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我國糖尿病總患病人數達1.298億,糖尿病患病率達12.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達35.2%。糖尿病是長期的慢性疾病。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容易誘發多種併發症,例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除了導致併發症,也常常和癌症“結伴而行”。
糖尿病和癌症是難兄難弟
糖尿病患者患癌風險明顯高於普通人。近期,英國一項橫跨20年的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各年齡段的全因死亡率雖有下降,但癌症死亡率卻顯著上升。癌症已成為導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甚至可能已經超越心血管疾病。
國內外多項研究也證實,糖尿病患者癌症發病率增高,尤其是轉移性(晚期)癌症。我國大慶研究隨訪30年發現,高血糖和高胰島素血癥增加了糖尿病前期人群患癌風險。與正常人相比,糖耐量受損和糖尿病患者的癌症風險分別增加77%和2.34倍。一旦糖耐量受損進展為糖尿病,這部分人患癌症的風險就會加倍。
在男性中,2型糖尿病導致11種癌症風險增高。其中,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最高,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86%。此外,糖尿病還可能導致其患白血病、皮膚癌、甲狀腺癌、淋巴瘤、腎癌、肝癌、胰腺癌、肺癌、結直腸癌和胃癌的風險升高。
在女性中,2型糖尿病導致13種癌症風險增高。鼻咽癌的風險增加最高,超過正常女性的兩倍以上。此外,糖尿病還可能導致女性患肝癌、食管癌、甲狀腺癌、肺癌、胰腺癌、淋巴瘤、子宮癌、結直腸癌、白血病、乳腺癌、宮頸癌和胃癌的風險升高。
一項回顧性臨床研究發現,17%以上的腫瘤患者在診斷時伴有糖尿病和血糖異常升高,且在惡性腫瘤診斷後的2年內,腫瘤患者患糖尿病的風險最高。
癌症患者易出現血糖升高,這可能與腫瘤本身引起的代謝紊亂有關。同時,治療癌症所使用的化療藥物、糖皮質激素、靶向藥物等,以及放療和手術均有可能導致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癌症風險需重視
利茲貝克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對英國1458名50~74歲的人進行了訪談,瞭解他們是否意識到2型糖尿病會增加患乳腺癌和腸癌的風險。此外,研究人員還搜索了影響力排名靠前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網站,以瞭解糖尿病健康教育組織是否告知糖尿病患者癌症風險增加。
研究結果發現,公眾對2型糖尿病會增加患乳腺癌和腸癌風險的認識很低。即使是2型糖尿病患者,認知上也存在不足。大多數網站都強調了糖尿病會增加視力下降、足部問題和心臟病等相關疾病風險,但很少將癌症納入糖尿病相關健康問題。
這一現象十分令人擔憂,因為無論是患者自身還是臨床醫務人員,都很容易忽視腫瘤患者的血糖管理問題。而糖尿病患者在確診癌症後,往往會降低對糖尿病的關注度,對降糖治療的依從性變差,從而引起惡性循環,影響後期的治療獲益。
糖尿病增加患癌風險的原因
糖尿病與癌症發病風險的關聯可能是基因遺傳、環境因素等多因素引發的,這些因素導致患者身體內部代謝紊亂,持續高血糖可打亂細胞免疫調節功能,影響T淋巴細胞比例,降低免疫力,從而給了癌細胞乘虛而入的機會。
同時,2型糖尿病,肥胖,喜食高糖、高脂食物,久坐、不運動,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導致胃腸道腫瘤高發。脂肪細胞會刺激人體分泌過多的雌激素、睪酮,易引發女性的卵巢癌和男性的前列腺癌。
另外,多餘的脂肪會增加炎症反應,誘發氧化應激,這也是腫瘤發生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遊離脂肪酸水平升高,這些恰好是腫瘤細胞的“營養來源”。高血糖不僅為腫瘤細胞增殖提供充足的能量,糖酵解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中間產物,這些中間產物可以為腫瘤細胞器的合成提供原料,從而進一步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
此外,在促進腫瘤生長方面,胰島素受體激活可能比高血糖更重要。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高胰島素血癥。過量的胰島素會抑制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生成,增強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生物活性,從而刺激腫瘤生長。
降糖是改善預後的關鍵
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以及同時存在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的患者,應定期進行癌症篩查和預防。
糖尿病的存在會使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增加30%~50%,這可能是由於糖尿病影響手術或化療效果。此外,高血糖會加劇術後或化療後的感染風險,還可能導致營養狀況惡化。因此,對於癌症患者來說,保持良好的血糖水平不僅是對生活質量的保證,還是延長生存期的關鍵。
無論是糖尿病患者發生惡性腫瘤,還是癌症患者確診後出現糖尿病,都會對預後和死亡率產生極大影響。
對於不同病情的患者,血糖控制的情況也不盡相同,患者可以通過自身情況判斷自身的血糖控制目標。
腫瘤患者一旦發現血糖異常,應儘早前往醫院與醫生溝通,制定適合自己的降糖方案。
糖尿病患者應做好血壓、血脂等代謝管理;均衡飲食、改善營養狀況;適當運動、保持健康體質;合理作息、保持愉悅的心情。
以上這些措施都是糖尿病患者提高免疫力、預防癌症發生和改善癌症患者預後的重要手段。