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被稱為人體的“生命之塔”。它在人體代謝、消化、排毒、凝血、免疫調節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化工廠”。中醫認為,一切疾病的根源都在肝臟。一旦肝臟代謝異常,身體就不能供給營養,其他器官就不能正常工作。
調查數據顯示,90%以上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酒精性肝、脂肪肝或藥物性肝損傷史。更可怕的是,全球超過一半的肝癌患者都在中國。肝癌的死亡率很高。這是因為它是最微妙的,總是在後期被發現。
肝癌一發現即晚期?
肝臟功能強大,是人體再生與代償能力最強的器官,因此肝細胞即便受到了損傷,只要 30% 的肝細胞功能是正常的,它就能正常運轉,這樣病人容易放鬆警惕,認為肝功能是正常的。
肝臟位於腹腔,身體的內部,即使早期出現一點不舒服,也很難引起我們的警覺。
所以,等到有的患者出現肝臟疼痛、腹脹,消化不良,消瘦,黃疸等情況來醫院看病的時候,已經是中晚期了,很多都沒有手術機會了。
所以,肝癌又被稱為沉默的殺手,癌中之王,肝癌5年的生存率只有12.5%。
據數據統計,有近4成的肝病病人在患病前期都被認為是“胃病”。肝癌病人首要的消化道表現包含胃口降低、消化不良和飯後上腹飽脹,少量病人還會呈現拉肚子的現象。
噯氣、嘔吐、消化不良、噁心等是肝癌常見的消化道症狀,其中以食慾減退和腹脹最為常見。腹瀉也是肝癌較為常見的消化道症狀,因易誤認為是腸炎而被忽視。
持續性微熱,或併發惡寒,並排除其他感染。急性黃疽型肝炎早期常有發熱,多在37.5-38.5 攝氏度,高熱者少見,一般持續3-5天,而無黃疽型肝炎者發熱遠遠低於黃疽型肝炎者。
許多病人發熱還伴有周身不適、食慾減退,誤認為得了感冒。為數不少的 黃疽型肝炎病人,往往在醫院門診按感冒治療,3-5天后待黃疽出現才被確診,這是缺乏對肝炎發熱症狀認識的緣故。發熱的原因,可能是肝細胞壞死、肝功能障 礙、解毒排洩功能減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反覆腹瀉伴有消化不良和腹脹,按胃腸炎治療效果不明顯或不能根治,並有肝區悶痛,逐漸消瘦的人要引起高度重視。消瘦是因食物在體內消化不良,導致營養難以吸收。病情加重,消瘦程度會更重,如果你某段時間突然發現體重變化很大,一定要提高警惕。
患者常有牙齦出血、皮下淤斑等出血傾向,主要是由於肝功能受損、凝血功能異常所致,它在肝癌合併肝硬化的患者中尤為多見。
在早期癌症中,疼痛應該是最明顯的症狀,肝癌也同樣如此。
一般來說,癌痛的種類大多為間歇性或持續性的鈍痛以及刺痛,且肝癌早期的肝區疼痛,多發生在右肋骨下方,以及伴隨右上腹的不適,還請注意識別。
是肝癌的常見症狀。約有1/3的病例在發病過程中有黃疸。出現黃疸的原因為癌腫侵犯肝內主要膽管,肝門淋巴結轉移癌壓迫肝外膽管。
腹水常常因為病人原來就患有肝硬化,癌組織侵入靜脈而形成癌栓,癌結節壓迫門靜脈所致。腹水往往積聚甚速,可呈草黃色或血色。皮膚瘙癢是肝病、肝癌病人的常見症狀。
據臨床統計,約有1/3的肝硬化病人,會出現“肝病面容”。一般情況下都是晦暗,黝黑,失去光澤的,小血管擴張嚴重,部分患者會出現鼻頭髮紅的症狀。如果到了肝硬化晚期,患者的面容會越發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