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莉:區域國別學視野下的世界史研究

胡莉:區域國別學視野下的世界史研究

作者:胡莉

來源:“史學史學步”微信公眾號

原文刊載於《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2022年下卷


學界對世界史學科的研究目的、對象、理論及方法有明確說明,對區域國別學沒有定論,只有一些比較流行的看法。結合現有對世界史與區域國別學的認知,可以發現世界史與區域國別學的關係非常緊密。

一 世界史是區域國別學的基礎學科

首先,二者的根本宗旨一致,都是應國家對外工作的需要產生,承擔探索域外知識體系的學術任務。世界史是區域國別學的先聲,於2011年被列入歷史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區域國別學在2021年被列入交叉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其次,二者的研究對象一致,即世界各民族、國家與地區。但在研究內容上,世界史研究的是其歷史,區域國別學研究的是其所有方面。再次,在研究方法上,世界史用歷史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區域國別學用包括歷史學在內的多個學科的研究方法。由於世界史是所有涉外專業的基礎學科,它便也是區域國別學這一包含全部涉外專業的交叉學科的基礎學科。最後,世界史與區域國別學各有側重、優勢互補。世界史研究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探究人類從分散到密切聯繫的整體的歷史演變規律,強調的是不同國家與地區之間的共同歷史走向,凸顯的是個性中的共性與整體。區域國別學旨在對各個地區和國家形成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凸顯的是各個地區與國家的獨特特徵,偏重的是共性中的個性。
鑑於此,在區域國別學成為一級學科之際,世界史有必要積極融入區域國別學,從區域國別學的視野重新看待世界史研究。

二 世界史研究內容的再拓展

儘管世界史與區域國別學均將世界各國與地區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但在研究內容上,前者遠遠小於後者。區域國別學視野下的世界史研究首先是研究內容的再拓展。
區域國別學研究的內容大體可分三個層次。一為世界所有地區與國家內部的一切,強調世界所有地區與國家而不只是大國與熱點地區,還強調地區與國家內部的所有方面,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地理、資源、環境等,而不只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中最明顯的部分,例如政治制度、經濟政策、社會結構或者傳統文化等。二為各個國家、地區組織、國際組織之間的關係,相當於廣義的國際關係。三為各個國家、地區及組織與中國的關係,不僅是外交關係,還有各個國家、地區及組織內部的所有方面與中國內部的關係。
按此標準衡量,現有世界史研究還未完全對區域國別學涉及的所有方面的歷史進行研究,世界史研究內容還需要再擴展。世界史一直在拓展自己的研究範疇,與歷史學的發展是一致的。在20世紀上半葉,史學研究從傳統的政治史與外交史拓展到社會史,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又拓展到文化史、醫療史、環境史等,現在需要拓展到區域國別學所涉全部領域的歷史。
以英國史為例。在中國的國別史研究中,英國史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富,但從區域國別學的視角看,還有大片研究空白。且不說林業史、景觀變遷、工程史等很少得到重視,社會史中也有一些較少被關注的問題,如少數族裔史。政治史、外交史中也有不少議題未被充分研究,如英國基層選舉制度史、英國與諸如葡萄牙等許多國家的關係史等。若強調現在的英國是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的聯合王國,那麼英國史就有更多的議題需要被研究了。如英國中央與蘇格蘭地方的關係演變、北愛爾蘭與蘇格蘭內部各個方面的歷史等,這些都是過去以英格蘭為中心的英國史研究所忽略的。因此,區域國別學視野下的英國史研究應是對整個不列顛地區所有方面的歷史的研究。同樣,區域國別學視野下的世界史研究應是對區域國別學所涉全部領域的歷史的研究,其研究體量將遠超過去的世界史研究。

