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對門的李姐,生完孩子後沒人幫襯,不得不辭了工作,在家當全職太太;
公司的同事,三年生了倆孩子,因為工作效率降低,公司逼她哺乳期結束就得離職。
看著周圍的人,因為生了小孩生活質量直線下降,她也有點犯怵。
在工作與生育之間的左右權衡,成了不少育齡女性所面臨的難題。
2022年,中國已婚媽媽群體中,全職媽媽的總人數佔比為12.6%。
當一個媽媽只能囿於愛與廚房時,養活全家的重任便不得不交給爸爸來承擔。
於是,不少媽媽都渴望能在孩子兩三歲時就能重新出來工作。
《2021職場女性工作壓力調查》顯示,近九成的全職家長希望能夠迴歸職場。
幼童的日常照料依舊會讓媽媽分心,在幼兒園出現的問題仍舊需要媽媽來解決。
在調查中,有63.5%的媽媽們都認為,自己“無法兼顧工作和家庭”。
她們不是不努力,她們只是更需要適合“媽媽”的崗位出現。
她每天九點到崗,根據下發的圖紙操作縫紉機,完成當日計件工作。
每天下午四點半就可以下班了,正好去接即將放學的孩子。
如果上班過程中,家裡出了什麼事情,也可以臨時請假。
到手的工資,會根據當地的要求和媽媽們的工作效率來界定,有人能拿4000,有人能拿5000。
這樣的用工形式,無疑給了那些時間不充裕,又想出門賺錢的媽媽一個機會。
在“媽媽崗”就業以前,為了能有時間帶孩子,她都是打零工。
兼職的收入雖然能緩解一些經濟壓力,但沒有保障,活兒也時多時少,蔣桂香經常為錢發愁。
早上七點多,她會叫醒孩子,簡單收拾後,騎著電動車,將3歲多的孩子送入幼兒園。
“工廠其他員工是8點打卡上班,這多出來的15分鐘,讓我能先安頓好孩子的早飯,送進幼兒園,再來上班。”
下班時間也不固定,下午4點、4點15分,或者5點都可以任意選擇。
更重要的是,在這裡工作會籤合同,交社保,一切都很正規。
就這樣,“媽媽崗”實現了不少女性“家門口”就業的夢想。
不少媽媽得知這一崗位後,都希望自己的城市也能有“媽媽崗”。
因為,當工作和家庭可以被很好平衡,當媽媽們不再只能被迫呆在家中育兒時,她們就可以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
這些年,媽媽們遭遇的歧視、受到的不公對待,真的太多太多了……
想要躲避賠償金,就以“好找工作”為理由,讓她主動離職。
而是在你等不及一次又一次問及時,一句輕飄飄的“不好意思”把你打發了。
如今,每個人都在鼓勵生三孩,可生了孩子的母親,又有誰考慮過她們的感受。
我都不用說公公婆婆那些冷言冷語,三公六婆那些指指點點,大家去看看現在新手媽媽群裡,那些滿篇的焦慮。
一個媽媽她的需求、她的偏好、她的恐懼、她的人生理想就被大家忘記了。
“我的媽媽,犧牲了她人生更好的可能,是為了成就我。
如今我長大了,讀了好的大學,找到了好的工作,突然我來到了這個年紀,這個社會也要求我,犧牲自己最好的年華來成就我的孩子。
是啊,作為女性,她們太希望不會被“xx的媽媽”所束縛。
她們太希望類似於“媽媽崗”的出現,能讓她們跳出目前這一怪圈。
但令我沒想到的是,就在媽媽們呼籲著“媽媽崗”能全國推廣,能給自己一份保障時。
我承認,希望設立爸爸崗的人,本質上是希望父親也能分擔母親育兒中的壓力。
我國家庭中,0-17歲孩子的輔導作業主要由母親承擔的佔67.5%。
是不是和你在網上看到的滿屏“好男人”的認知不一樣。
即便社會已經發展至今,“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也耳熟能詳。
但不可忽視的是,現代社會,還是默認將家務勞動和帶娃定位成女性的職責。
“三個月就能上托育園了,你上完班去接她唄,至於那麼操心嗎?”
的確,目前的市面上,真的有接收三個月寶寶的育嬰機構。
但是,先不說每個月需要的1萬塊花費有多少家庭能承擔起。
單是看著那麼小的孩子,一整天都要離開家人,去適應陌生的環境,被陌生人照顧著。
畢竟,我們生養孩子一場,不是為了Ta早早獨立,讓Ta不要麻煩自己。
而是想牽著Ta的手,去感受四季的變更,見證成長的喜悅。
一個媽媽,希望在有一份工作的同時多點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有錯嗎?
我們不可能說,用短短几年就改變所有人的想法,真正實現男女平權。
我們能做的,是讓更多人看到育齡女性,看到全職媽媽的困境。
至少,“媽媽崗”的出現, 是一種解決手段,也是一種進步,不是嗎?
女老闆也是孩子的媽媽,她們平時白天帶娃、晚上直播。
她和老公商量著,能不能在公司弄個兒童遊樂場,讓公司的寶媽們能在規定的時間裡,帶孩子上班。
因為同為女性,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她比其他人更清楚寶媽們對於工作的渴求。
“我不會再被婆家看不起了,因為我也是有收入的人了。”
“我能做孩子的榜樣了,在孩子眼中不再無所事事了。”
如果說婚姻能讓一個男人努力工作,因為他從此有了要維繫的家庭。
那麼生育,則會讓一個女人更有擔當,因為大部分母親,都想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環境。
如今,我們之所以全力呼籲去解決育齡媽媽的工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