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五月,邊疆傳來噩耗,正值在外平定苗疆起義的固山貝子福康安病歿于軍營,年僅43歲。年過八旬的太上皇乾隆皇帝聞訊悲慟不已,特降旨追封福康安為“嘉勇郡王”,以示優渥,這是對福康安一生所建立功勳之肯定。
瞭解清朝爵位等級和制度的朋友應該清楚,這“固山貝子”乃是宗室皇親第四等級爵位,而“郡王”更是二等王爵,大清王朝除了建國初期的特殊時期特殊需要,封過幾位異姓王爺(後續也都被削除),再無封賞如此顯赫爵位之外姓人。就在朝野上下為之驚歎不已而產生的無限遐想下,有一種說法竟不脛而走,福康安乃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皇帝的八卦恐怕遠比現在當紅明星的八卦還要有看點,所以這種說法經久不斷且有板有眼,那麼事實的真相究竟是不是如此呢?咱們就一同來探究探究。
上圖_ 福康安(1754年—1796年7月2日),富察氏
先將所謂的“私生”放到一邊,先對福康安及其家族背景做個小介紹。福康安乃本姓富察,你猜得沒錯正是孝賢純皇后同姓,而且這福康安的父親傅恆就是孝賢純皇后的親弟弟,福康安自然是皇后親侄,富察家族在順、康年間便迅速崛起,地位已經極其顯赫。而到了乾隆年間,由於乾隆皇帝對結髮之妻孝賢純皇后的鐘愛與敬愛,以及傅恆所立戰功,除了宗室之外,富察家族之地位隆盛絕冠滿洲各大家族。
關於福康安是乾隆皇帝私生子的一個證明就是福康安從小便被乾隆皇帝恩養於宮中,理由即是隻有皇子才有成年之前生活在宮中的權利,福康安要不是身份“特殊”怎能被恩養宮中?其實福康安能夠被恩養宮中確實是身份“特殊”,只是這個特殊並不是什麼私生子,而是他孝賢純皇后的侄子。福康安出生在乾隆十九年,此時孝賢純皇后已經去世(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因為對孝賢純皇后的思念與愧疚,以及想起了他與皇后夭折的嫡子永璉和永琮,而特意將福康安恩養。而且不但福康安被恩養宮中,福康安的弟弟福長安也同樣被恩養宮中,據說這福長安和福康安並非一母所出,那麼這福長安是不是也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這乾隆皇帝再怎麼風流也不至於無恥到專“綠”小舅子之程度吧?
所以,僅從被恩養宮中就說明福康安乃是乾隆皇帝私生子之說法是說不通的。
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所謂證明之二:沒有娶公主為妻。福康安在家排行老三,在他的兩位兄長都娶了所謂公主為妻的前提下,而被乾隆皇帝極為恩寵的福康安,卻未被指婚公主,如此蹊蹺是不是另有隱情?
