該常吃、多吃。同時,花生紅衣還有生髮、烏髮的效果;還能升高血小板,提高紅白細胞的數量,增強免疫力。
2. 橘子皮——護脾胃
我們平時吃完了橘子,就隨手把皮扔了。其實,您扔的是一味好藥材。把新鮮的橘子皮剪成細條,通風陰乾,一年後就成了陳皮。
陳文伯說,陳皮能理氣,調脾胃。他們家但凡做肉菜,鍋裡都會放點陳皮。吃肉多了,容易滯塞不通,導致腹脹、消化不良,放點陳皮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放了陳皮的肉菜還會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放多少呢?一盤炒牛肉絲,放3-5克就行了。
3. 茄子蒂——去火藥
人們吃茄子的時候,往往把茄蒂切下來扔掉,可在中醫看來,茄蒂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藥材。
陳文伯說,茄子本身是偏寒的食物,茄蒂寒性更大。中醫講,偏寒性的藥材都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像腸風下血,即痔瘡便血,或者牙疼、身上長瘡了,說明體內有火,就可以用茄蒂清熱解毒。
要是感覺上火了,如果家裡正好有新鮮的茄子,可以直接把茄蒂切了放菜裡吃,就能緩解病情。用新鮮的茄蒂和黃連、黃柏或者蓮子心煎湯、沏水喝,可以治口瘡。
4. 分心木——補腎藥
曾有位患尿失禁的女性找陳文伯看病。西醫診斷說,她患的是“膀胱過度活動症”,當腹壓增大的時候,如運動或者大笑,就會尿失禁。
而在中醫看來,尿失禁的根源是腎虛。尿失禁的病人如何補腎呢?陳文伯說,必須用到一味藥:分心木。分心木,就是兩瓣核桃仁之間的那個間隔,也叫核桃擋。它在補腎氣、固腎方面有很好的功效。
5. 橘子核——痛經藥
橘子皮是寶,橘子籽,中醫術語叫“橘核”,藥用價值也很大。陳文伯說,橘核能治疝氣,還能治療女性痛經。
有不少女孩子來月經時,小肚子又涼又疼,說明腹部有寒,同時嘴裡還長口瘡,這叫“上火下寒”。陳文伯說,這時就可以用到橘核了。橘核有理氣、溫胃、止痛的作用,既能驅寒,又能止痛。建議用橘核沏茶,一般用3-5克;如果疼得厲害,可以用到10克。
這幾款老中醫力薦的茶飲方,收下以備不時之需吧!
一杯茶降三高
丹參山楂茶
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
原院長陳文伯教授
【配方】地骨皮、葛根、丹參、山楂、牛蒡各3克。
用法:用熱水在保溫杯沖泡飲用,冬天泡25分鐘,夏天泡20分鐘,每天一劑3杯水,堅持3個月,能起到安全平穩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
一杯茶減輕血管堵塞
桑葉茶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心血管病中心常務副主任徐浩
【配方】桑葉5克、幹山楂10克、杭白菊5克、枸杞子5克、決明子5克、普洱茶5克 。
將藥材放在容器中用熱水沖泡即可代茶飲,沖泡兩次以上,沒茶味了,就要換新。可隨時飲用。
一杯茶預防血栓
普洱茶
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汪芳
普洱茶有生、熟之分,主要在於發酵是否充分。生茶未經渥堆發酵,而熟茶則由人工發酵加工而成,兩者喝法也有區別。
上午振奮精神喝生茶。上午工作時可以喝普洱生茶。生茶熟化和氧化程度不高,滋味濃郁,提神效果好。晚上吃了大魚大肉,怕消化不良,喝普洱熟茶。
健康、常喝茶的成年人,一日飲茶12克左右,分3-4次沖泡是比較適宜的。
一杯茶治失眠
枸杞子茶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原副院長汪衛東
(以上茶飲方不可代替藥物)
吃喝拉睡行,都要有規律
維持生命的基本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美容美體、益壽延年大有益處。
吃
隨著年齡的增加要適當減少進食量:
1、40歲以下者吃九成飽;
2、40~60歲的人吃八成飽;
3、70、80歲以上的老人吃七成飽就行了。
喝
1、每天食物裡已經包含了一定數量的水,再喝水1500毫升就行了;
2、茶水可以喝,但不要喝濃茶。
拉
1、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大便每天一次,成型是正常的,規律性的兩天一次也可以。
2、保持大便通暢要多吃含粗纖維的食物,蔬菜、水果等。
睡
正常睡眠6~7個小時就夠了,不是多睡就好。睡的時間過長,做夢或做噩夢,睡醒後反而頭腦不清醒,影響第二天的工作。
行
每天堅持散步1500米,可消耗80~100大卡的熱量,運動時心率較自己平時快20次,微微汗出,自我感覺舒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