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有一種野菜,像蔥不是蔥、像蒜也不是蒜。在陝西,當地農戶還稱它為“蒜蔥”,這個野菜就是大名鼎鼎的薤白。
薤白雖然是一種野菜,同時也是一味作用非常強大的中藥,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味辛、溫。主金瘡瘡敗,輕身不飢,耐老。生平澤。
金瘡瘡敗,就是受了外傷之後,一直長不好傷口,這是因為皮肌經脈虛寒的原因。薤白辛溫,生陽上升,從內達外,體表傷口的氣血足了,所以一直長不好的外傷也就好了。
雖然現在用薤白來治療金瘡瘡敗的機會幾乎沒有了,但是我們能通過薤白的這個臨床應用,瞭解它的性味:辛溫。
薤白性溫,能夠溫暖中焦。
有一本本草書,叫《日華子諸家本草》,成書年代和作者均不詳,並且早已散佚,但其內容,還可從《證類本草》、《本草綱目》中見到。在這本書中,就對薤白“輕身不飢”的功效進行了闡釋:(因為薤白性溫,)耐寒,調中,補不足。食之能止久痢,冷瀉,肥健人。
在現在的中醫臨床中,薤白仍然是治療因腸胃寒溼導致一系列腸胃病的重要藥物,通過溫暖腸胃,清瀉腸胃中的寒溼痰濁,排出體內滯留的寒痰溼氣。
薤白味辛,是指薤白有一種類似蔥蒜的辛散氣息,其走竄的能力很強,能促進陽氣向外發散,能夠用於心陽不足出現的一些列症狀的治療。
心陽不足,就容易產生寒,就會出現畏寒肢冷、精神倦怠、肢體無力、少氣懶言的症狀,整個人看上去就“顯老”,如果用薤白補足了心陽,整個人顯得精神了,不就是《神農本草經》中描述的薤白“耐老”的功效嗎?
心陽不足,不僅會出現上述“顯老”的症狀,還可能由於寒導致血管的收縮,血液運行緩慢,容易凝固,就容易引起胸痺、心痛,即我們現在說的冠心病、心絞痛。心陽虛造成的心臟不舒服的表現為手腳涼,尤其是背涼。疼痛的時候,胸痛徹背,胸疼的同時背就疼。遇到寒冷,狀況就會加重。
著名中醫心臟病專家郭士魁先生針對冠心病有獨特的治療方法,提出芳香溫通、活血化瘀的理論。芳香指的是氣味,其走竄的能力很強。溫使得血液容易流動,得溫則行。郭老對薤白可謂情有獨鍾,平常就用糖醋來醃薤白做小菜吃,每餐放在桌上當配菜,不需吃多,這樣一直用就會對預防冠心病有不錯的效果。
糖醋薤白的製作方法:取薤白頭,裝盤,用鹽殺一下。放白糖、白醋調味裝入密封的容器,放在陰涼處 2~3 周後,即可食用。
再給大家介紹一個薤白的茶飲方,對有冠心病病史、胸部常感不適的人,會起到明顯的改善病情的作用,特別適合秋冬二季服用此茶湯。
【組方】:薤白 9 克,橘皮 9 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薤白、橘皮一同放入砂鍋中,加 1500 毫升清水,開大火燒沸,然後轉小火煎到一半水,關火,隨後加入紅糖一起飲用。
【用法】:每天一劑,5 天為一個療程,也可以常服。
唐代大詩人杜甫,還專門為薤白作詩,你相信嗎?
杜甫晚年辭官,居住在秦州。一日,他的老友阮昉來拜訪,送給他的自己親手栽種的三十束薤白。杜甫以《秋日阮隱居致薤三十束》為題,表達對友人的感謝之情:
“隱者柴門內,畦蔬繞舍秋。盈筐承露薤,不待致求書。束比青芻色,圓齊玉箸頭。衰年關膈冷,味暖並無憂。”
這首詩中的“衰年關膈冷”,是杜甫說自己年齡大了,脾胃虛寒,而薤白的辛溫暖中的特性非常適合他,所以“味暖並無憂”
阮昉送杜甫的這三十束薤白,真可謂禮輕情意重啊。
在許多地方,老百姓把薤白叫做藠頭,祖祖輩輩還用土製老壇醃製,醃製好的藠頭口感清冽,是家家戶戶的佐飯佳品。
酸甜帶點辣的醃製藠頭
自然發酵 佐餐佳品 500克/袋
每袋16.9元 買2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