僅以未婚公主就能說明問題,未免太過牽強了。首先,福康安的大哥為多羅額駙,從品級來看他所娶的應該是宗室親王之女,而二哥福隆安確實妻乾隆皇帝之女,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因此福隆安乃和碩額駙,品級較其兄要高。
那麼備受恩寵的福康安怎麼沒能娶公主呢?因為公主不是為你們富察家兄弟生的,兩位兄長相繼妻宗室之女與公主已經是隆恩之極,並且公主婚姻大多出於政治需求早早就已經有了安排,除了嫁給顯貴大臣之家,很多公主是外嫁蒙古等外族親王貴胄或其子孫,以乾隆皇帝皇女為例,成年人五位女兒有兩位就外嫁蒙古親王(或子孫)。從這個比例來看,富察家能娶到一位公主已經是很受恩寵了,想再娶公主屬實不大可能,因此福康安沒有娶公主為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與所謂的“另有隱情”毫無關係。
上圖_ 富察·傅恆(約1720年—1770年),字春和
其三說福康安身世不明的一個證明就是生前被封貝子,死後追晉郡王,這都是宗室皇親才可以被封賞的爵位,一個外戚憑什麼享此殊榮?福康安之所以能夠獲此殊榮,憑的就是自己以及家族所立下的不世之功。
乾隆十三年,金川之戰進入僵持狀態,雍正朝老將張廣泗以及當朝最受乾隆皇帝倚重之臣訥親相繼敗北(張廣泗、訥親因此被乾隆皇帝處死),照此情形發展下去,豈不是大清鐵騎無法平定邊陲土司叛亂?如此尷尬之勢,讓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情何以堪(看來訥親也是死的不冤)?就在這危難之際傅恆挺身而出,臨危受命督戰金川,自傅恆督戰之後,捷報頻傳,次年便凱旋而歸。乾隆皇帝自然是龍顏大悅心情好到極點,加官進爵自然不在話下。傅恆論功賜一等忠勇公爵,富察家族可謂三代累世一等公。
乾隆十九年,準葛爾再出戰事,傅恆再次力排眾議帶兵平亂,乾隆二十年凱旋迴朝。在滿朝文武不贊同出兵準葛爾的大前提下,只有傅恆和皇帝是一條心,如此乾隆皇帝要如何獎賞傅恆又立一功呢?乾隆皇帝別出心裁,竟然要再多封賜傅恆一個忠勇公爵位,雙公爵於一身,恐怕是亙古未有吧?最後是傅恆一再推辭,“雙公爵”一事兒才就此作罷。乾隆皇帝就是這樣有個性,一位不走尋常路的皇帝。
說完老爹,再看兒子,這福康安所立下之功績真是在其父之上。乾隆三十八年,未滿二十歲的福康安便參加平定大小金川之戰役,因戰功授封三等男爵,至此福康安成為乾隆皇帝的得力干將,開啟戎馬一生的戰鬥生涯。福康安先後指揮大小戰役無數,平定過甘肅、臺灣等各類起義。
值得表述的是他平定尼泊爾入侵西藏之戰,乾隆五十七年,福康安率軍從青海長途奔襲直抵西藏,不但成功驅逐入侵者,迫使入侵者稱臣納貢,而且同達賴和班禪共同簽訂《欽定藏內善後章程》,這個章程意義重大,成為大清統治西藏的重要章程,也是西藏納入大清版圖的重要依據,這絕對是影響深遠的頭等之大功。嘉慶元年,名義上退居“二線”,而實際仍舊當家的太上皇乾隆皇帝,這次更是突破祖制,封爵在外平定苗疆起義的福康安為“固山貝子”。福康安此時可謂是如日中天,達到有生之年榮耀之頂峰。
這隻有宗室皇親才能擁有的爵位,冠名給了一位“外姓人”,朝野上下一片譁然。但是,這一切對於之前就“創新”出“雙公爵”的老皇帝來說,還算新奇嗎?
只是福康安真是沒命享受這宗室皇親的待遇,僅過了三個月,便病歿于軍營,四十出頭正當年的福康安,臨死之前還帶病出徵指揮戰鬥,真心對得起老皇上之隆恩,苗疆起義終被後繼者平定。乾隆皇帝思念英年早逝的富察氏父子之赫赫戰功以及不幸早亡的結髮賢妻孝賢皇后,乾隆皇帝更是不再顧及祖制,破格追封傅恆和福康安父子為郡王。福康安的兒子也得以襲爵貝勒,至於嘉慶皇帝執掌大權之後削降了福康安那不爭氣兒子的爵位,這都是後話。
福康安一生可謂是順風順水,年少時憑藉特殊背景被皇帝青睞恩養宮中,得到良好的教育和他人無法匹及的優越感?成年後戎馬倥傯,戰功無數,再加之遇到一位極具“創造性”的主子,獲得別人想都不敢想的恩榮乃是合情合理之事。
所以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之說,恐怕是那些無法望其項背之人臆造出來的汙衊之說罷了。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您“贊”、“在看”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