三 世界史研究方法的再更新

隨著研究內容的再拓展,區域國別學視野下的世界史的研究方法也會再更新。
其實,世界史的研究方法可以天然地服務於區域國別學。自19世紀後半葉歷史學職業化以來,各國曆史學採取了大體相同的研究方法,其核心是基於史料的收集、分析與解讀,這也是世界史的基本研究方法。這意味著,只要有史料,只要有能力對它進行分析、解讀,就可以做研究,而無論它是哪個領域的史料。既然如此,理論上說,世界史新擴增的研究內容也可以使用基於史料收集、分析與解讀的方法。
在基於史料的研究方法之上,世界史也注重吸收其他學科的理論。縱觀歷史學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歷史學在拓展其研究內容的同時,總是會更新它的研究方法,或者說,在更新研究方法的同時,總是會擴大研究內容。在傳統政治史與外交史研究中,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對史料進行“剪刀加糨糊”的處理,其代表是蘭克史學,這種方法被認為接近於自然科學。20世紀後半葉,歷史學經歷了社會科學化,研究方法顯著更新,例如計量史學、年鑑學派、批判歷史社會科學派以及馬克思主義歷史研究方法,相應地,社會史、經濟史蓬勃發展。這些史學流派及理論方法也影響到我國世界史,其中階級分析法、現代化理論的影響最為顯著。
由此可見,區域國別學視野下的世界史也將再次更新它的研究方法。區域國別學鼓勵各個學科參與,但它不是各個學科簡單的疊加,而是交叉學科,會突破現有各學科邊界,產生新的領域。這一理念在具體實踐中有所差別,每個學科面臨的情況不一樣。就世界史而言,“交叉”應該至少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學科史”意義上的,比如某國建築史、藝術史、醫療史,這些仍然屬於歷史學範疇,沒有突破學科邊界。第二個是真正的交叉學科意義上的,其研究成果既可以屬於世界史,也可以屬於另一個學科,但兩者中總有一個主導學科。這樣來看,區域國別學視野下世界史的研究方法會出現一種十分不同於過去的新方法,即立足歷史學基本研究方法,在具體問題研究中藉助其他學科的概念、理論與方法,研究成果總體屬於歷史學範疇,但也可以屬於另一個學科。

四 世界史研究意義的再定位

面對研究內容的再拓展、研究方法的再更新,世界史研究者可能會問:世界史的確可以這樣研究,但有何意義呢?畢竟不是每一個領域的歷史都有研究價值。這就涉及區域國別學視野下世界史研究意義的再定位問題。
世界史的研究意義源於歷史學自身的功用,既有學術意義,也有現實意義。世界史可能是歷史學三個一級學科(世界史、中國史、考古學)中最看重、最強調研究意義的一個。這是因為,對於國內知識界來說,世界史看上去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現實相距遙遠,似乎沒必要研究。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史如果不凸顯自身的研究意義,它的重要性就很難被人們感知、瞭解與認可,其巨大的潛在研究價值也就不能充分發揮出來。
在世界史凸顯自身研究意義方面,從中國世界史發展歷程來看,它總是在依據中國的發展階段與時代主題,動態定位自身的現實意義。在世界史最初發展階段,“研究”意義在於“開眼看世界”,瞭解侵略中國的對象,以便中國有效應對之。緊接著,在中國向世界強國學習的過程中,世界史研究強調“借鑑意義”,這在中國現代化建設階段最明顯。目前,中國世界史研究的意義正在發生轉變,從《世界歷史》這份中國世界史研究的代表性期刊的變化中可見一斑。一方面,期刊欄目在2014年之後按照區域國別排布。這一點與高校世界史教研室設置變化一致,一些高校歷史學系的教研室已經從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的設置轉變到按照地區與國別史設置。另一方面,在2011年世界史成為歷史學一級學科之際,期刊所刊大部分論文強調其研究意義在於,“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某一個歷史現象、“能夠為政策制定提供參考價值”、對中國的同類問題具有“借鑑意義”。到了2021年,期刊所刊大部分論文強調其研究意義在於“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某一個歷史現象,相對較少強調借鑑意義,此外,文章暗含其他現實意義,但並未明確指出。這似乎說明世界史研究正在重新定位其現實意義。
這一再定位或許可以通過融入區域國別學來解決。區域國別學是中國發展到走向世界的新階段的學術產物,它的研究意義不僅是探索新的知識領域,還在於全方位服務於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等各界的對外工作的需要。因此,從區域國別學視角看,世界史的研究意義或許也應該強調全方位的服務意義。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服務不只是向政府機構提供智庫報告,而且是密切關注現實中所有涉外事務需求,立足紮實的史學研究,提供學術分析,從而凸顯自身研究意義。
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註釋從略,完整版請參考原文。
編輯:湘 宇
校審:水 壽
中國歷史研究院官方訂閱號
歷史中國微信訂閱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